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正确认定购销合同拖欠货款的性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当前在司法实践中,一般都是当作债务纠纷处理的。我认为,对这类案件,不能一概而论。从形式上看,都是拖欠贷款,但它们在内容上有着质的不同,应当依照《刑法》和《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综合行为人的主、客观情况,分别按诈骗罪和经济合同纠纷处理。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以欺骗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若是,为诈骗罪;若否,则为经济合同纠纷。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象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据此,经济合同拖欠货款案件中,符合下列主、客观要件,骗得  相似文献   

2.
2001年以来,海口美兰机场海鲜批发市场陆续发生恶意拖欠货款并消失的案件。机场警方意识到事态非同小可,遂对此类案件展开侦查。在分析案情时,办案人员中出现了3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发货商和批发商之间是简单的现货买卖关系,由于批发商主动采取了赊账经营的销售方式,发货商便借机拖欠了大量货款后外出躲债,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典型的民间债务纠纷关系,发货商虽有民事欺诈行为,但不能认为是犯罪;第二  相似文献   

3.
浅谈交易提存公证的应用与作用梁向东经贸活动中,发了货收不到款,付了款提不到货,已成为困扰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那么,在当前经济形势和法制环境下,如何防止诈骗行为和拖欠货款等现象的发生,以避免经营风险呢?办理交易提存公证,是解决这一难题可信、可行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司法机关对区分犯罪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的界限,存在不同意见,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只要行为人采用了盗窃、诈骗、抢劫等手段,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主观目的如何,一律按犯罪定罪。也有人认为,只要由民事纠纷引起的盗窃、诈骗等行为,一律视为民事违法行为,按民事纠纷案件处理。我们认为,对于这类案件不能一概而论。由于此类案件民刑行为交织并存、情况复杂。因此,首先应当认识这类案件的特点。以便分清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从司法实践中看,此类案件常常表现为: 第一,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原有一定的关系或联系。多数情况下,双方相互认识,甚至过去系亲朋好友、  相似文献   

5.
诈骗作为一种侵犯财产的犯罪,其动向和形式是随着经济形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后,一些不法分子便开始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且这种情况在经济领域中愈演愈烈,给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85年7月18日《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以下简称《解答》)中,首次规定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文试就这一犯罪中的几个问题,作以下探讨.一、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诈骗手段表现为以欺骗的方式与他人签订  相似文献   

6.
论诈骗罪中的“错误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行为人以诈骗手段作掩护行盗窃之实已屡见不鲜,但只要我们牢牢紧扣住"错误处分"这一诈骗犯罪潜隐性要件,我们就能从形形色色的诈骗类案件中分离出哪些是真正涉嫌诈骗罪,哪些是盗窃等犯罪,可以说"错误处分"是认定诈骗罪与其他罪的原则界限.对处分的认定应当首先看主体是否"适格",然后再分析处分的错误之所在,且行为人要有转移财产的错误意思表示.另外,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处分对象,处分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应存在直接性.  相似文献   

7.
对申请人撤销执行申请后又申请恢复执行案件的分析□罗悦君李小利郑民甲乙双方因拖欠货款纠纷诉至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被告乙于1997年1月30日前一次付清原告甲货款150000元。到期后乙未按调解书履行给付义务。3月1日,甲向法院申请执行生...  相似文献   

8.
王雪 《法庭内外》2009,(6):35-36
只因买方拖欠4万元货款,多次索要无果,竞伪造欠条和收据,企图通过国家审判力量诈骗买方108万,买方愕然面对——  相似文献   

9.
对特定类别的信用卡诈骗案件,在审查逮捕时应明确罪与非罪及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问题;对于共犯形态的信用卡诈骗案件,审查逮捕时如发现有遗漏追究部分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情形,应通过立案监督程序建议公安机关对未立案的共犯予以立案追究;审查逮捕信用卡诈骗案件,应特别注意对诈骗数额、银行催收、退款情况以及非法占有目的四个情节方面的证据审查。  相似文献   

10.
试论犯罪行为与民事纠纷的界限周欣当前,在债务纠纷当中,由于当事人采取非法手段讨债引发的案件,如何区分犯罪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的界限,存在不同意见,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只要行为人采用了盗窃、诈骗、抢劫等手段,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主观目的如何,一律按犯罪定性...  相似文献   

11.
证据问题是诈骗案件存疑不起诉的核心原因,该类案件办理过程存在五个方面的证据问题,分别是取证不及时、取证程序不合法、非法占有目的方面证据不足、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不明确、忽视对外围证据的调取,针对以上五方面原因,可以从取证工作的时效性、合法性、全面性、以及注重审查犯罪主观方面、审查刑事违法性,厘清刑民交织界限等方面入手解决此类案件的证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经济急剧发展的形势下,利用签订合同诈骗财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类诈骗案件手段狡猾,不易识别,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要准确认定合同诈骗罪必须从该罪的构成要件入手,因为犯罪构成要件是整个刑法学理论大厦构建的基础,也是评判一切行为的罪与非罪的标准。本文对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确定罪与非罪,次罪与彼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85,(5)
最近,本刊接到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贺恒扬、驻马店检察分院杨书文,湖北省人民检察院董嘉茂来稿反映,当前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改革、开放、搞活之机进行诈骗活动,十分猖撅。来稿人并对如何划清正当经营与诈骗的活动的界限,提出了看法。现将他们的来稿摘要如下: 贺恒扬:当前利用签订合同的形式,打着专业户、承包户的招牌进行诈骗犯罪,是一个新的动向。据对洛阳市老城区的调查,一段时期里办理的刑事案件,诈骗案占百分之四十一,其中以代购紧缺物资,签订购销合同为手段进行诈骗的,又占诈骗案件的百分之八十八八。如洛阳市农民黄××冒充采购员,利用盖有“燕山石油化学总公司树脂应用研究所专用章”的空白合同,先后和十七个单位签订订货合同,骗取二十八万四千二百多元货款。又  相似文献   

14.
江涛 《人民司法》2012,(4):59-61
【裁判要旨】职务侵占的手段除侵吞外,同时还应包括盗窃、诈骗等其他非法手段。原本并不为行为人单位持有的财物非法占有的诈骗行为也能构成职务侵占,因为实施这种骗取行为的人始终拥有着经手该单位财物的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诈骗手段收走公司货款,犯罪对象是本公司货款,本公司是受害方。  相似文献   

15.
无效经济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签订的国家不予承认,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在无效经济合同中,民事欺诈行为同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易于混淆罪与非罪界限。本文特就此进行如下分析,以图划清罪与非罪界限。一、无效经济合同中的民事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杭州市诈骗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从骗取大量物资转向巨额资金。大量案件由几年前骗取企业丝绸、羊毛、服装及一些滞销产品转为以购买原国家统一经营的钢材,柴油、汽油,煤炭等原料为诱饵骗取货款。1993年杭州市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肖山、余杭两县就发生为购买钢材而被骗100万元以上的案件3起,总货款达400余万元。1992年全市为购买钢材,柴油等被骗金额近3000万元。□诈骗手段由以往的隐瞒事实真象、签订假合同、骗取财物变为签订供货合同,以高进低出为诱饵诈骗货款。桐庐县公安局立案侦察的江西上饶县公路段劳服站施建生,用2万元钱购买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在杭州租用省水利综合经营开发公司经理部的办公地点,以挂靠、联营名义,以受害单位的信誉声称能提供廉价建材,将高价买来的钢材,低价供货,使桐庐、杭州、上海等八个单位被骗货款800余万元。□出现有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庭受理一起购销合同拖欠货款纠纷案件。经查被告是在承包原单位下属一粮油经销站时拖欠原告的货款。由于承包到期,双方解除了协议。现被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诈骗犯罪情况复杂,与社会上各种刑事犯罪往往彼此牵连,结合并犯,因此,在审理诈骗案件时,正确区分诈骗罪与其他相类似犯罪的界限,对于准确、有效地惩罚诈骗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司法实践中,有些犯罪行为如贪污、投机倒把、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等,在犯罪手段上有时也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质,如何区分它们与诈骗罪之间的界限?看法不尽一致。本文拟就几种常见的与诈骗罪相似的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五年,我院审结了案由同一、争议标的同一、适用法律同一的“三同案件”共四十二案。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同一原告同时分别起诉多个被告拖欠货款纠纷,共十五案;一类是同一原告同时分别起诉多个被告拖欠加工费纠纷,共二十七案。从这二类案件看,有以下共同特点:第一,都是同一原告同时起诉多个被告;第二,案由同一、争议标的同一、适用法律同一;第三,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  相似文献   

20.
几种具体行政行为与侦查行为的界定张必佑在司法实践中,对具体行政行为和侦查行为的界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问题。由于界限不清,导致应按行政案件受理的案件没有依法受理,不应按行政案件受理的案件错按行政案件受理。笔者就容易混淆的几种情况谈点看法。不能证明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