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体现着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重要的文化价值。木版年画也是邮票创作的重要题材,多次登上我国邮票。我国自2003年开始发行年画系列邮票以来,已发行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武强、绵竹、朱仙镇、漳州、梁平、凤翔木版年画邮票9套。  相似文献   

2.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它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缤纷地表达了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绛州木版年画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对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冯骥才先生到新绛考察后认为:"绛州木版年画品种繁多,手法齐全,雕版技术精湛,线条细腻,年画内容所能体现的历史脉络清晰,是一项完整的民间文化遗产。"绛州木版年画现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捆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在现代化的主流话语表述中,乡村一直被看作是“非现代”“落后”的城市反面参照物。现在人类学家重新反思,相较于西方的乡村,中国的乡村文明是独特的、完整的、悠久的,发展和研究乡村都必须回到乡村的历史,将其作为一种特有的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拥有较强韧性文化网络,有着较强自我调整适应的存在。每个村落都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所有发展规划都必须结合村落的历史与文化网络。研究滨湖村落的产业变迁,其经济活动变迁背后的社会网络变化,以及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应对策略,可以为滨湖村落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与新时代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它所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有利于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而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强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必须促进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必须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当代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土地的本性最根本地决定着中国文化的属性.就中国传统农业与文化的关系看,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根本地体现为农耕生产方式对土地或自然的高度依附性,而中国文化的人本精神、伦理取向和对自然时空审美价值的发现,均直接来自农耕文明的孕育.在中国历史上,农业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协同关系,劝农传统、移民政策和屯田制度等,是中国文化确立其影响力并外向扩张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可以划分为农耕文明和商工文明两个前后相继的文明类型。农耕文明追求无讼、无争的社会稳定。而商工文明追求的是社会成员与执政者不断在"诉求——反馈——诉求——反馈"的动态沟通、获得共识、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稳定,与之相伴的是社会制度不断改革、不断趋于公正。当代中国正处于商工文明雏形期的中期,社会处于包含着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基本稳定状态,其目标应是商工文明所追求的富有生命力的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7.
爱情作为个人化的情感,与社会生存状态紧密相联,生存状态不同,爱情观迥异.李清照笔下的爱情源出于农耕文明,而舒婷笔下的爱情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本文通过对两位女性诗人相关作品的比较,试图揭示爱情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沙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政权的诞生地.同时又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之一。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延绵逶迤的秦岭余脉在这里交汇。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交融。在三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楚文化与沙洋农耕文化、码头文化、商贸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同时又与新文化、新思想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沙洋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草原文化与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华文明的三大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发展史,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互作用、融会贯通、共同进步的历史。只有正确揭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特征以及草原文化与文化全球化关系,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缘与人类文明联系紧密,陆基机制孕育了农耕文明,出海机制催生了海洋文明。中国“出海”内驱力失却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封闭性及地缘政治的习惯作用等,而出海机制的成功构建是中国未来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点。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与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衰亡有着密切的关联,它是文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在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其文明发展的影响表现得尤为明显,它直接影响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其独特的文明。本文即从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其小国寡民的城邦、海外大殖民运动、发达的工商航海业及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来论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是实践的产物。各个文明由于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文化样式等等的千差万别,其发展水平、层次、方式、道路都是不同的,差异是绝对的,这就决定了文明多样性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认为,文明的多样性和交融性是并行不悖的。多样文明之间的交融和震荡,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春节的追问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来源于农耕文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传统上春节有一系列小节组成,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随州是中华5000年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近年来,随州市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神韵随州”建设为主题,以构建森林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品质生活为着力点,掀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热潮,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底荣膺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2013年4月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15.
成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产生持久吸引力和原动力的根本。但在成都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文化丧失以及文化内涵提炼不深等问题。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依托成都丰富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农业基础发展集农耕文明、观赏、娱乐、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08,(3):55-55
2008年1月4日《云南日报》二版“云岭论坛”专栏《走向生态文明》(作者刘薇薇):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更高境界。建设生态文明,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贯穿到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体系之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类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可喜升华。  相似文献   

17.
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将农耕文化植入乡村旅游中,通过深入挖掘和保护,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打造知名农耕文化品牌,扩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等措施,提高旅游市场对农耕文化的认可度,吸引更多游客投身农耕文化旅游中,进而促进天水市乡村旅游持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传统的休闲文化是以农历春节为主要标志的节日文化,她生成于农耕文明.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遭遇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断层,因而其传承也出现了问题.在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中,剔除其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部份,构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休闲文化,对于建设今天的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深刻变革和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饱含丰厚的哲学意蕴,以其深刻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战略性前瞻性,成为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以其对人类发展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中央聚焦水利问题,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既是对2010年西南特大旱灾的反思和回应,也是对中华农耕文明几千年治国安邦经验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