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半月谈》第24期刊发《减负错了吗?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大讨论》专题组稿,新媒体终端播发后引发社会广泛热议,网友在后台踊跃留言,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 负担何来? @MAN说.“教学成绩”是考核老师的主要指标。而所谓“教学成绩”说白了就是“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60周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40周年。5月初,全国80余位学者聚集在古城南京,就“两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地位、主要内容、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限于篇幅,本文仅将有关“两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讨论的主要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两论”的历史地位 有的同志认为,“两论”是中国革命历史特点的理论表现,是奠定我党正确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行政学中国化与行政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行政学是 2 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随着政治学的恢复和重建而恢复和重建起来的。此后不久就有专家学者提出并关注行政哲学问题的研究。如欧阳雄飞在《中国行政管理》1 987年第 6期发表的《试论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一文中构建的“十字网络型”学科体系 ,其中就提出“行政管理哲学”概念。《中国行政管理》今年第 1期发表了张康之同志的《发展行政学要重视加强行政哲学研究》、杜刚建同志的《构建行政哲学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吴刚同志的《行政哲学的定位与架构》 ,这组文章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今年 4月的首次全国行…  相似文献   

4.
近期,广东东莞一位受到性欺骗的女性以侵犯“贞操权”为由,将男友告上法庭并胜诉。本刊今年第11期刊发有关此案的系列报道后,读者、网友就“贞操权”展开了激烈争辩,“司法机关能否创制民事权利”等深层次问题亦浮出水面。本期“视点”专栏特发表两位法学专家的不同看法,以期将这场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正> 有的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借总结中国当代文学四十年之名,撰文把新中国文坛四十年所取得的成绩,几乎抹煞得一干二净,把中国文学史上这段史无前例的最灿烂时期,几乎都说成是“迷失期”,到处充满“迷雾”以至“黑暗”。他们还公开歪曲和否定指导新中国文学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发展的马列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芳草》杂志1990年第1期发表了张居华同志的文章。该文指出:  相似文献   

6.
我从看《中国建设》起,经《现代中国》到《今日中国》,至今己20年,且已退休多年,可谓是个“老读者”了,谨以虔诚之心,对贵刊今年改版以来的六期刊物提出五条建议:一,要体现“今日”。刊名《今日中国》,顾名思义,所刊文章图片当以“今日”为准,并以此作为选用稿件的标准,但贵刊有的文章并非如此,如有篇旅游文章,纯是资料,无“今日”一字,它可以登在“地理知识”刊物上,而不宜登在贵刊。二,要体现“综合性”。贵刊是综合性杂志,虽不能各行业而面俱到,但对改革开放中新的经济形式如二资企业、私营企业和精神文明、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13,(2):56-56
读完今年第1期《公民导刊》,总的感觉是一个“新”字!新风朴面,春意盎然!对照((2013年(公民导刊)版块、栏目设置及调整》,我们在“本期头条”和“人大足音”两大版块栏目中,找到了既令人满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2012年重庆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不负使命》两组文章在这年头岁尾中不失时机的编发,是那样的使人振奋,温故而知新!颇见策划者匠心!为今年刊物的“向前迈进”开了个令人十分满意的好头!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2日《文摘周刊》转载《环球人物》第五期的文章,题为《戈尔巴乔夫后悔了》。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披露了他对苏联改革往事的反思,谈到苏共垮台,他说:“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接着他又说:“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使苏联社会大开放。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国内工业受到致命打击,极少数人一夜暴富,钱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而贫…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两岸关系》2008,(4):65-6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聪玲:感谢贵刊今年第3期刊登了我与梁继红合作采写的文章《“缘”定玫瑰石》,贵刊比以前好看多了,文章所写的主人公台湾的施先生在岛内看到此文章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哲学界围绕物质概念与存在概念的内容及界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存在概念无论从其抽象深度还是外延广度上都高于物质概念,它“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还包括精神现象,……存在就是世界,是对世界上物质和精神两大类现象的总称。而物质不过是存在整体的一部分,”(见《哲学研究》一九八二年十一期第48页)  相似文献   

11.
张健同志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曲折性提出的看法(见《“发展的曲折性”究竟是什么含义》,载《党校论坛》1991年第12期),虽给人以启发,但失之片面,现提出我的看法,以辨明是非。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你们好!《时事报告》是笔者非常喜欢的刊物。今年第6期谈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一组文章,内容甚好,只是对《文化是生产力,民族精神也是生产力》这个标题有些不同看法。我觉得要慎用“XXX也是生产力”的句式。报刊上也有“管理是生产力”“人才是生产力”,甚至“脸面也是生产力”等说法,其观点没有疑问,但表达不够规范。这样言者,显然是为了加强语气,但如此类推下去,什么东西都可以称为生产力。我认为这样表达不够规范,这里的“生产力”改为“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之一”可能会更加妥贴。普及性的刊物也需要咬文嚼字,讲求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3.
欧阳主编:您好!我是一名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我很健康,但我非常关注身边的残疾人,也曾写过许多有关残疾人的报道,同时我也十分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出刊200期之际,我想以一个读者的视角提点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中国残疾人》理所当然应更多地体现“残疾  相似文献   

14.
郭总编:您好!我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世纪行》的许多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刊登在今年第4期上的《鼓励大学生创业》、《二○○○年特别关注:消费浪潮》等文章,写得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一些反映祖国统一大业的文章,内容真实,令人信服。另外,刊登在今年第3期上的《石挥与童葆苓的生死性》一文反映艺术家的情感历程,生动活泼,情真意切,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本刊第10期"形势报告会"刊发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关于对这次宏观调控的认识》的报告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境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纷纷来电、来信询问本文的相关情况。文章被新华网头条转载后,也受到广大网民的热切关注,纷纷发表评论。绝大多数网友认为,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出台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您好! 《中国残疾人》今年第1期首页《辞旧迎新 更上层楼》我不知看了多少遍,谢谢编辑部同志对我们残疾人的亲切问候!说心里话,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的。这首“祝辞”虽短,但是字字句句充满了对我们残疾人一片真情。在这里我代表我们聋哑朋友再次向编辑部同志衣示感谢。你们为宣传报道我们残疾人事业辛苦了! 我和《中国残疾人》相识是在1992年,那年我在  相似文献   

17.
<正> 《湖北社会科学》一九八八年第四期所刊《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设想》一文逻辑不清和逻辑不对之处较多,值得商榷。因为这篇文章是从方法论提问题,并认为“一九八五年扬州文艺学方法论讨论会上提出的一个看法是正确的,这个看法就是:方法的变革是文艺学发展的突破口”,为此破一种方法论,立一种方法论,所以,以下为行文方便,简称为《方法》文。《方法》文破的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方法:在“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成公式,“未有经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十五”的收官之年,明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 年,在此承前启后之际,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特组编了一组文章,分析 今年的经济形势,展望明年的发展态势,以期对各地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 局势、研究部署经济工作有所帮助。希望各地深入扎实地贯彻党的十六届 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扎实实地抓 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9.
贵刊1992年第6期发表李同盛同志的文章《伽利略的反驳不合逻辑》(下面简称“李文”),很有意义。因为对伽利略的反驳是否合逻辑,颇有争议。资料表明,国外一些学者至今仍对伽利略的反驳看法不一;笔者也曾围绕于这一问题,并以“问题求解”形式写了《伽利略的反驳成立吗?》登在《逻辑与语言学习》1992年第2期上,该刊1992年第5期发表了卢洪良同志的答问文章《伽利略的反驳是成立的》;笔者还接触  相似文献   

20.
各个阶层和群体对社会形势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领导干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执行者,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对中国社会形势的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把握和科学预测中国社会形势的发展,了解领导干部对中国社会形势发展的基本看法,2007年10月,“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地(厅)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