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在谈到办案经验时说:"我工作几十年,接触大大小小贪官无数。我总结,往往检举得最主动的是情人,揭发得最坚决的是小兄弟。"差不多在同时,原沈阳市财政局局长李经芳,  相似文献   

2.
某地一官因受贿锒铛入狱,对称他为“贪官”,直觉得“冤”得慌。他说:“我还算不上是贪官。人家送钱给我,我本来是不要的。我要人家带回去,人家不带。我总不能不讲人情,驳人家的面子呀!”一番道白,人们不得不“由衷”地慨叹:原来贪官也“做人难”,有一本“难”经啦!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4日.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被评选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姜德志从事反贪侦查工作20年.直接查办和指挥查办大要案件200余件,通过办案,姜德志和一些大小贪官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对他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能听到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更能够触摸到他们的心灵轨迹为了使更多的人远离职务犯罪.他曾作过多场反腐报告、一位干部感慨道:“他的报告.能让人记一辈子。”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纵观当今一些贪官司走上断头台时,总是痛哭涕零:“都怪我当初被人拉下水”!言下之意:没有人去“拉”——送钱、送物、送美女,他是不会上当而“下水”的。  相似文献   

5.
大凡贪官 ,在不得已而伏法时 ,都会有声泪俱下的忏悔。但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 ,这些人在总结犯罪教训时 ,竟惊人相似地归结为一条 :“不学法 ,不懂法”。在最近的《四川日报》“狱中忏悔”专栏所陆续披露的狱中贪官们的忏悔实录中 ,也无不有诸如此类的“教训说”。其中 ,尤以犯贪污受贿罪的四川省达州市民政局原局长胡从扬的忏悔录 ,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我不学法 ,不懂法 ,不知不觉就犯了法。”这种看似“命中肯綮”的“精辟归纳” ,即使傻子也明白完全是骗人的托词。这里 ,我们姑且不论作为领导干部为何就不“学法懂法”?到底又该不…  相似文献   

6.
大贪官成克杰终于被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传媒上有关成先生的经历和“业绩”的报道,有关成犯罪所引发的议论与思考。很是发了不少。笔在阅读之后,也多有感触,多有感慨。其中,最引起我兴趣的,是成克杰的“党籍”问题。  相似文献   

7.
老少贪官     
近读鲁迅《夏三虫》,迅翁说:“夏天近了,将有三虫:蚤、蚊、蝇。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三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又不准像‘青年必读书’那样的交白卷。我便只得回答:跳蚤。”掩卷沉思,我突然想到,如今老贪官“老当益壮”,越老越贪,少贪官“豪气”冲天,“魄力”惊人。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两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不准弃权,非“爱”一个不可,我便只得回答:老贪官。这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尽管我一个也不爱,还恨得咬牙切齿。平心而论,老贪官、少贪官都不是好东西,一个也不能饶恕。可相比较而言,少贪官更为可恶,更为…  相似文献   

8.
读贵刊2004年第1期《清官与贪官的十大区别》一文后,似乎觉得还存在此“十大区别”难以作出区别的:比如清官,未必个个爱民、办事透明,也未必爱才、求知;贪官也未必不好学习、吃喝玩乐,等等。清官贪官区别论,40年前在全国学术界,乃至社会中曾引起一番争议。有一种说法是清官比贪官更坏。此说当然出自以阶级斗争是激化还是缓和来界定“好”、“坏”的年代。那时,清官缓和矛盾、斗争,是麻醉剂;贪官激化阶级矛盾和斗争,是摧化剂。前者被贬为合而为一;后者则被誉为一分为二。这当然是因时而说,是形而上学。但清官贪官区别和优劣,本身应是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9.
所谓“政协话”是有掌故的。那是十多年前,我初入全国政协,有幸参加一次专题调研活动,活动结束时举行了一个总结会。会上,我把所见所闻所想老老实实地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邻座的一位委员悄悄对我说:“你讲得很中肯,但是太直率了,在场的某位主管官员挂不住了。”弄得人家“挂不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有传媒报道,最高检察院查办的部级干部大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因而,“美人计”该当何罪?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据说,性贿赂今后将被纳入立法范畴。性也能贿赂?从古人造字的角度看,贿赂该是钱物之类的东西。但眼下,行贿正逐渐向社会多领域多行业渗透,而且不择手段。由送钱、送物蔓延到送股票、汽车、房子、出国游以至美色。听说在诸多贿赂品中,唯有美人贵。美人儿,“心肝宝贝”也!既是宝贝,自然天经地义的被列为  相似文献   

11.
一位贪官受贿千万元,却说是别人“送的喝茶钱”,让人长了“见识”。原来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也可视为“人情”。逢年过节,这种“人情”便见暴涨。  相似文献   

12.
古语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贪官刘青山、张子善知道自己要被执行枪决时,放声大哭,张子善呜咽着说:“照个相吧,最后一张了,给人留有教训”。人称“当代刘青山”的贪官阎健宏,其“遗言”颇有点哲理:“我失去了一切,人生价值等于零”。  相似文献   

13.
看时下的反腐新闻.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随着一批贪官的落马,一批“贪夫人”也被揭露出来。她们或为贪官吹“枕边风”、推波助澜,或与贪官心照不宣地玩弄权术,大肆受贿,其贪婪有时甚于贪官本人,充当了“为虎作伥”、不为人齿的角色。 不久前,被判处死刑的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供  相似文献   

14.
盛大林 《前进》2002,(4):48-48
夏门远华特大走私一案被判处死刑的贪官中,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兼福州市公安局局长庄如顺算不上“显赫”,但他在案中所起的作用却很特殊(向赖昌星通风报信,促使赖昌星逃脱了公安部门的追捕),其堕落的过程也很有“特色”。庄如顺说。“那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我经得住,但‘润物细无声’我过不了。”他补充说.“赖昌星给人家送钱物不是很勉强。不是说你不收硬要送给你。赖昌星是这么一个脾气,他认为水到渠成,他比别的行贿者高一筹可能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有消息说,中国新闻网发起的全国“两会”民意大征集结果显示,75.5%的网民关注反腐问题,以绝对“优势”排在今年网民最关注的十大话题之首。这也难怪,尽管近年来社会各界严惩腐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贪官的“胃口”却一年大过一年。  相似文献   

16.
囹圄中的贪官,在“总结”自己如何“落到这一步的”教训时,“深刻”悟出了这么几条:“不学习……”,“不懂得……”,“放松了……”,“忘记了……”。“总结”一番之后不忘再幼稚要求一回,“请求”组织上再给他一次做人的机会。机会还会再来吗?其幼稚之举令人啼笑皆非。说贪官“幼稚”?有人讥反:贪官在位年年考评“称职”,政治上“一贯……保持一致”,贪赃枉法乃能逍遥法外,何谈幼稚?但贪官“幼稚”的一面的确不少见。今年3月,已被执行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在位4年狂敛钱财500多万,平均年进100多万元,在其问题被查清后,竟还向组织提出保留党籍,允许他继续“在党内重新接受改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腐败分子钱棣华原为大庆市市长、人大主任。这位曾被“东方之子”节目采访的第一位企业家,贪污受贿20多万。当组织对其宣布开除党籍时,这位曾有着35年党龄的领导干部竟提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要求:“我接受不了自己不是共产党员这个事实,能不能不开除党籍多给几年留党察看?大庆没机场,好好搞‘三讲’,出去修机场。”原广东汕尾市副市长马红妹,长期化公为私。当检察院审问其为什么把油、米、鸡蛋和手纸等生活用品开发票拿到公家账上报销时,她振振有词地答道:“我是人民的公仆,吃、穿、住的都应该是公家的。”  相似文献   

17.
眼下持续不衰的古董热,有人说,跟流行的“雅贿”有关。此言不虚。君不见,有些贪官败露,赃物中除了现金、名牌表和包,还有古董字画。行贿送古董字画,人称雅贿,有别于直接送钱,显得有文化,有品位。当然,主要是彰显了受贿人的文化和品位。古董越是热,价钱炒得越高,雅贿就越是流行。收藏了文化,又收藏了文化里的钱,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18.
因受贿被判刑的原江苏省泰兴县自来水公司经理沈耀宗在反思自己蜕化变质的过程时说:“我常以工作忙为由回避组织生活,把理想信念装在‘手电筒’里,专照别人,不照自己。”这既是贪官对自己的反思,也是对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因为背弃理想信念,致使个人私欲恶性膨胀,在诱惑面前不战自败的真实刻画。沈耀宗的堕落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莫把理想信念装在“手电筒”@司马龙  相似文献   

19.
袁郡 《群众》2022,(5):72-72
“收点礼品、礼金犯不上什么条规,也算不上权钱交易”,这是某省一区卫生健康委原党委委员、副局长在落马后忏悔时说的话。纵观众多反腐败案件,不乏这样一种现象:党员干部日常也坚守原则,也有规矩意识、底线意识。但那些热衷“人情投资”者在和党员干部的交往中,并不是一开始就送钱送物,而是从细微着手,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进行“人情投资”,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一步使党员干部放松警惕,淡化廉洁意识,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简远君 《政策》2000,(1):39-41
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查处的’98十大贪官中,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竟占了4个,公哥高层领导被“一锅端”,这在全国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