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社会思潮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社会矛盾的“指示器”,也是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无法回避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国,各种思潮粉墨登场,形成一道独特的思想图景.思潮丛生,纷繁亮相,正深度拷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能否成功引领社会思潮,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已然成为历史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艰巨任务.随着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具体实践的推进,学术界也掀起对“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这一课题的关注热潮.宽视域耙梳其研究现状,多维度综述其理论内容,本身也应是这一学术热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累了对待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密切关注和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与教育;坚持以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对待社会思潮,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等。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纷繁复杂,实质上各种社会思潮都有其不同的价值、利益取向,其目的都是指向主流意识形态,以期证明或颠覆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故此,各种思潮或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呼应、相一致,或与其相背离、相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时,应明辨是非,区分不同社会思潮的质性,明确引领思潮的界限;应分清主次,根据不同质性社会思潮的不同影响及发展态势,决定着力轻重;应取舍结合,在充分借鉴社会思潮有益内容或形式的同时,抵制不良思潮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4.
王刚 《党史博采》2016,(4):47-48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养分,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带来冲击和破坏。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宣传主阵地建设来引领社会思潮,牢牢把握着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李海  贾绘泽 《探索》2012,(3):15-18
社会思潮、生活方式、经济利益、文化、信息、信仰等的多元化,弱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淡化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应通过优化和建构理想信念凝聚机制、价值观导向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制、主流文化统摄机制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这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卓明  费萍 《探索》2016,(4):169-173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中国共产党积极以多种途径有效引领社会思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在凝聚价值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二是在履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责任中引领社会思潮,三是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引领社会思潮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各种起伏跌宕的社会思潮,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思潮的关系和党意识形态建设自身两个角度,对党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进行总结,主要表现为坚持"破"与"立"的统一、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准确把握"上"与"下"的结合。在分析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启示,可以使我党能更好地适应发展要求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8.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提出从"三个倡导"中"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价值导向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价值观冲击波的客观需要;还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它是在不断的丰富其时代内涵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要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来整合社会思潮和组织人民群众,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要的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定位到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高度上,定位到决定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上,定位到决定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上。其基本思路包括社会思潮引领与整合方略、国家文化软实力"硬化"方略、思想宣传的教育和社会动员方略、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承方略、对外交流和协调方略,其话语结构、叙事形式都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向现代化转化的进程中,社会多样化发展,社会意识、个人价值观等多元分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现代化带来的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社会思潮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重视多元化的构境,再塑主流意识形态,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价值引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哲学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政党执政行为、凝聚广泛执政共识、引领政党稳健发展的具有科学性和发展性的思想体系。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根本理念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律支配的唯一途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实践执政理念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新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指引,宣示了新时期新阶段中共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和纲领主张,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再升华和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走向更加稳健成熟的光辉写照。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顶层设计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全面系统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吕洪霞  刘鑫凤 《世纪桥》2009,(11):35-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伟大旗帜,有其自身的理论魅力。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今天,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时代主题、战略阶段性任务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形成了极具启迪意义的成功经验,包括:一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巩固执政基础为根基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二是发挥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带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三是运用科学思维全面规划意识形态工作;四是打造意识形态工作多元主体的合力;五是以直面问题的形式,在批判回应中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这些经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意识形态治理的阶段成效,是新时代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使得主流社会思潮与非主流社会思潮相互交织,针对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从建立网络官方引导力入手,提高主流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从"网络红人"入手,培养、发掘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红人"使其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代言人;从高校网络社区入手实施正确引导;从教学方式变革入手,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使得主流社会思潮与非主流社会思潮相互交织,针对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从建立网络官方引导力入手,提高主流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从"网络红人"入手,培养、发掘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红人"使其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代言人;从高校网络社区入手实施正确引导;从教学方式变革入手,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逐渐由控制转向引导,对不同的社会思潮予以相应的空间。这些社会思潮在对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在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必须探寻出一条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主导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冯培 《前线》2015,(4):19-21
毋庸赘言,真正的大学历来就是没有围墙的。站在这块各种社会思潮风云际会之地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沿阵地和引领师生发展的重要平台上,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化传导过程和师生的内化接受过程,早已不再是一个"子弹"与"靶子"的线性传播关系,而是一个"强震"与"共振"的多元变量关系的现实场域。作为本所大学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的设计者与引领者,也是大学整体意识形态工作守土负责的参与者与担当者,还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守土尽责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崭新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崭新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