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多次明确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重庆主持召开的六省区市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上又特别强调了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问题,指出: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要求我们认真分析新形势下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特殊情况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事关全局的大事,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作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积极为开发建设新疆提供人才支持,新疆区党委组织部最近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开展西部大开发人才战略研究。课题调研重点是在对自治区及各地州市现有党政干部、科技人才、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大开发中全区重点发展的行业,提出稳定、提高现有人才,培养、壮大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外部人才的相关政策。课题侧重于宏观政策和措施方面的研究,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为自治区党委提供决策参考。新疆区党委组织部注重西部大开发人才战略研究@朱讯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战咯为军队院校发挥自身优势,为西部地区教育支援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是在人才工程中,军队院校正积极探索一条适应西部经济建设人才需求的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4.
西部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重视对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新培养机制;三是加快人才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有突出位置。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人才工作依然存在人才总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认识人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对于顺利推进西部大开发,确保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本文拟对加强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提几点看法。一、必须确立以人才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现我们宏伟的发展目标,关键是人才。各方面都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局面,我们的事业就大  相似文献   

7.
1999年,党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近年来,西部已成为21世纪初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西部的开发和发展更具有关乎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作用。西部的开发和发展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这对党校函授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党校函授教育如何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发展的需要,这对西部地区党校函授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重要课题。一、西部开发对成人教育的需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培养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目前,从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抓好西部开发,是西部地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统战部门的重要工作。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统战部门能否把统战队伍的人才、智力、网络、协调和对外联系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对西部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人才、智力优势  人才、智力优势,是统战部门具有的一个突出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我国的统一战线队伍中,汇集了大批专家、学者和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智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科研、教育等领域,从…  相似文献   

9.
<正>在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作的报告后,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关注的是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对教育事业做的重要论述。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自2000年开始,国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在内地发达  相似文献   

10.
完善干部考察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平  王东海 《党建研究》2006,(12):36-37
11月3日,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贺国强同志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西部地区人才工作,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贺国强同志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6年多来,西部地区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总量有所增加,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事》2000,(4):1-1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实施西部大开始战略作了论述。他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真正把培养好、吸引好、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件大事来抓。要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全面体现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特别是要紧紧抓住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西部大开发这个大环境中行政院校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认为首先有三点:研究好理论;营造好舆论;培养好人才。一、研究好理论江泽民同志指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大运动”,是一个“大实践”,是党中央的一个“大战略”,一个“大决策”。因此,必须要有理论作指导。首先是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理论、“先富带后富”理论。邓小平在《中央要有权威》的报告中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既是机遇,又是竞争。本文着重分析了贵州民族地区在经济基础、观念意识、人才和教育等方面存在着的弱势,指出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必须加强对贵州民族地区的特殊倾斜,同时民族地区要在主观上开拓创新,既要从根本上夯实基础,又要在战略上高起点寻求突破口,扬长避短,实现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发挥优势、落实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此,我感触很深。我长期在西部省份工作、生活,对西部大开发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16.
孙正洪 《现代人事》2000,(11):20-22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朱镕基总理去年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要条件”。目前西部地区文化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人才流失严重,这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巨大挑战。改交这种局面的关键是加大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立足巩固和培养一支具有“西部特色”的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要做好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应避免“五重五轻”现象: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来开发,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应放在西部大开发的优先地位。省长程安东同志曾多次指出:“西部大开发,关键是人才资源的大开发。”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有了人才,才能形成第一生产力。只有有了人才,第一生产力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西部大开发必将带来西部人才的聚集和竞争,而这种竞争又会形成大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月,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重庆人才开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气魄引进高端人才,大规模培养紧缺人才,大手笔实施重点人才项目,努力在人才增长速度、创新能力、环境建设、使用效益等方面,赶超东部发达地区和比肩京津沪水平,构建西部人才集聚中心和内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各类人才,目前贵州民族地区的人才和教育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必须因地制宜制定民族教育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民族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制,使民族教育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西部大开发三年来,方针正确,措施得力,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开发工作的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四月、五月两次西部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