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蕴涵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纽带",文化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方式提供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尺,表达着文明社会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理念,标志着国家赋予和保护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宪政文明,也体现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行政文明。这是一种全民的文化自省、文化自觉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题旨。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包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话与交流、认同与选择、危机与问题及创新与发展。在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后,国内学者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文化自觉与全球化、文化自觉的理性特征、文化自觉与价值观、文化自觉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经典作家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等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立华 《前沿》2013,(14):128-129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包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话与交流、认同与选择、危机与问题及创新与发展。在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后,国内学者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主集中在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文化自觉与全球化、文化自觉的理性特征、文化自觉与价值观、文化自觉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与构建性别和谐的文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性别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讨论和谐性别关系的构建问题,是国人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其关键环节是性别文化主体——人的文化自省能力的提升。对历史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自觉地改造或“创造性转化”,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性别和谐的文化观念。所以,构建以两性平等与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的和谐的性别关系,得益于完善的“文化机制”,即完善的性别制度文化、自律的传媒导向文化、和谐的两性行为文化、性另0平等的器物文化。  相似文献   

5.
伦理价值一直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但国内对该主题的研究却非常匮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步骤的加快,如何在与西方伦理价值的对话中挖掘和呈现中国文化精神资源已成为建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瓶颈。通过分析以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的文化基础及其不足发现: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以启蒙运动的普世化伦理价值为依据,相信抽象化的人的理性的假设,这必然导致与现实不可调和的冲突。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视角分别从人际和社会处境的横向维度以及文化历史的纵向维度修补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基础,把人的理性放回到日常生活中。儒家文化则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自我超越的维度,把人视为嵌于日常生活的伦理关系中并且有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能力,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实践体察不断"上达"的仁爱伦理价值,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修补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中的个人与社会、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分割。本研究的结论将有利于中国社会工作者在本土的实践中发掘中国文化的精神资源,提升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忧患意识是中国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社会历史的命运、前途、生存和发展的自觉关注,是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充满生存智慧的进取精神和探寻意识,是对现实清醒、理性的判断和估价,是对未来远见前瞻式的洞悉和思索.忧患意识对于个人、组织、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都有着特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艳 《长白学刊》2012,(6):139-144
"普世价值"被关注,始于世界性交往的深入。面对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意识形态,应以何种文化态度进行对话,是我们必须探讨并给予回答的。首先,批判借"普世价值"推行文化霸权做法,确立自觉的文化态度,尊重多样,追求和谐,实现在理性自觉上的多样和统一、普遍和特殊、交流和坚守的辩证统一;其次,发扬中国的文化态度,中国文化固有的"和"的理念、"通"的思辨、"谐"的状态是我们今日的生存理性,是我们面对世界性对话的文化态度;最后,实现学术的文化态度,以现实为基础,人文为尺度,防止三个误区,形成正确处理价值关系的理性智慧。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化民族主义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进行辩护,并随着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不断对其重整的本土运动。近现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在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行了探索,但是由于文化民族主义内在的保守性,所以很难理性地审视自身的弊端,结果是不自觉地延缓了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弃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建设中国先进文化 ,需要主体的正确定位和理性自觉 ,需要科学界定扬弃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 ,需要明确所应坚持的原则 ,需要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价值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根基与源泉,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必须要理性地反思传统文化,重估其价值。传统文化在文化交往、人际交往、天人交互、人格培养等方面仍具有烛照人类文明的思想精华。在先进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自觉到传统的价值并予以当代诠释,采取合理途径与有效手段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文化进步论     
贾英健 《学习与实践》2006,(10):133-139
文化进步说到底是一个价值概念,它是指从一种进步理念出发而对文化事实所作的价值评价和理性认同,它有时也指人为规范事实发展的方向而设定的文化诉求的价值目标或理想状态。对文化进步的这一界定表明了它与价值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密切关系,因而也需要我们对文化进步的理解,要在其与价值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中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3.
价值体系的建构应该是文化建构的关键,它决定着文化建构的方向和途径。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它要解决有关精神领域的一切重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之为人的问题,人的本质问题,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这些问题都内蕴着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信念、价值取向的问题。今天人们之所以提出价值体系重建的问题,是因为传统的价值体系已经崩溃,社会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人们期望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能尽快建立起来,使中国社会的发展能按照规范理性的轨道健康发展。一、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化社会的冲突所谓价值观念,是人类在其文化创造过程中,为了…  相似文献   

14.
道德理性、道德敏感与道德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理性是一种独特的人类理性,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道德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它指向的是善,诉求的是善,是心灵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会的秩序。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是道德理性的重要表现。在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文化张力,使之适度,切忌走向偏执,这是道德理性健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自改革开放以来业已踏上的文化自觉之征程仍存有较大的不满甚至是不认同.这些论争和认识上的分歧表明,在社会大转型中出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理性地面对,以不断地在全社会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张闻天、张岱年、费孝通的文化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学理性结论.这些学理性结论,对于观察世界范围的文化竞争和交流交融,对于把握社会转型期价值更新的基本态势,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紧密的联系。作为自变量,文化自觉牵动着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朝前"的精神力量、一个"向内"的否定环节。21世纪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种种现实问题及文化困境,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文化层面,坚持从实践的人和人的实践出发,确立自身的方位,明确发展的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7.
平等观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核心价值基础。在传统文化视域范围内,追溯传统文化对平等观的滋养,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理性认知,担当起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责任,就是平等观的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的理性教化,社会实践的价值融合,使之成为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审视平等观念的理性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的美国,泛娱乐化现象进一步凸显,主要体现在美国社会政治泛娱乐化、社会生活泛娱乐化、个人生活泛娱乐化等方面。泛娱乐化给社会生活和公众理性价值观念造成负面冲击。对于泛娱乐化的治理,需要明确泛娱乐化内容界定和题材界限,加强对泛娱乐化市场的整治,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同时,媒体需要加强文化自觉、道德自律、媒体自觉,以社会共同记忆和基本价值规范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轩玉荣 《前沿》2011,(8):195-197
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迫使我们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文化反省,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物、文明的创造者,在社会中应当负有“社会责任”,并且这种“社会责任”应当成为人的思维或理性自觉。我们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走向低碳经济,就是实现的这种人之为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文化生态的剧变表现为:文化传播与交流机制破坏;文化传承与变迁脉络割裂;近代文化片面发展。这凸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严重危机,并催生出中华民族解除精神危机的迫切文化需要,包括:高扬主体意识,为民族复兴奠定文化基础;自觉进行文化选择,重构文化发展机制;调适文化心态,走理性的民族精神复兴之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民族精神振兴。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对此需要的巧妙应答,其文化价值体现为:创造性化解文化两难困境;"世界历史"条件下重构文化发展机制;推动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