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2.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大理的白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质,而在这些民族服饰里,蓝白相间的扎染饰品成为了一种白族独有的符号。辛劳的白族人民在针线与棉布之间,通过扎染工艺,演绎了民族工艺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4.
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是白族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包容性几乎表现在白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但突出地表现在白族族源的多元性、白族文化源流的多源性、白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的关系、白族的民族观及婚俗观和丧葬观等方面;白族文化包容性的主要成因是受中原文化和白族生息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利用白族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2,(10)
在云南古代文明中,白族及其先民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千年前,洱海区域在云南率先进入青铜时期,而其后的南诏及大理国的建立更将白族人创造的历史和文化推向鼎盛时期。大理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美丽、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们看到了充满魅力的大理。七百多年前大理历史上的“兰室居士”段宝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能文能武,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独创了“宝姬兰苑”,养殖了三十八种名兰,第一次将白族人的兰文化推向高潮,明代大理白族名士杨安道所著大理兰谱——《…  相似文献   

6.
我从小生长在大理。那时候的大理:出门见田,抬头见山,四周溪流环绕、野花满地,蜂蝶飞舞,河沟里有摸不完的小鱼小虾,草丛刺蓬间藏着各种漂亮的虫虫…… ,可以跑闹的地方真是宽阔无边。在我还不太懂事的年龄,外地来的亲戚总是对着路边众多的溪水喷喷赞叹,说大理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那时我只觉得他们的话是一种城市人的客套,他们并不会真的去大理生活,大理不过是外人眼中的风景。童年。我和很多生活在大理的孩子一样,最大的梦想不过是到北京看看天安门,到上海买足够多的奶糖,或是到昆明国通山去看那些关在笼子里的动物。…  相似文献   

7.
金少萍 《今日民族》2001,(11):40-43
白族居住的大理洱海地区,是云南历史上纺织文化的摇篮地之一,据有关考古资料,洱海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剑川、鹤庆、大理、祥云、宾川等地,这些遗址中连连发掘出形制多样的陶制纺轮等手工纺织工具的遗物。苍山马龙遗址中仅是陶制的纺轮和纺坠就有车轮形、圆锥形、梯形、珍珠形等,共40件;而在宾川白羊村遗址中出土的纺织器具,有石制和陶制的纺轮,陶制的纺轮有5种样式;剑川海门口遗址中出土的陶制的纺轮则有8种样式。唐初白族先民的纺织业已达到较高水平,据《西洱河风土记》载:“有丝、麻、蚕织之事,出、绢、丝、布、…  相似文献   

8.
大理好风光     
余佑学 《现代人事》2001,(11):45-45
看过电影《五朵金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哼唱几句“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白族姑娘小伙子勘劳勇敢,以歌传情的爱情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理是一个让人羡慕和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陈萍 《今日民族》2011,(6):27-27
九河乡位于玉龙县西南部,东连鹤庆,南接洱源,西邻云龙、兰坪,常年气温较低。土著居民有白族、纳西族和汉族,其中白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0%以上。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经济以农业和牧业为主;饮食与大理地区白族基本相似,以水稻、玉米为主,  相似文献   

10.
古老新奇的白族火把节罗玉恒(白族)仲夏时节的云南大理,山葱笼叠翠,水碧绿如玉,稻花香,水果甜,白族农家也迎来了传统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公历7月份)火把节。古老的传说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大理一带,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其...  相似文献   

11.
天竺僧人与南诏土著白族的婚配融合段炳昌南诏时期,不少天竺(印度)僧人进入大理白族地区,传播佛教,参与南诏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为白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天竺僧人中,有的还和土著白族婚配生子,繁衍后代,融合到了白族之中。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的万历...  相似文献   

12.
在大理,如果你向当地人打听那对会说一口地道喜洲白族话的洋人夫妇,不用费很大的劲,准会有人告诉你,“不就是住在喜洲的那对‘老外’吗?那男的叫艾磊,他妻子叫苏玮雅。”最近,我在大理又听一些当地人在传说:“他们已经不在喜洲了,已经全家搬到剑川去了。”剑川县是个国定特困县,那里气候冷凉,作物生长缓慢,除了木雕手工业相对发达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民风古朴,信息闭塞,加上几乎整个县城的人都说白语,我这个在外地生长的剑川白族人,每逢回到老家,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还真有些不适应。而这对“洋人”夫妇却放弃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长期以来稳固的民间信仰,白族先民博采中原文化之长,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承袭和转化为主,佛道共济,"三教共拜"为特征的本主信仰。基于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促使"三教合一"在白族地区呈现独有的样貌。具体表现在丰富的多神崇拜、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形式多元的宗教活动中,可以说,白族汉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即是儒释道三家在大理合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历史文化悠久,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水目山是云南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之一,曾一度成为全省的佛教传播中心;水目北岗塔林是云南最大的佛教塔林建筑群;云南驿是云南最早的县治驻地之一,古驿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5.
邑人  洪钟 《今日民族》2008,(8):37-38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意为“本境福主”,就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村社的生死祸福之神,能保国护民,保佑人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白族村寨几乎都建有本主庙。从白族的本主来看,有古代(如南诏、大理时期)的帝王和文臣武将、英雄人物、宗教神佛等,也有自然崇拜之神。东山庙就是丽江金山白族的本主庙,供奉的是东山老爷。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2,(9)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旅游优秀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理于西汉时期设叶榆县,唐、宋时期建立南诏国、大理国地方王朝。名胜古迹灿若星辰,王者遗址,雄关要塞,千年碑冢、高塔古寺、古朴典雅的民居……,是大理古老历史文化的光辉遗迹。大理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苍山巍峨挺拔,横列如屏,山顶终年积雪,山麓四季长青。洱海清澈如镜,烟波浩渺,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被誉为高原淡水湖中的一颗明珠。大理是以白族为…  相似文献   

17.
元朝时期,李京至云南,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写成《云南志略》,说白族就是汉代的僰族。“僰”、“白”同音,先后译写不同而已。说确切些,元、明、清时期的白族,是以汉代的僰人为核心,不断融合迁入西南的汉族及邻近的一部分其他民族的人口而形成。李京又说,元朝时期的白族即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的“白爨”,亦即“西爨白蛮”,至元朝时期则“爨复讹为寸”。故《元史》中称白族军队为“爨白军”或“寸僰军”。“白”、“僰”在书面记录中仍然交替使用。到明朝  相似文献   

18.
在大理白族地区,至今仍随处可见绣工精美的荷包。白族的荷包,从形式、纹样、绣工到配线、布色,都经过了精心构思、精心施艺。白族荷包的用途较广,可盛储随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有钱荷包、针线荷包、香囊、小布扎等。小布扎也叫“猴孙子”,为动、植物立体造型,内装大理特有的一种带香味的草药。每逢端午节,长辈们总要给孩子脸上抹上一点雄黄,在他们胸前挂上一串、乃至数串活泼可爱、形态各异的小布扎,用以祈福避邪。年纪越大的老人制作的小布扎,人们越喜欢去购买、讨要,据说这样可以沾到更多的福气。白族荷包的样式千姿百态。钱荷包多为长条…  相似文献   

19.
徐朝霞 《今日民族》2002,(11):12-14
在著名风景名胜地蝴蝶泉边,坐落着一个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村——周城村:国道214线穿村而过;公路旁,村中央,那座气宇轩昂的典型白族建筑.以及照壁上那四个颇为自信的大字“秀甲天南”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过往行人如果你有兴趣就此下车驻足观看。你还能发现。那四个大字旁写有一诗“天生旅游处、地就白族村”。照壁左边是挂有“小康村”称号的大理石牌。右边是挂有“亿元村”称号的铜牌,这都是中共大理市委、市政府分别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月授予该村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西南边疆云贵高原上,以秀丽的苍山洱海为中心,包括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漾濞……等近十个县属在内的广大地区,居住着八十多万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这就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谈到我国数十种少数民族时说,他们“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白族人民的历史,仅就有文字记载的史料看,就可上溯到秦汉之际,如果算上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那就更悠久了。白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它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