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读者、作者:《云南警官学院学报》现已正式启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凡向本刊投稿均要通过该系统检测是否存在“引用过当、抄袭、剽窃、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引用雷同超过30%则视为学术不端,拒收该稿;如果引用雷同在30%以内则必须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出处,  相似文献   

2.
测谎仪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因测谎仪闹出的两件荒唐案引发了人们对测谎仪的思考。作为起源于西方的测谎技术,人们褒贬不一。赞成者认为,测谎仪作为技术侦查手段,其结果相当于鉴定结论,具有证明能力。反对者则认为,测谎结果不是独立的诉讼证据。还有人认为,测谎证据虽然不可靠,但可以作为侦查的向导。尽管如此,测谎仪的运用还是在我国变成了现实。但是,我国对测谎仪的功能有夸大之嫌。目前,在我国运用测谎仪亟待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测谎仪”以特殊作用机理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对“测谎仪”及测谎技术的考量,不难发现各国对“测谎仪”的使用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也加剧对“测谎仪”适用的争议。针对司法实践中对“测谎仪”的诘问,客观、理性的做法是:加强对“测谎仪”使用的法律规制.使其运用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4.
制度缺陷是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频发,道德诚信约束的局限性尽显,法律法规应作为规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手段。我国规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立法存在着立法层级较低、相关规范存在冲突和立法空白、规定过于原则而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应建立健全规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体系,制定《科研诚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违法成本,完善学术诚信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程序,保障我国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在我国愈演愈烈,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主要在于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因此要从根本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就要通过制度安排来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使其成本大于收益。就目前我国学术不端治理现状而言,建立学术不端举报奖励制度是亟需之举。  相似文献   

6.
学术不端:基于高校教师认知的测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校教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以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对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程度及其假设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并通过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甄别,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师学术素养”和“高校学术环境”进行剖析,从中透视当前高校管理与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尽管运用法律手段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日益成为社会共识,但国内外的现有规定却难以为学术不端行为确立明确的法律规制范围.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范围的确立不仅应当符合最低限度的学术道德准则,而且应在尊重学术自由与学术团体自治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兼顾不端行为惩戒与学术环境净化的效果.因而,法律视野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的范围应是在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分别从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的角度确立其规制范围.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测谎仪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的确定成为证据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当出现新的表现形态的证据材料时,不能因为与法律罗列的证据种类在概念上难以契合就剥夺其证据能力。测谎结论符合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要求,测谎结论可以作为间接证据使用,用以加强法官内心确信和帮助法官审查、判断其他证据。  相似文献   

9.
最近10余年来,抄袭剽窃、数据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和滥用权力、不当得利等学术腐败现象在我国大面积爆发,高频进入公众视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至为迫切,刻不容缓。本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作了六点剖析,并据此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使之不愿为;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使之不必为;推进法制规范建设,使之不能为;加大惩戒处置力度,使之不敢为等四条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行为规制涉及重要的个人基本权利。美国法院运用正当程序条款,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案件确立了司法审查标准,防止任意的和错误的剥夺个人自由和财产。该司法标准强调程序性正当程序的适用,不仅保护了个人的基本权利,也规范了学术机构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时的程序,促进了学术自由和学术繁荣,为我国规范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职位理论是国外对权力监督的一种新的学说。该学说探讨的是官员职位本身与官员行为的关系,其中有两个最典型的理论:一个是“职位叛逆理论”,研究官员职位本身内在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导致官员的不端行为;另一个是“职位约束理论”,研究的是职位本身蕴含的一种对官员不端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1984年引进和使用测谎仪,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测谎测试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刑事司法实践。然而测谎结论至今仍然不能作为法定证据使用,这与测谎测试适用的广泛性极不相适应,甚至限制测谎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运用。测谎结论的得出有着科学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有着严格而规范的测谎测试程序规制;有着可靠的测试方法保障。测谎结论已经具备成为法定证据的条件,具有成为法定证据的充分合理性,测谎结论成为法定证据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了以实事求是作为我国现行证据制度的名称太一般化。论述了以“查证属实”作为我国现行证据制度的名称,是科学,准确的,其论据是:一、“查证属实”的表述是科学的;二、“查证属实”的表述在法律上查有依据;三、“查证书各实”的表述,科学地反映了我国现行证据制度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测谎技术的“准科学属性”来源于其原理层面的经验科学属性,它和笔迹证据、精神病鏊定、催眠证据等其他经验型科学证据一样,具有强烈依赖检验主体的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共同特征,这与实验型科学证据的可检验性特征显著不同。可利用数学中的概率来表达测谎结论的证据可能性,以此全面描述测谎技术影响其证据可能的构成因素。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不具备接纳测谎结论成为证据的知识条件和法律条件,因而测谎技术的运用只能是一种低阶的“线索型”。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学术研究中存在严重弊端,表现在论文写作中就是:一是随意剽窃和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二是造作内容虚假的“残次品”;三是千篇一律的“炒剩饭”等。一切学术研究和理论工作者,要继续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强化理论创新的使命感;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进行卓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测谎仪在刑事调查及非官方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谎法是建立在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试验的科学理论之上的。目前,测谎仪在50多个国家被用于教养改造、刑事调查、情报与反情报及民事事务等领域。美国50个州中有36个州有条件地同意将测谎仪检查的结果作为证据。  相似文献   

17.
对“非法证据”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所谓的“非法证据”,应在狭义上理解,即指执法、司法官员经由非法程序或使用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热议,首因是其被寄寓了遏制非法取证的厚望。对非法证据排除之遏制非法取证功能的质疑,在我国缺乏力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不能独立承担起防止错案的重任,防止错案也不是其当然功能。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放谈     
《社会主义论坛》2009,(4):58-58
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说  相似文献   

19.
对涉枪犯罪中“买卖”与“持有”进行怎样的理解,是区分非法买卖枪支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的重要界限,行为人主观目的的判断更是准确认定相应罪名的基础。行为人非以二次贩卖为目的,仅以生产经营或者因个人收藏爱好为目的单纯购买枪支的行为,应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定罪处罚。对主观目的的学理肯定,应以其所侵犯的法益为基础;不能当然地认为刑法罪名中关于“买卖”均应理解为购买或者出售;对非法买卖枪支罪中的“买卖”进行限定理解,对其认定考虑行为人主观因素并不会放纵犯罪;将购买行为排除在持有枪支的来源外,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规制犯罪的作用。刑事审判对行为人主观目的判断,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理念、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重视证据裁判原则。  相似文献   

20.
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是诉讼证据本身所具有的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证据的内在属性,在揭示诉讼证据有哪些本质属性时必须从诉讼证据本质属性的涵义出发;“法律性”与“合法性”在内涵上是存在差异的,不能简单地把“法律性”与“合法性”等同起来。“法律性”是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而“合法性”不是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但在诉讼证据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合法性”目标的追求上,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与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