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构筑的都市世界——论沈从文的都市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沈从文在小说中构筑了一个都市世界,也许略嫌夸张。尽管沈从文写下了众多的都市小说,但同其他描写都市生活的现代中国作家相比,沈从文提供的都市世界并不完整,并不典型,那些真正具有现代都市特征的生活场景、社会网络、人物形象并未进入沈从文的艺术视野,读他的都市小说,反而使人觉得他对现代都市生活十分隔膜,缺乏深切的感受与体验。不过,我们又必须承认,沈从文用他独特的方式,观照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某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小说观照了两个世界:都市和湘西,对于沈从文来说,这两个世界都是"他者",是沈从文的自我主体意识的审美映照。正是在对"他者"的言说中,沈从文理想中的人性主体得以建构。都市和湘西不是纯粹的客体,它们互为"他者"。从整体上说,湘西世界是对都市世界的颠覆,但它的存在却是依赖于以都市世界为"他者"的审美观照,真正对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起建构作用的正是现代都市世界。反之,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16)
<正>@小康杂志社:2017首届都市休闲高峰论坛以"现代生活·都市休闲"为主题,旨在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以大兴区打造魏善庄"月季小镇"为样本,探讨如何推动现代都市休闲理论研究、倡导都市休闲生活、建设现代都市休闲区。@hopeloveu:非常期待在大兴举办的休闲论坛!  相似文献   

4.
贺亮明 《求索》2010,(9):217-218,57
沈从文在他的整个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心理倾斜:对"乡下人"的热忱和对"城里人"的讥讽。这些构成他文学世界美与丑的两极。尤其是在与都市文明相对照的湘西世界里,沈从文透过对种种都市"病象"的批判,表达了对复归湘西纯朴、自然、健全的人性的渴望,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的文化冲突中,作出了自己的抉择,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都市农业是在城郊型农业的基础上,依托大城市而形成的农业新业态,交叉融合了农业一产、二产和三产,体现着"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农业发展方向。近年来,和县随着城郊型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生物、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依托周边大中城市,在蔬菜和种植业基础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形成了初步框架,已成为和县一大产业亮点,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刚刚在和县召开的全省现代都市农业暨蔬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彬  伍远近 《小康》2004,(3):48-49
上海适合做情人,南京适合做老婆。一位朋友如此评价上海和南京。在他看来,上海时尚、花哨、活泼,典型一个都市女郎形象,第一眼看去就会被诱惑;而南京更像一个大家闺秀,温和且内敛,朴实又稳重,但如果不花大量时间去接触感悟,很难发觉其内在之美。但是,对于现代都市人而言,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接触、甄别,人们往往是第一眼之后便倾情相向。这个世界不再允许等待被发现。对人如此,对城市也一样。在第一时间内吸引眼球。在人叫"扮靓",在城市则为"包装"。把自己的价值、实力、精髓挑拣出来,树立一个独特的、具有诱惑力的形象,以视觉的方式,让城市呈现  相似文献   

7.
贺亮明 《求索》2011,(5):215-216,22
本文认为沈从文对城市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否定,主要围绕都市人道德品质的沦丧、都市人生命力的萎靡和都市人欲望的物化等三个层面进行。文章指出,尽管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基本上持批判态度,但他对城市的怨恨和愤怒并不是完全地否定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恰恰是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成就了现代意义上的沈从文。  相似文献   

8.
对武汉地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促进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武汉地区虽具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有利条件,且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农业比较效益低,"谁来种田"的问题十分突出;防灾减灾形势严峻,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要求极为迫切。妥善解决这些瓶颈性的问题,是武汉地区实现现代都市农业大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从事媒体工作的作家邱华栋,善于以传媒人的敏锐目光关注社会现实中问题。他的创作擅长于将那些在现代都市创业或谋生的"体制"外"都市新人类",亦称"另类"的生活现象纳入创作"都市文学"的视野。并从其"生存"竞争与生活环境的矛盾冲突中,发现、探究日益渐增地"欲望"促使人的精神"错位"。作者对"另类"人群生态世相的揭示,突出地再现"金钱"作用下人性脆弱的负面。从文本的表层看写些烦恼消极事,但深层意旨:一方面善意地认同开放时代的社会进步和人性解放;另一方面以社会责任与理性锋芒审丑溢恶地表达对都市"另类"人群生存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何建明 《中国减灾》2011,(4X):49-51
<正>无处不在的他"抗震救灾第一志愿者"的称号,是四川灾区人民给他的。第一次听说陈光标的名字是在前线指挥部。一位副总指挥正焦急地等待通向灾情最为严重的北川县城的"生命通道"何时才能打通的消息时,前方向他报  相似文献   

1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走向21世纪的"小太阳"届时能否放射出灿烂的光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当人们看到现代都市里的下一代处处养尊处优之时,人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都市下一代,能否健康地走向21世纪?又该如何走向21世纪?社会对儿童问题的忧虑城市儿童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带着这一问题,把视点对准今天都市里的校园,我们便会发现:每天,无论是在北京、上海或者郑州、广州,几乎每个小学校的门口,总是人拥车挤,等待把放学的子女接回家的人群如水如潮,拥塞了各所小学门前的每一个角落,有的用自行车,有的用摩托车,有的用小汽车……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与思考》2011,(10):51
现代都市人群因环境恶化,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过大、熬夜过多、夜生活丰富、饮食不规律以及过食肥甘厚味等生活习惯,致使现代都市人群的疾病数量极具增加。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天  相似文献   

13.
在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新月异,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交通、通讯等公用设施更具有现代都市新风貌。当人们分享现代都市提供的各种便捷时,  相似文献   

14.
施晓焰  马丽娟 《人民公安》2010,(23):30-31,34,35
何谓最"漫长"的等待?"漫长"就是——你等来了一个奇迹,却仍然要拼着命地去等下一个奇迹。罗映珍已经等了7年,她等来了植物人丈夫的苏醒;她还会继续等下去,她等着为他生下双胞胎的那一天。何其不幸?仅仅是一次奋不顾身,民警罗金勇便让妻子不得不承受一场如此漫长的等待;何其有幸!他们用自己的爱情和身体,见证了这场对奇迹的等待,并不是虚掷光阴。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年代,人们不禁要反思支撑城市的精神动力。回顾现代都市产生的历程,我们看到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支配的“市场准入、民主参与”的现代都市精神,孕育于现代城市产生的特殊经历中,并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而成为城市发展看不见的支柱。  相似文献   

16.
刘钊 《前沿》2015,(1):33-37
在中国城市化浪潮中,乡村文明面临着被城市文明消解的危机。城市现代性、城市性、城市资本垄断性和现代消费主义对乡村的文明全方面的颠覆。乡土礼俗治理与现代都市治理的对抗,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破裂,私人空间自由和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冲突等等。适应都市发展之意,重塑社会道德观念、生态理念、提高现代乡民人文素质,契合都市发展之意。  相似文献   

17.
耐心等待     
一次,我为某事不得不等待,这时我想起了一个童话。 从前有个年轻的农夫,他要与情人约会。小伙子性急,来得太早,又不会等待。他无心观赏那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春色和娇艳的花姿,却急躁不安,一头倒在大树下长吁短叹。  相似文献   

18.
吕钊  龚鑫 《求索》2013,(11):244-246
都市精神是西美尔现代性思想的重要论题,西美尔笔下的现代都市生活图景是现代性体验和心理性格的集中表现场所。西美尔通过富有创造性的都市人格的形式揭示出畏触症、厌世和对时尚的追逐等具体都市精神的基本表征。作为生命超越的种种都市行为,比如冒险、旅行、追求时尚等现代审美体验使个体灵魂获得一种解放,个体自觉地回复了感觉的敏锐性,成了摆脱生命感觉萎缩的可能的救赎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追求成熟和成就的都市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固执地拒绝被这个社会裹挟着长大,他们可怜那些被设置的成年人,他们不想有任何伪装或者模仿的成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带着一颗童心上路,并且耐心地等待着那颗童心成熟,成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都市职业女性政治参与行为分析——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以现代都市社会为背景,以都市职业男性为主要参照体系,研究都市职业女性的政治参与行为.结果发现,都市职业女性有着较低的政治参与行为.但是,在都市职业女性群体中加强社会团体建设,积极开展有组织的、政治性的社会参与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都市职业女性的政治参与行为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