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并对当今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影响的命题。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继承并发展了这一重大政治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两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有过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研究,并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论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二人都认识到了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同时对资本主义可能会带给社会主义的威胁又时刻保持着警惕。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抗战胜利必然选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第一次把中国的资本主义区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政治上采取"团结--斗争--团结"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经济上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卢春妹 《传承》2008,(24):24-25
抗日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抗战胜利必然选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第一次把中国的资本主义区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政治上采取"团结——斗争——团结"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经济上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GDP主义批判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理论大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GDP主义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政治矛盾演化的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学界盛传"补资本主义课"论调,这是GDP主义者得以引进、改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由,也是其形成的重要环节。GDP主义者把生产力等同于GDP,并将其作为GDP主义的理论支点是站不住脚的。GDP主义贯穿于中国经济的各个层次,从制度到体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经营管理、对外经济关系,已成为现实中国经济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坚持党员标准与发挥政治优势才喜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生产力怎样才能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才能使社会王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最终战胜资本王义。社会主义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政治亚文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文化之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到今天步履维艰,其中政治文化动力不足是其关键原因之一。当前中国政治文化显现多元并存的格局,其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两种政治亚文化。这两种政治亚文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妨碍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恰当确立,干扰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正常进程,破坏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环境的稳定。为此,我们应采取合适的途径培育适宜中国政治发展的政治文化,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革命史的教学中,一些学员在分析比较中国与欧美各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有在经济、政治发达和工人阶级比较强大的英、法、德、日、美等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里成为各种思潮的主流,而恰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吴亦昕 《新东方》2023,(1):77-82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探索出的民主新路,以其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政治实践形式突破了西式民主话语体系垄断的民主理论,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本位理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政治实践、党的领导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双向协调以及民主集中制实现了对西式民主政党制度、个人本位理念、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资本主义精英民主、资本主义“高效无民主和民主无效率”的民主悖论、西式民主分权制衡原则的超越,为世界上陷入西式民主困境、渴望寻求民主新路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向世界传达了中国话语、传递了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下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各有表现。把握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必须明确其政治指向,并抓住其与资本逻辑之间的关联。而历史虚无主义的超越需仰赖于一种既能够遏制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负面效果,又能体现出中国文化、价值与道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阳启明 《人民论坛》2011,(12):186-187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从根本上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全新法令的实施更是从根本上刺激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量。辛亥革命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它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从根本上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全新法令的实施更是从根本上刺激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量。辛亥革命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它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一)近代史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和特定的历史范畴,具体指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的广阔角度看,近代史即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中国社会并没有经历过独立的资本主义时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里所谓的半殖民,主要指的是国家政治地位的变化。一般可从以下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来理解: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外国殖民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发展是物质的层面;政治发展是制度的层面;思想文化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深度层面。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先进国家。鸦片战争使封闭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侵略,打在中国人头上,压在中国人身上,渗透进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极大冲击。这种冲击使中国社会在非常不利的国际环境下被迫转轨,寻求新的生存形式。这就使中国被迫…  相似文献   

15.
杨桂梅  裴前方 《人民论坛》2012,(17):180-181
生态政治的发展逐渐成为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生态政治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的生态政治正基于马克思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而不断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前进论坛》2009,(8):21-22
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乔文娟 《人民论坛》2011,(8):210-211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强势使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学派提出并论证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该理论对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发挥的消极政治作用的批判具有合理性,但这种批判又未能触及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故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郇雷 《岭南学刊》2020,(4):26-34
资本的统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而且具有较强的调试性和适应能力。但是,资本主导的逻辑一以贯之,是我们把握资本主义阶级统治实质的一条主线。当下西方国家政治衰败的原因在于资本逻辑主宰了政治进程,形成了资本政治的现实。资本政治放大了选举民主的局限性,隐藏着寡头政治统治的风险,形成了"否决政治",致使国家治理陷入困境。由此,资本主义政治逐渐走向封闭、僵化和保守,也越来越与现代社会的政治逻辑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论文主要分析了西方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起源以及东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评述了韦伯的资本主义发生命题和他的社会历史观,并对中国学者对韦伯理论的回应作了剖析.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会自发产生资本主义.在文章的最后,论述了与东亚资本主义起源有关的东亚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吴强 《理论月刊》2012,(5):52-56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不仅在经济史和经济理论这两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卓越成就,而且以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为基础,把触角延伸至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并对这些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建构起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熊彼特政治思想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精英民主理论.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将由于自身创新机制的匮乏而衰落,而社会主义则能够长久存在下去.他把民主视作一种竞争性选举工具,而且认为社会主义和民主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共存.熊彼特的这些政治思想在战后西方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当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亦有其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