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童虫疫苗、冷冻辐照致弱童虫苗和速冻致死童虫苗免疫雌性C_(57)BL/6小鼠,免疫后检测体液免疫应答动态变化。结果及相关分析表明抗膜抗体和依赖补体的抗体杀伤作用在抗血吸虫感染中起到一定作用,而抗可溶性抗原抗体和脾脏中B淋巴细胞百分数与保护力之间缺乏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应用虫苗防制血吸虫病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李书颖、徐锡藩于1969年首先提出的高剂量辐照童虫制成的致弱活苗,虽然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尚待研究,但看来是最有希望的虫苗。从1978年至1980年英国和苏丹的研究者在伦敦卫生和热带病学院的倡导下联合研究了应用辐照童虫免疫接种牛犊,使其抵抗牛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攻击,这项工作已在实验室和苏丹该病流行区自然感染的放牧区进行,减虫率和减卵率约为60%至70%,希望牛血吸虫病最终通过童虫苗的应用而在苏丹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1988年7、8月间,辽宁省某水貂养殖场发生了一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有400余只水貂发病,其中100余只死亡。经临床检查、尸体剖检、细菌学检验及临床治疗,确诊为枸橼酸菌 (三)讨论 本试验结果冷冻辐照童虫免疫组绵羊的平均减虫率55.1%,差异显著(P<0.05),说明用钴60丙种射线10千拉德辐照的日本血吸虫童虫,经不同时间(从24h至50天)冷冻于液氮解冻复苏后作为疫苗是能够激发绵羊对同种血吸虫攻击感染的抵抗力的。绵羊是日本血吸虫宿主动物之一,是家畜血防工作的一种对象,这一初步结果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冻融死童虫作为疫苗是美国依阿华大学医学院李书颖教授等首先提出的,方法简单,不需辐照  相似文献   

4.
中、美合作研究结果业已证明,日本血吸虫辐照童虫苗对人工感染和现场试验免疫耕牛,都获得显著保护力。但这种活苗不能保存,不能运输。为了使日本血吸虫辐照童虫苗能作为重点地区、重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日本血吸虫冷冻童虫苗于家畜的免疫程序的研究包括免疫次数、注射部位以及佐剂使用对免疫效果和现场应用的关系。为此,特在豚鼠进行试验。试验分9组进行,共用90只豚鼠。试验结果指出,冷冻辐照童虫苗可用来作皮内注射或肌肉注射。1次皮内注射加佐剂的减虫率达50.24%(P<0.001),仅略低于不冷冻的辐照童虫苗的减虫率(53.38%P<0.001),两者差异不显著。1次肌肉注射加佐剂的减虫率达40.62%(P<0.001)。但1次肌肉注射不加佐剂的减虫率亦达40.66%(P<0.001)。2次肌注的减虫率并不显著地高于1次肌注的。可见冷冻辐照童虫苗作皮内注射要加佐剂。作肌肉注射不必加佐剂,亦不必作2次免疫。  相似文献   

6.
Jarrett等(1959)报道X射线辐射可使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致弱,同时还证明经X射线40000和60000伦琴辐射的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10000条一次免疫接种的绵羊对同种寄生虫正常幼虫8000条的攻击感染产生了明显的免疫。Jarrett等(1959)报道X射线辐射的胎生网尾线虫两次免疫接种犊牛所引起的抵抗力较一次免疫接种所产生的抵抗力明显优越。Jarrett等(1961)相继证明X射线40000伦琴辐射的捻转血矛线虫10000条两次免疫接  相似文献   

7.
研究日本血吸虫童虫保藏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经冷冻的童虫直接应用于免疫预防、免疫诊断、药物治疗的感染动物模型及虫种保存。自从James(1981)首先提出冷冻保存曼氏血吸虫以来,Stirewalt等(1984)、许绶泰等(1989,1990)相继进行冷冻保存血吸虫方法的研究。本文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许绶泰等的冷冻保存童虫技术进行改进,以找出可以实际应用的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冷冻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由本所钉螺室提供,所用钉螺系湖北钉螺,血吸虫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安徽贵池品系。冻存剂采用  相似文献   

8.
在寄生蠕虫病免疫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报道的有牛胎生网尾线虫、羊丝状网尾线虫、牛血吸虫、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等,研究方法主要是电离辐射致弱各个发育阶段虫体,制备虫苗免疫接种,或提取虫体的分泌代谢物免疫接种。 有关马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的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在1973年人工感染马脑脊髓丝虫病实验成功之后,以山羊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羊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进而探索马脑髓丝虫病的免疫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James(1981)首先提出了冷冻保存曼氏血吸虫的乙二醇二步加入速冻法,Stirewalt等(1984)认为该法很好,但培养大量童虫并加以冷冻却有困难,因此作了改良。我们采用该二氏的基本方法,结合本实验室条件,用乙二醇二步加速冻法保存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研究中,取得了解冻后形态正常并活动的童虫最多占44.68%的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出了本文报道的“联合法”。此法可以培养大量童虫,并可在冰冻状态下进行童虫的辐照。  相似文献   

10.
在较早研究中指出,辐照虫体存活到成虫期在引起抵抗方面有作用的可能性并未被排除。并指出在体内成熟或用高剂量丙种射线处理后阻止其成熟的血吸虫能引起基本上不同类型的抵抗力。Tromba氏认为致弱蠕虫幼虫所需的紫外光辐照剂量和波长的变化大有关系。我们决定将幼虫暴露于比我们较早工作中所用的限度更严的紫外光辐照光谱,这一研究证明:曼氏血吸虫尾蚴暴露给阻止成熟的紫外光辐照能引起的抵抗力的程度,可与X射线或丙种射线辐照的尾蚴引起的抵抗力相媲美。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即日本裂体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蠕虫病之一。人和多种家畜及野生哺乳动物是该吸虫的宿主动物。从人体血吸虫病出发,常称这些动物为贮蓄宿主或保虫宿主。 (一)家畜作为日本血吸虫宿主动物的一般情况 1.宿主种类:据调查,我国能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家畜有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猪、犬和猫。其中以黄牛、水牛和猪为主,山羊、绵羊、犬和猫次之,马、驴、骡又次之。野生哺乳动物发现感染血吸虫的有刺猬、灰麝鼩、臭鼩鼱、野兔、赤腹松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CE技术从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扩增了1个Wnt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1896 bp,编码63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73.3 ku。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Wnt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与人、鼠Wnt10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26%,推测为血吸虫的Wnt10a基因,命名为Sjwnt10a(Gen BanK登录号DQ6438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表达量最高,在14日龄童虫和44日龄雄虫中也有表达,但分别仅为19日龄童虫表达量的8.8%和5.0%,而在31日龄成虫和44日龄雌虫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结果提示,童虫差异表达的Sjwnt10a基因可能对童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血吸虫病免疫机理,并为此病研制出一种有效的虫苗,首先应该获得在免疫宿主体内攻击尾蚴消耗的知识,Smithers(1982)在其血吸虫病免疫接种的综述中指出,直到如今,关于免疫动物体内攻击血吸虫感染的消耗的确实部位尚不知晓。虽然在免疫小鼠体内血吸虫消耗的两个阶段的证据已被Smithers和Gammage(1980)令人赞许地研究出来了,但他们认识到,用他们的技术只能回收到活的虫体,对虫体死亡部位确无直接证据。为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在进行畜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中,发现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黄牛体内寄生一种血吸虫,经鉴定确为牛血吸虫(Schistosoma bovis Sonsino,1876),系国内首次记录。 据文献记载,牛血吸虫主要寄生在牛、羊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有时也寄生在马、骆驼和其他哺乳动物,偶然亦可寄生于人体内。牛血吸虫主要分布在南非、埃及、意大利、印度、马来亚和印度支那等地,有的地区牛感染牛血吸虫十分严重,如在南罗德西亚有69%的牛只寄生牛血吸虫(Condy,1960)。牛和其他哺乳动物感染牛血吸虫病的临床衷现和病理变化,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所引起的病变很相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免疫生物学的发展,用蠕虫的照射幼虫做为虫苗(Vaccine),来免疫预防家畜的寄生虫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用Co~(60)r—射线和X—射线在不影响抗原性的情况下致弱了幼虫;用照射致弱的幼虫来激发了宿主的抵抗力;免疫动物能耐过每天摄食致死量的活性幼虫。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童虫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对16日龄日本血吸虫童虫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离、分析,得到了2 000±69个蛋白斑点,其中500±86个蛋白斑点与血吸虫雌虫和雄虫的蛋白所共有,童虫特异呈现的蛋白斑点有26±1个。对其中20个童虫特异呈现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代表了16种蛋白;对这些蛋白进行生物学功能预测的结果表明,它们可能与寄生虫的生物合成、能量代谢、信号传导和细胞构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17.
Boctor(1987)、Janitschre(1987)、薛海筹等(1986)曾报道应用Dot-ELISA诊断人血吸虫病的研究结果。我们参考前人的工作经验,结合本实验室的条件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并用于Dot-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耕牛和家兔血清中的循环抗原,效果较好,以期通过不断改进,使该方法在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Bilevon(即拜耳9015)是治疗牛、羊肝片吸虫病的一种新药。据国内外的资料报道,该药对家畜肝片吸虫病有疗效高(可杀死童虫)、毒性低、用量少和排泄快等优点。我们于1974年5月在洱源农场,应用德国拜耳药厂生产的Bilevon-M,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病的绵羊,进行小型验证性的治疗试验,以期为今后在我省推广使用该药提供一些依据。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从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筛选到一编码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的克隆基因,并把它连接到pGEX载体上进行DNA序列分析和蛋白质表达。结果表明,该克隆基因和编码菲律宾株日本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的克隆基因碱基组成非常相似,193个碱基中只有一个不同,而且这个碱基差异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组成。该重组基因在大肠杆菌里得到高产量表达,而且融合蛋白的纯化很方便。免疫印渍转移试验表明,该融合蛋白能被慢性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血清、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为免疫动物血清、日本血吸虫成虫膜抗原和血吸虫谷腕甘肽转移酶(GST)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0.
泰勒焦虫裂殖体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泰勒焦虫病人工免疫研究的早期工作中,一些作者对含有泰勒焦虫配子体(Gamedocyte)的血液疫苗,曾做了不少的研究。许多人把寄生在红细胞内的配子体,通过甲醛溶液或牛体传代的方法进行致弱,试图制作一种弱毒疫苗,结果证明这种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性均不可靠。后期则认为,保护性抗体的产生与裂殖体(Schizont)有关,配子体不能产生抗体。兰州兽医研究所实验了Co~(60)致弱的血液疫苗和裂殖体脏器疫苗,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