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认识到,如果想要使北魏强盛起来,就必须吸收中原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当时的北魏都城是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以有利于改革鲜卑族落后的习俗,实行汉化方针政策,但当时的鲜卑贵族在平城住惯了,而且房屋土地都在这里,因此都不愿意迁都。  相似文献   

2.
唐宝民 《廉政瞭望》2012,(21):57-57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认识到,如果想要使北魏强盛起来,就必须吸收中原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当时的北魏都城是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以有利于改革鲜卑族落后的习俗,实行汉化方针政策,但当时的鲜卑贵族在平城住惯了,而且房屋土地都在这里,因此都不愿意迁都。  相似文献   

3.
第二讲 西海春秋 第四节 秃发南凉与青唐响厮哕(一) 南凉是鲜卑秃发部建立的一个政权。秃发部与建立北魏的拓拔部同源,秃发与拓拔,为同音异译。汉魏之际,拓拔部内兄弟相争,长兄匹孤率所属从塞北迁移到河西,与在河西地区的其他鲜卑部落一起统称为河西鲜卑。长期在河西地区生活,秃发部中混杂了不少匈奴、羌等民族成分。  相似文献   

4.
第四节 秃发南凉与青唐嘀厮哕(二) 南凉亡后,青海东部地区先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王朝的统治,到北宋时期,又出现了一个由吐蕃赞普后裔建立的政权,这就是嘣厮哕政权,其政治中心在青唐城,所以也称为青唐吐蕃政权。  相似文献   

5.
从元澄奏折看北魏佛教的传统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祖、世祖以来,北魏鲜卑贵族加速了汉化进程,客观环境的变化又造成寺院经济的膨胀、发展,以及佛教信仰的世俗化、功利化、民间化。但北魏统治者在现实政策方面,一直想回到过去时代,希冀用儒家的纲常名教去限制、削弱佛教寺院的势力及影响,于是貌似复古的元澄限佛折出台了。应该说它的出现符合北魏统治者的普遍要求。元澄的本意与想法可能是好的,但究竟能否得到贯彻实施,还要看北魏佛教信仰的民族与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共产党宣言》中说:“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霍成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旦世界上消灭了人对人的阶级压迫,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就会跟着消失;反之,只要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就必然还有民族压迫。为什么只要存在着阶级压迫就必然有民族压迫呢? 因为民族问题是与阶级问题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是压迫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对其他民族实行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制度,它是随着阶级压迫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  相似文献   

7.
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经过多次战争,于公元439年灭掉北凉,统一了北方,从此结束了自公元304年开始的十六国之乱。北魏统一北方后,柔然族又逐渐  相似文献   

8.
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一、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近些年来,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以下五种值得注意的新情况:一是矛盾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在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经济成分之间,在每一个社会阶层和每一种经济成分内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二是矛盾触及的层次加深。如经济上的矛盾触及到…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对西藏民族发展的卓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前,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社会,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奴役和挑拨,内曾有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清末。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加之西藏民族内部的不团结,内外矛盾、民族宗教问题和阶级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斗争最复杂、最尖锐的地方”。为了妥善平稳地解决西藏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吸取中外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根据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从西藏特殊的社会历史情况出发,以全新的思考视角和高度灵活的政策策略,成功地树立了正…  相似文献   

10.
国家是统治阶级对其他阶级施行统治的力量,“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密、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考察当今各国,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无不是通过自己的政党实现本阶级的统治。因此,研究国家政权问题,必须研究各国的政党制度。在一个国家究竟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决不是某些人的随意选择,而是由那个国家的政权性质、阶级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等基本条件决定的。一句话,是由那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政权体制 ,即政权构成的组织形式 ,它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1,是体现一个国家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政权体制与国体密不可分。所谓国体 ,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2 ,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 ,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政权体制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也就是说 ,政体是国体的表现形式 ,是由国体决定的 ,任何一种国体都要采用一定的政体才能实现阶级统治的任务。但是 ,国体与政权体制 ,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相同性质的国家 ,由于历史条件不同 ,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体制。…  相似文献   

12.
政权,亦称国家政权,即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力保证其实现。有时也指体现这种权力的上述机关。政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它是存在阶级或阶级斗争社会的上层建筑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坚不可摧,无疑应该加强其政权建设。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人类社会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尽管各国社会主义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了许多坎坷,但它毕竟标明人类  相似文献   

13.
一、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同三座大山的矛盾已基本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在中国大陆已被推翻,以无产  相似文献   

14.
张进存 《求实》2012,(Z1):4-6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即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实现自身的解放然后利用无产阶级的统治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解决的历史课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政权要实施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和统治,权力和权威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个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政治合法性又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依据政治学的一般理论,在分析权力、权威和政治合法性三者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了政治合法性的理论渊源,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政治合法性危机的可能情况和后果,简要分析了克服危机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但在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问题总量增加,民族关系方面也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现阶段,由于消除了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此,民族关系的性质基本上是劳动人民内部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问题也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由于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民族关系问题涉及的范围较广,往往与其它矛盾交织在一起或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08,(12)
公元1279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灭南宋,使中国再次实现了统一。与以往不同,此次的统一大任由游牧民族——蒙古族完成,因此蒙古政权对中原广大领土和人民进行统治的方式,存在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措施。"四等人制"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方式。在蒙古统治初期,通过这种对"臣民"进行等级划分的制度,确实起到了分化反对势力、巩固统治的目的。但随着统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而治之的制度延续,无疑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元朝各种复杂矛盾的尖锐化,最终也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8.
佛教在北魏风靡一时,对朝野政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广泛传播、发展乃至进入到北魏国家体制之内,原因复杂而多样,其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大规模的军事战役和人口迁移、统治阶级的内乱、鲜卑族彪悍的民族性格等等,是最值得关注的偶然性因素。各种偶然性因素的出现,就使得北魏朝野上下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佛教,进而成为佛教最忠实的信从者。  相似文献   

19.
社仑是公元五世纪初崛起于蒙古高原的柔然族的可汗。柔然族的名称我国的古籍上有称蠕蠕、芮芮、茹茹或柔蠕,但多是古人记载时相互抵牾所至,无须深究。 柔然族是从东胡族中残留下来的一支。柔然族从公元402年,郁久闾社仑称可汗起,至公元555年其政权被突厥覆灭为止,共一百五十余年,是继匈奴、鲜卑之后在蒙古高原上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国家政权。他们活跃于蒙古高原,与当时鲜卑族拓跋部在  相似文献   

20.
公元1279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灭南宋,使中国再次实现了统一.与以往不同,此次的统一大任由游牧民族--蒙古族完成,因此蒙古政权对中原广大领土和人民进行统治的方式,存在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措施."四等人制"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方式.在蒙古统治初期,通过这种对"臣民"进行等级划分的制度,确实起到了分化反对势力、巩固统治的目的.但随着统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而治之的制度延续,无疑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元朝各种复杂矛盾的尖锐化,最终也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