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萧妍 《法人》2014,(4):82-84
正作为电影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影剪辑被圈内人称之为"幕后剪刀手",他们不像大牌明星那般耀眼璀璨,但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将杂乱无章的电影素材串成一部优秀影片,如一条迷人的珠链般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是电影发展链条中,一股不可或缺且不容小觑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欣岩 《检察风云》2011,(14):38-38
据说电影制片厂门前,总有一批人在等生意,这是人们常说的“群众演员”。群众演员在影片中客串一次,既能露个脸,还能赚到钱,可谓一举两得。影片有业余演员,日常生活中又何尝没有类似的演员?  相似文献   

3.
湖南通道县不仅投资250万元拍摄《通道转兵》,而且还让该县的常务副县长、商务局副局长等几位官员集体参与电影的演出事务。这次官员集体“触电”。引来了社会热议。据说,该县投资拍摄电影,并让官员集体参与演出,是为了推广当地旅游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检察官》2007,(5):75-75
4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式,这部电影、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电影《女检察官》首映以河南省灵宝市检察院女检察官白洁先进事迹为原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亲切会见了白洁及影片主创人员。  相似文献   

5.
激情审判     
黄冬松 《江淮法治》2009,(20):18-18
年少的时候,曾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电影名字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影片的结尾我却记忆犹新:那位年轻的钢琴家在充满激情地演奏之后,观众巳经慢慢散去了。他却依然沉浸其中,双手仍按在键盘上,眼睛紧闭着,任长发飘散……  相似文献   

6.
在电影《秋菊打官司》的整个影片中,秋菊的那句“俺就想讨个说法”的口头禅,虽然土得掉渣儿,但却很快风靡全国。一时间,“讨说法”就成了人们追求正义的时代潜台词,和对法律精神信仰的一种性格符号。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影审查工作,保证影片质量,保护电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电影管理条例》,修订《电影审查暂行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实行电影审查制度。 未经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电影审查机构审查  相似文献   

8.
一、电影电视录像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9),“电影电视录像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物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在其他国家,著作权法中大多只采用“电影作品”(cinematographic Work)这一用语,一般是指作为影片放映而连续摄制在适宜的感光物质上,多有伴音的一系列影像。这是传统电影作品的概念。自本世  相似文献   

9.
姜岩  尹富强 《法人》2011,(1):42-43
12月3日,北京一家企业诉云南某网吧播放电影侵权一案,在云南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驳回了原告方的诉讼请求。理由是,这家网吧中播放的影片来自于与网吧签有协议的第三方公司,刚吧无权也没能力审查其授权的影片是否均取得了合法版权。  相似文献   

10.
有一部很老的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曾经影响过一代人。影片中的人物,列宁的卫士瓦西里的形象,让我们对革命者的忠勇生出无限的感慨与崇敬。征粮归来的瓦西  相似文献   

11.
许文思 《法制与社会》2010,(11):117-119
本文运用法学思维解读电影文本,借助电影文本透视法学问题,以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为依托,从法学角度对巡回法庭,法官,“马背上的法庭”所解决的几个案件,以及影片中的其他情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将影片中所描述的法庭和法官与影片《判我有罪》作了相应的对比,发掘其中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展现出乡土社会中,法官在现代法治与传统习俗之间的徘徊,揭示法治与本土资源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电影《秋菊打官司》让人们有了"讨个说法"的意识,更有了"讨个说法"的行动。影片中卖棉花糖的贾桂花"讨个说法"的一纸诉状,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例因拍摄电影引发的公民肖像权的诉讼。  相似文献   

13.
法律电影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评析美国版和俄罗斯版法律影片《十二怒汉》,从题材、主题、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比两部影片,充分了解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  相似文献   

14.
《发条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影片反应了心理学、犯罪学的一项重大课题——厌恶疗法。厌恶疗法如今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其道德基础仍存争论。本文将从电影《发条橙》展开,浅析厌恶疗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实施情况,并反思厌恶疗法作为心理矫治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调和好莱坞与政府间的矛盾 银幕上第一次出现吻戏的镜头,源于美国爱迪生公司于1896年制作的影片《梅·欧文和约翰·赖斯的接吻》.该影片在票房大卖的同时,也第一次招来了声讨浪潮.从此,呼唤电影检查的声音不绝于耳,政客、警察、教会、妇女组织、社会革新者众口一词:“除非法律进行干预,就像对肉类制品和纯净食品的生产进行监督那样要对电影进行监督,否则电影将继续向我们的社会肌体注入腐败元素.”  相似文献   

16.
诚然,借助电影扬名,从而发展旅游业,这样的做法时有所闻,湖南通道县效伽比一做法,未尝不可,问题在于,借助电影扬名从而带动旅游业,是不是一定要自己投资拍摄?是不是一定要由政府官员集体参与电影演出?《五朵金花》掀起“云南大理热”等事实无不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7.
阿碧 《检察风云》2007,(7):32-34
2007年1月,一部名为《鬼佬》(Ghosts)的电影在英国热映.这部影片是近年来少有的讲述偷渡者故事的纪录片.该片以三年前20多名中国非法劳工在英国莫克姆海湾遇难事件为背景,在事件三周年之际在英国上映.影片以一名来自福建的女性为主人公,讲述了她举债数十万偷渡到英国的经历.她在英国打黑工,和同伴在莫克姆海湾遇险,死里逃生,最后返回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正>影片向社会再次宣告“法律肯定会保护正当防卫者”,请每一位公民坚持公平正义,面对不法侵害要勇敢挺身而出!今年春节期间,电影《第二十条》热映,有关正当防卫的话题再次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的正当防卫条款,影片以检察官韩明的视角切入,讲述了三个“挺身而出”的案件,也向社会再次宣告“法律肯定会保护正当防卫者”,请每一位公民坚持公平正义,面对不法侵害要勇敢挺身而出!针对影片中涉及的与正当防卫有关的话题,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检察官及律师,请听他们对有关问题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影片《刮痧》的主创者在电影中预设了中国文化、人伦亲情与西方文化、工具理性的对峙、碰撞。本文以该影片的情节为例,以主人公原、被告双方在整个影片情节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冲击为线索,从中提取、总结出影响这种差异形成的因素,以此为基础,浅谈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早衰的80后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3,(12):66-68
近日,一部名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异常火爆。这部略带伤感的影片,描述一代青年的青春和梦想,失落和迷惘。和电影中描述的那一代青年不同,也和"五四"时期的青年不同,当下,80后青年人因背负太重的压力而浮躁、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