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重工业领域以及新兴产业领域出现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化解产能过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营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都对产能过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古典经济学无法有效地对经济主体行为作出解释,而行为经济学以其更切合实际的理论方法为理解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从行为经济学出发,剖析在形成产能过剩过程中存在的禀赋效应、羊群效应、囚徒困境、认知失调、公平偏好,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一直被经济的高速增长所掩盖。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改革、转型刻不容缓。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现有的去产能手段以产业政策为主,行政色彩浓厚,其局限性日益凸显。我国应通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供给侧管理和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等手段,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全方位、综合、立体的治理,通过产能化解促进改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冯立果  高蕊 《群众》2013,(5):I0017-I0018
产能过剩本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从全球看,所有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会出现产能过剩。但是,我国的产能过剩,并非市场经济的自然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发展模式的恶果。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盲目推动投资,企业长期存在扩大产能的“圈地情结”,这些因素使我国当前的产能过剩呈现一幅复杂多样的图景,也因此使产能过剩这一纯经济现象表现为“中国式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5年年底以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关键词。历经一年的冷热之争,中国经济最终以“高增长,低通胀”的不俗成绩画上句号。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警灯也随之亮起。当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从政府到研究机构与学者正在形成共识:严格监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规模之余,首当其冲的仍是收紧“钱袋子”。事实上,对于尚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有关专家认为,消化产能过剩,刺激  相似文献   

5.
张晓山 《中国人大》2013,(15):36-36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还在预期之内,但是今年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最大难题就是产能过剩。今年以来,受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和产品出厂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产能过剩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困扰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产能过剩问题呈现出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业过度或重复投资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去产能"为首要任务。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产能过剩进一步造成债务重负。为此,我国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和库存,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新常态发展。我国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又是市场盲目扩张所致。这正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缺陷作用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在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产能过剩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产能过剩为何出现?化解产能过剩到底难在哪里?本期,我们特邀五位专家共同探讨产能过剩这一难题。难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内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市场需求减弱主持人:最近产能过剩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请各位专家介绍一下本轮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呢?于晓东:从国内看,国内市场需求转弱,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今年我国一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8.2%,总体回落1.6个百分点,比去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6,(1):34-35
我国经济2002年以来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增速超过20%。2004年投资率(投资占GDP比重)达44%的空前水平。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2005年开始释放,表现为行业库存增加、价格大幅回落、企业利润下降,日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云燕  张彪 《中国发展》2013,13(2):18-22
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是中国的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较多。该文以钢铁行业为例,提出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布局不合理已严重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行业能源消耗巨大,经济效益较好,对循环经济的示范效应明显。因此,开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该文建议必须完善重点行业的产业组织政策、结构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推动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能过剩由来已久,形成原因复杂。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结构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期,产能过剩也表现出特有的阶段性特征。消化过剩产能,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搞好宏观调控,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产业指导政策;消化过剩产能要从需求端和供给侧同时着手,需求端去库存、转化产能,供给侧调结构、创新技术和产品。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面临一定的社会风险,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下岗失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吴海平 《前进》2016,(3):43-4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当前,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开展对外投资已成为我国化解国内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亚投行等战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走出去"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12.
当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十一五”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当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将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产能过剩,这是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当前的产能过剩涉及领域更广、程度更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主流",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集中表现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传统领域。例如我国钢铁的消费峰值在7.5亿8亿吨左右,2012年钢铁产能9亿多吨,在建规模1.5亿多吨,2015年有可能形成超过10亿吨的钢铁规模。相比需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数以亿计的普通人脱离了贫困,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球中国制造的阶段。国家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仍在以中高速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经济的一些内外矛盾也在不断积累。产能过剩、债务迅速增长、房价高企和外部经济环境恶化都  相似文献   

16.
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了新一轮较快增长,面对迅猛发展的经济,2003年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点宏观调控,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农民增收难、投资反弹压力大、产能过剩等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姚胜 《中国人大》2013,(15):35-35
第一,关于产能过剩。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为保增长、保财政、保就业,部分地区仍在支持本应减产的过剩产能的企业生产,加剧了供过于求的矛盾。二是过剩行业的投资仍在增长。三是我国产能过剩是一个体制机制问题。建议落实好全国人大批准的政府职能转变方案,审批权该放就放。如果市场配置资源是有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十一五”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当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将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导致我国产能出现过剩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通过大量的资源消耗带来经济的低效增长,同时这种增长方式只需要低层的劳动力以致成为制约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消费与生产的均衡,导致产能过剩.而增长方式转变困难使产能过剩迟迟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地方政府为推动力的区域竞争模式的影响,其主导的投资往往只能注意短期效应,严重的非理性使企业盲目扩大生产,无法顾及科技创新,生产技术与设备改进缓慢,使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成为主导,本文旨在剖析其原理,并给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产能过剩、结构恶化历来是最大的损失浪费近年来,宏观经济虽然初步企稳,但在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的情况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多个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在进一步显现,高耗能投资不降反升,去产能化迫在眉睫。最新情况显示,进入2013年面临着更大难题,大量"未批先建"的违规项目使产能过剩雪上加霜。很多企业在新建产能的同时,对于旧产能淘汰过慢,导致新旧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