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卢贤傲 《党课》2006,(12):62-63
史载,清朝廉吏冯只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传,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曰:“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  相似文献   

2.
“职务发明”本来是专利领域的专用词,但把它用到反腐败领域.放在贪官身上,却是别有一番意味。“浙江第一贪”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分局原局长王天义在索贿方面颇自己的“心得”:属下有一民警工作有误,他表示要“严肃查处”。该民警找到跟王特别亲近的姚某,让姚某“领”去一幅标价2万多元的收藏画,“卖”给民警,再  相似文献   

3.
刘凤翔以联自警□木良刘风翔(1841—1898),清代敦煌人。曾任新疆塔城通判,专办军需粮草,可谓“油水”部门。但他在任时常抱“冰渊之惧”,教育属下以勤俭为本,不生事扰民,并在自己门上亲书对联一副:“受一分枉法钱,阴有鬼神明有禁;做半点亏心事,远在儿...  相似文献   

4.
梅桑榆 《唯实》2009,(7):94-94
凡为领导者,无不希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属下牢牢吸引在自己身边,以自己为首脑,属下为手足,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的指挥,即有“凝聚力”也。但是,有些人不但无凝聚力,而且闹得人心涣散,众叛亲离,皆盼其早点垮台,而他自己却不知原因何在;或被属下那被迫的服从、违心的恭维所惑,自我感觉良好,直到不慎栽了跟头,狼狈垮台,属下拍手称快,奔走相告,乃至燃鞭相庆,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不得人心,让属下厌憎已久了。  相似文献   

5.
名人趣事     
陈永群 《廉政瞭望》2012,(14):69-69
巴金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4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千就是20多年。1993年.巴金89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这时,巴金才笑呵呵地解释道:“小棠他可是我的儿子呀!”直把陈铁迪惊异得半天没喘过气来。  相似文献   

6.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贴.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日:“何不打开看看?”他说: “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 有些东西,眼不见,心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封眼”来“断诱”,也不能说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些东西,你封不封眼,它都诱惑着你,光“封眼”是未必能顶得住的。面对种种诱惑,要真正“断其诱”.最重要的是“封其心”。只有“封其心”,才能不为所惑,不为所动。其实,冯志面对“宝物”能够“断其诱”,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在“封眼”之前,就已经封了“心”。  相似文献   

7.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代拓片,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曰:“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有些东西,眼不见,心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封眼”来“断诱”,不能说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些东西,你封不封眼,它都诱惑着你,光“封眼”是未必能顶得住的。我以为,面对种种诱惑,要真正“断其诱”,重要的是“封其心”。只有“封其心”,才能不为所惑,不为所动。其实,冯志面对“宝物”能够“断其诱”,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在“封眼”之前,就已经封了其“心”。“封心”…  相似文献   

8.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传,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曰:“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有些东西,眼不见,心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封眼”来“断诱”,也不能说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些东西,你封不封眼,它都诱惑着你,光“封眼”是未必能顶得住的。我以为,面对种种诱惑,要真正“断其诱”,最重要的是“封其心”。只有“封其心”,才能不为所惑,不为所动。其实,冯志面对“宝物”能够“断其诱”,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在“封眼”之前,就已经封了其“心”。“封…  相似文献   

9.
从“嗜酒失威仪”说起张成怀近日偶读一则故事,颇有些感慨,顺便发几句议论。这个故事说的是,唐朝陕州长史苏世长,机敏好学,也曾以劝谕皇帝闻名。可惜他是个贪杯之徒,嗜酒无度,且常常借酒逞性,丑态百出。因此在官府中,他毫无威仪。属下多有作奸犯科者,但他因自身...  相似文献   

10.
古人的幽默拒贿宋朝的吕蒙正,在担任户部尚书期间,属下有一官吏得知他有喜欢照镜的癖好。于是把家里收藏的一面珍贵稀有的古镜,送到吕蒙正府上。进献时殷勤地解说,这面古镜能如何将二百里以内的事物照得一清二楚。然而清正廉洁的吕蒙正却巧言拒贿道:“我的一张脸不及...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7,(8):54-54
沈泉涌在2007年第13期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当前,一些干部把进党校学习视为个人升迁的一种途径,陷入庸俗交往之中,使本来应该充满学习、研讨、探索气氛的地方,成为一个“公关”、“社交”以至行贿受贿的场所,严重影响并败坏了党校校风。一些领导干部进党校学习,属下一些工作、业务对口的部门和单位,借机大拉关系,频频开展“公关式慰问”。  相似文献   

12.
某部一新任主管,面对前任班子乎无力解决的“烂摊子”,在经过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便使该单位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谈到其中奥妙时,他不无得意地说了四个字:人才“盘点”何谓人才“盘点”?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属下的人才进行“清点”,而后代化组合,调整其工作岗位,形成新的人力布局,以更好地发挥潜能。事实证明,一个人长期固定于某个工作岗位,很容易滋生惰性和敷衍情绪,思想也变得僵化。岗位调整后,新环境和新问后迫使人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努力去研究解决新问题,从而论发起更大的创造…  相似文献   

13.
林欣捷 《世纪桥》2009,(10):26-29
俞渤,曾用名俞兆海,1926年6月出生于天津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原为国民党陆军中将,是白崇禧属下的一名军官,曾任桂林行营参谋长、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等职。俞渤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并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不幸的是.在他14岁时,父亲遭侵华日军轰炸身亡,年仅47岁;不久,母亲也饮恨病逝。俞渤悲愤异常,在长兄的教育下,他认识到要“拯人类于水火,举中华于强林”。随后,  相似文献   

14.
石平易 《党建文汇》2002,(15):30-31
港湾有对“天堂鸟”在江苏省的连云港港湾,原有个卫生检疫局(现已与商检局和动植物检疫局合并成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检局属下有家饭店,规模虽然不大,名称却很响亮迷人,叫“天堂鸟”。据说这好听的名字是该局原局长田宗庆“钦定”的。田宗庆钟情“天堂鸟”,也许是有感而发吧!他与副局长朱本美勾搭成奸后,二人便利用职权,联手捞了近百万元的不义之财.那日子讨得多像天堂里不受任何约束的一对鸟儿!  相似文献   

15.
廉政诫石     
廉政诫石□胡增欣在落成不久的陕西省蒲城碑林,珍藏着一个残碑,人们叫它“廉政诫石”。这块诫石原立于县衙二门西侧,今虽已残损,字迹尚清晰可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四句话是明太祖朱元璋告诫属下官员要廉政爱民的诫令。朱元璋出身贫寒,登...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4):78-78
某人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他一脸疑惑:“为啥?”朋友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位士兵,除了“神奇”二字,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来描述他:说是步兵,他又是“全能炮手”:说是炮兵,他又是步兵轻武器样样精通的“全能射手”:不仪如此,他还是驾驶、伞降无一不能的特种兵。今年7月,在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四届“安德鲁波依德”国际特种兵比赛中。  相似文献   

18.
袁方 《党史纵览》2013,(12):53-53
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与坚定的革命者,张爱萍既是极富理想、敢作敢当的热血男儿,又是桀骜不驯、擅长吟诗作赋的性情中人。正因为他刚烈的性格与锋芒毕露、坚持己见的个性,从青年时代开始,即被视为是“共产党里的另类”。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  相似文献   

19.
任官半职的人,坐在位子上,总想问一问下属:“和前任比,我怎么样?”其实,他内心早知“人走茶凉”,他的前任“自然不如他”,但他还是要从下属的嘴里听到——得到那点“快感”。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11):71-71
股市暴跌后的睡眠 昨天问一炒股朋友:“最近股市暴跌了,睡眠怎样?”他说:“像婴儿般睡眠。”我赞叹道:“不愧是高手!这都能睡得着!”他沉默半晌说道:“半夜经常醒来,哭一会再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