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对儒家学说从"迂远而阔于事情",走向现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荀子对儒家致用取向的这一转变,是以"性恶论"为思想基础."性恶论"的提出,使荀子名重当时,也使其遭受后儒的许多批评.但当后儒批评荀子以"性恶论"取代孔孟"性善论"势必动摇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理论基石时,他们很少考虑荀子为什么要提出"性恶论".荀子"性恶"思想产生的缘由主要有对"性"的不同理解、孔孟的政治挫折、稷下学说的影响、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刺激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荀子文化产业的发展宣传和弘扬荀子思想和文化,特别是宣传和弘扬荀子礼法思想和礼法文化。鉴于荀子的活动区域和遗址、遗迹和人文景观所在地主要在邯郸、淄博、兰陵、安泽、新绛、临猗、咸阳、北京等8个区域,这种分散布局客观上即决定了荀子文化产业开发必须走区域合作之路。产业化挖掘和利用荀子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是荀子文化产业开发的关键。荀子思想资源的产业化挖掘和利用的重点是挖掘和利用荀子思想中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尤其是那些能够与现实对接的理论和观点。荀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挖掘和利用几乎是一片空白。荀子文化产业的开发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可以说是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史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人物。荀子所处战国末年,天下走向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天下定于一"已成为有志之士和广大民众的普遍意愿,对于"定于一"之后的社会建构问题,荀子基于"欲"与"礼"的框架提出了一个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政治模式——等级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4.
荀子"性恶论"不同于诸子百家的其他人性思想,也正因为这种特殊性竟与西方管理视角下的人性假设有着某种默契。归纳荀子的人性概念界定、"性恶"之原因,从管理学角度切入研究"性恶"假设的必要性,深入发掘荀子人性思想的现实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对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角度看,荀子是中国古代最有贡献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贡献有二:一是他儒法兼容并存的思想;二是他对孔子、孟子以来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调整、深化和发扬。荀子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对先秦时期三晋思想和学术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并非中国文化的“特例”—对荀学研究中一种流行观点的质疑叶舟荀子历来被学术界视为“人定胜天”思想的首倡者而受到推崇,认为在荀子天人哲学中,人的价值是受到充分肯定的。笔者认为,这是过分拔高了荀子的思想,荀子的天人哲学,从根本上没有跳出传统孔孟哲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乱世绽放的文景"。按照价值观划分,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百家争鸣"的活跃无一不同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凸显"百家争鸣"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强化"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指导地位,反对"以君为本"的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又是一个吸收各家思想的"杂家"——先秦思想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杂成,特别是其中所呈现出的"儒法合流"的特质,丰富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内涵,其不少主张和实践对后世教育与政治产生了颇为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起源于先秦时代朴素的天道观。君权政治开启之后,民本思想完成了从天意政治向民意政治的重要转变。儒家坚持入世论政,试图以德治、仁政等民本智慧打造开明专制。儒家民本思想主要包括孔子"仁治"的民本思想,孟子"民贵君轻说"的民本学说,以及荀子"君舟民水论"和"立君以为民"等思想。作为我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富民、惠民的主张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诉求相吻合。建立在这种历史逻辑之上的民本思想在现代政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儒家教民思想为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理念的宣传和践行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荀子倡导礼法并重,其构建的"礼法"理论将孟子学说拉回到了孔子的原本立场并适应了新的社会环境,从而使得儒学思想恢复活力。而荀子思想活力的来源则可追溯到孙子兵法思想中的行为主义,这种行为主义观念在墨子和商鞅的思想中均被完全贯彻,并在荀子所创建的"礼法"理论中被成熟运用。这一思想主线展现了兵家与儒法两家的渊源关系,而从兵法到礼法的思想发展脉络既可以印证"刑起于兵"在先秦思想中的演变历程,也同时回答了"儒法合流"的思想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具有其内在的独特逻辑,在这种逻辑的指导下产生了其政治思想的诸多特点。《君主论》中的政治思想首先是特定时代的思想,是为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而生的思想,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整体状况以及作者自身经验的局限,是合理的。对《君主论》政治思想的解读不应该超出其存在的时间范围,后世应当在自己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中做现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随着马克思主义人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把两者有机结合并统一到现实实践中已成为当前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马克思主义人学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视野,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确定了人学取向。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于促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向实践的转型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荀子提出的"隆礼重法,礼法并重"思想是诸子百家重要思想之一,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其局限性,但是该思想所具备的政治智慧对我们今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荀子的正义理论是其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社会正义的思想起源是人性恶的社会起源说;荀子社会正义的理想构建是至平的正义;荀子社会正义的实现途径是化性起伪与赏罚。探讨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古为今用,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方法居于重要地位,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就难以完成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折射的程序伦理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沿着正确、合理的方向运行的科学程序。程序伦理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动机和效果高度的有机统一,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得以具体化、现实化,真正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儒家经典《荀子》集先秦百家思想之大成,其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述等诸多方面均蕴含着丰富的领导力的精髓和要义。从《荀子》领导力思想的若干关键词入手,撷取能参、解蔽、礼法、民本、劝学、修身等观点,研究其中阐发的参天配地、把握认识规律、德法相济、赢得民心、学习修身、道德培养等思想,对提升领导力素养和增强治理能力有着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荀子>出现之前,儒家典籍中无"教化"一词,"教"与"化"连用,在儒家典籍中首次出现在<荀子>中."教化"作为一个双音词,既有"教"的涵义,又有"化"的涵义.可是现在流行的许多辞典中,把"教化"之"化"解释为"感化",此解不合于荀子的原意.荀子所讲的"化"是指人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他原有的思想道德面貌就逐渐会被环境所改变,"化"是环境对人的道德思想所产生影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人是感觉不到的.荀子提出的既"教"又"化"思想,是对先秦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完善.他纠正了只重视"教诲"而忽视"教化"的倾向.理解荀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改进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教学作用的正常发挥。然而,普遍的职业倦怠现象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给教师个人、学校教学以及社会都带来负面的影响。研究并解决这个现象已成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中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实疗法植根于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是对学生最有效的辅导方法之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现实疗法着重满足需求、聚焦现实及强调承担个人责任的观点,可以帮助学生面对现实所面临的困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培之 《理论前沿》2008,(20):44-45
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基于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差的深刻审视与反省,是思想政治教育属人本性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