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德国的医疗保险体制融资模式概况由于历史原因,欧盟各国的医疗保险体制存在显著差别,大致可以分为由税收融资的国家保障体制和由保险费融资的保险体制两种。英国、爱尔兰以及北欧国家实施国家法定的医疗保险,主要由税收对医疗保险进行融资,以瑞典为例,税收资金占其医疗总支出85  相似文献   

2.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883年引进的强制医疗保险制度为主干的德国医疗保障体制是全球仿效最多的成功模式。但近年来随着德国经济增长的趋缓、老年化的加剧以及全球化的冲击,该体制在财政、社会团结和医疗服务提供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现,成为默克尔政府经济社会改革的重点。本文在简要介绍德国医疗保障体制的现状和基本框架、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默克尔政府医改的背景、德国各政党不同的改革草案及其背后的理念差异,评析了最终正式出台的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指出这次以加强竞争为主要手段、涉及领域空前广泛、多目标的改革在方向上无疑是正确的。但作为一个大联合政府的多方妥协的方案,实施结局如何尚难预料。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勤 《当代亚太》2001,(3):41-43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之一.它主要包括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保健基金三大计划.这一医疗保障制度较为适合本国的国情,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形成了多元化和较合理的医疗筹资机制,注重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资源配置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国医疗保险体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疗保险是德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古老、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本文介绍了德国法定医疗保险的基本要素、指导原则以及改革方向。文章从介绍德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的组成入手,通过较为详细的说明让读者对德国法定医疗保险及其指导原则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德国现行法定医疗保险体制是不断改革的结果,尤其是1988年以来所进行的三个阶段的大规模改革,虽然现行体制并不是改革的终点,但可说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加坡住房市场的体制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的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其独特的住房市场模式是许多关心发展问题的学者所关注的课题.本文认为,新加坡住房市场的特点是以政府计划供应为主、私宅市场提供为辅,并且有一个公共住房市场化、私有化的过程.新加坡的住房市场体制与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具有同构性,都是双层的,其重心是公共住房.  相似文献   

6.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奇林 《美国研究》2005,19(1):94-111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政府的介入息息相关。在医疗保障制度方面,美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欧洲国家的发展道路。在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私人和政府共同承担医疗保障责任,其中私人部分承担了主要的保障责任。基于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和现状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具有混合性、层级化、企业化、渐进性、政府有限介入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进一步改革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加上经济改革发展和国家立法管理上的要求,也需要深化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为此有必要对中德两国的个人所得税体制进行一些比较分析,以资借鉴.由于个人所得税是一个由十分复杂的体系所构成的系统,所以本文的讨论仅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日根据媒体报道,我国医改新方案有望明年出台。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初步构想是政府提供免费的基本医保。首先是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通过政府一般税收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利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二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政府可资助弱势群体加入,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第三为商业医疗保险,公民自愿加入,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尽管这个方案还只是一个很粗放的构想,具体政…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体制转型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核心内容。俄罗斯体制转型是在苏联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毕露及苏联解体的特殊背景之下,以大体上和平方式推进的一次复杂而内容深刻的社会进程。俄罗斯体制转型以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为路径选择,却得到了一个权威主义与自由主义并存,寡头集团与平民主义兼容的混合型体制的结局,给其它转轨国家的改革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日本财政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既是保证国家机能运转的物质基础 ,又是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战后日本政府根据“财政法”和“税法”规定的组织原则 ,建立了适合日本经济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 ,以实现国家通过财政进行资金的分配和再分配。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日本财政体制及其特点 ,以便为我国目前的财政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一、日本财政预算日本财政预算体制基本上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日本大藏省负责编制其预算和决算。(一 )日本现行预算种类日本中央财政预算包括一般会计预算、特别会计预算和政府关系机构预算。地方财政预算有普通会计预算和公营事…  相似文献   

11.
李伟  单晓光 《德国研究》2006,21(3):39-43
中德两国由于立法技术的不同,附随义务有明显差别。在附随义务内涵上,《德国民法典》用债的概念对附随义务进行法定化,而我国《合同法》则借用合同对不同阶段的附随义务分别作出规定。在这种体系下,中德对违反附随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亦存在差异。德国立法实现了各阶段附随义务请求权基础的统一,而我国《合同法》则分别针对不同阶段的附随义务,各自适用独立的请求权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7,22(2):4-12
上海德文医工学堂在德国人筹建和主办的10年中,其德国专科学校的制度已形成并逐步完善.1917年中国人接办后,学校的德国传统历尽曲折得以延续.本文试图从中德关系及德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中德官方与民间的努力、办学者对学校办学方针的认识、德国教师的参与等几方面,分析这一发展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宇权 《德国研究》2004,19(4):30-35
刘锡鸿出使欧洲,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先担任了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随后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驻德公使.本文则对驻德使馆的建立和人员的组成、刘锡鸿任内所做之事,及其在德国的思想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德民法中一般人格权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晨  张惠虹 《德国研究》2003,18(2):71-75
文中考察并比较了中德两国民法中一般人格权制度 ,认为我国应根据一般人格权本身的特性 ,不仅在民法中规定这一框架性权利 ,更应当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在个案审判中所累积起来的原则与经验使之具体化 ,德国法院在此方面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一般人格权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选用近年来被广泛推崇的、经济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果的英国、荷兰、丹麦、西班牙以及经济社会改革严重滞后的德国为例,通过对这些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观察与分析,从中提炼出改革的措施和主攻方向,以及改革成功的共性与不同之处,使我们在学习、借鉴他国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得到某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夏晓文 《德国研究》2005,20(4):39-43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德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新的挑战,资本外流导致国内就业机会减少以及廉价劳动力的涌入都给德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本文试图分析德国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及德国各党派的就业政策改革方案,并对改革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德、日对二战侵略历史的态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日同为二战侵略的罪魁祸首,但两国对待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本文着重介绍战后德国如何清算历史和战胜过去,以为仍在错误思维中徘徊的日本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19.
解读欧洲宪法草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3,18(3):13-17
新出台的宪法草案在欧盟决策体制、机构改革和法律体制等几个方面对欧盟以往的众多条约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修改和整合 ,以期使欧盟在东扩后更有行动能力、更透明、更民主。宪法草案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但它仍是典型的各国政治利益平衡和妥协的产物 ,欧洲前途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一制宪实践充分显示欧盟有制宪能力 ,但制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曹乃云 《德国研究》2004,19(2):52-55
<国际歌>在我们国家无疑是一首神圣的歌曲.本文以德语版的<国际歌>为例,对<国际歌>歌词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以进一步完善对<国际歌>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