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也得到了美国、苏联等大国的援助和支持。而同为世界大国之一,英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近年来,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国在远东地区实施绥靖政策,纵容日本的侵略扩张,对中国抗战几乎没什么贡献,甚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国内世界史学界对30年代英国绥靖政策的研究十分注重,争论相当激烈。英国绥靖政策的对苏意向,即英国的对德绥靖是否为联合或促使纳粹进攻苏联的“祸水东引”政策则是争论的中心,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见解。但是,人们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都存在着过多使用二、三手材料而利用原始资料不足的缺陷。本文拟从30年代英国内阁会议记录、送交内阁的有关备忘录和英国外交部文件等原始档案材料着手,全面剖析1935至1938年英国对德绥靖中的对苏政策,以期有裨于解决史学界这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一 1934年2月28日英国内阁防务需求委员会提出报告认为,远东没有迫在眉睫的危  相似文献   

3.
7月7日和7月21日,在两个星期之内,伦敦连遭两次连环爆炸恐怖袭击。震惊了英国,也震惊了世界。英国政府在检讨恐怖爆炸发生的原因时,它的内外政策受到多方面的批评。英国政府追随美国参与伊拉克战争,被认为是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除史学界公认的美国企图将日本这股战争祸水引向苏联和美国陷入国内复杂事务被迫采取孤立于外界政策的原因外,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继续维持美日贸易以便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二是美国本身军事力量不足,必须等待最佳出击时机;三是必须稳定拉美后院,阻止德、意、日等法西斯全方位渗透。  相似文献   

5.
滇西抗战──中日对生命线的争夺刘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很快攻占了东南亚地区,抢占了英、美、荷在该地区的殖民地。日军大本营为了扩大侵略,抢占更多地盘,也为了彻底封锁中国,切断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国民党投降,以结束侵华战争,迅速...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的历史教训中,以法西斯为表现形式的极端主义和以绥靖政策为表现形式的民族利己主义是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战争所暴露的社会病灶也是当前危害人类集体安全的重要根源。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需要以世界历史的尺度总结二战教训。  相似文献   

7.
1911年英日两国提前续订了1905年订立的英日同盟,起因在于日俄战争后远东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一方面使1905年的盟约许多条文已经失去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远东日美斗争的加剧使得英国竭力想摆脱前一盟约义务的束缚,避免卷入可能的对美战争。事实上,英日同盟在英国已受到质疑,公众舆论主张废除,但英国出于全球大战略的考虑还是做出了修订英日同盟的这一选择。本文试对英国修约的动机、战略考虑和第三次英日同盟的特征作以评析。  相似文献   

8.
天下     
国际英国展开伊拉克战争调查7月30日,英国一项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调查拉开帷幕。负责这项调查的退休公务员约翰·齐尔考特爵士将列出调查的条件与规定,以及他将采用的手法。这项调查将涵盖伊拉克战争的八年时间,其中包括在开战前英国政府做出的一些关键决定,并传召有可能包括前首相布莱尔在内的证人。  相似文献   

9.
刘恕 《中国减灾》2009,(9):44-45
英国是世界上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前不久,笔者随"英国气候之旅"代表团对伦敦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记者所到之处,无不体会到英国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感,也了解到英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用心良苦". 正是在这些"绿色"政策的推动下,全社会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来减缓气候变化的脚步.  相似文献   

10.
冯俊杨 《半月谈》2004,(7):82-85
今年2月,英国政府官员自曝家丑,抖出了美国和英国间谍曾在去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对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相似文献   

11.
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戴逸(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这场战争十分重要,它对中国和日本的发展前途,对20世纪远东政治格局的形成,影响至为巨大。它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中国原本是个封建大国,土地辽阔,人口众...  相似文献   

12.
国际     
《人民公安》2009,(15):4-4
英国展开伊拉克战争调查 7月30日,英国一项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调查拉开帷幕。负责这项调查的退休公务员约翰·齐尔考特爵士将列出调查的条件与规定,以及他将采用的手法。这项调查将涵盖伊拉克战争的八年时间,其中包括在开战前英国政府做出的一些关键决定,并传召有可能包括前首相布莱尔在内的证人。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4日,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80周年。80年前的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余名学生,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的罪恶行径,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政策,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此举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从而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并在全国各地包括日本帝国主义严密统治下的大连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五四”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运动在大连的传播自甲午战争以来,大连地区先后沦为沙皇俄…  相似文献   

14.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其中内因是第一性的,起根本决定作用,外因是第二性的,影响着事物的发展。探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问题、法西斯的兴起,其原因也是十分复杂的。德国自身的社会历史条件,前资本主义因素,非理性主义等起根本决定作用,但它的外部刺激因素之一“绥靖政策”也是不容小觑的。由于英法对这一政策的大力推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和政权的巩固,促使法西斯侵略野心的膨胀,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张伯伦的亲信威尔逊与德国代办科尔特的谈话,对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动机有了最好的解释:英国与德国事实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日本实施绥靖政策.但在中国人民的抗战过程中,美国的传教士阶层首先组织起来,发起援华制日的运动,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抵制日货,并要求终止对日贸易,最终在美国形成强大的援华团体,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与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6.
滇缅公路,起点于昆明,终于缅甸腊成,全长1146公里。修筑滇缅公路的历史背景是: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北平、天津、上海相继沦陷,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奋勇抗战。鉴于战争形势的发展,云南省主席兼省公路总局督办龙云在1937年8月和蒋介石会见时,趁机建议要防止日寇封锁,对国际通道应当预作准备,即刻着手修筑滇缅公路直通印度洋。蒋介石连称“好得很,好得很。”具有战略意义的滇缅公路于1937年12月全面展开施工。为保证早日竣工,云南省政府责令沿线各县(设治局)的行政长官亲督施工。数百里工地…  相似文献   

17.
刘艳  刘新 《青年论坛》2007,14(5):139-142
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后,为了防止台湾落入北京政府手中,美国决定以武力协防台湾.但随着危机的日趋紧张,美国政府卷入战争的危险越来越大,再加上国内外舆论势力的强烈反对,美国这一政策不得不进行了调整,美国决定放弃沿海诸岛,避免与中国再发生一场战争.美国在第一次台海危机的危机反应和政策调整中暴露了美国在外交上的弱点.  相似文献   

18.
全球速递     
《中国残疾人》2013,(8):23-23
英国:9家再就业工厂关闭残疾工人面临大裁员 7月4日报道,英国政府关闭了9家Remptoy工厂(“Remploy”是英国的再就业机构,主要雇佣残疾人)。目前,约有234名残疾工人面临裁员危机。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军队的入侵中国事件是一次重大国际事件,也是属于那种时间愈久就愈显示出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一八九五年甲午战争结束以来日本帝国由兴盛到衰亡的转折点。自一八九四年以来,日本不断向外侵略,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战争胜利把自己推上了傲视远东的顶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已经控制了远及某些重要的太平洋战略要地而成为世界军事大国。一九三一年以后,日本更加紧了在中国的侵略活动,导致了一九三七年的全面进攻;不久(1940年)日本又以中国的占领区为据点攻占了印度支那半岛,一九四一年底在太平洋袭击了珍珠港,同时以印度支那为跳板攻入东南亚及南亚,从海上和陆上迅速实现了“大东亚共  相似文献   

20.
英国就业培训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世纪80年代前的英国就业培训政策 20世纪80年代前的英国主要由工党执政.1964年,英国政府颁布<产业培训法>,宣告战后英国的就业培训逐渐走向正轨,它以法律形式对培训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宣告成立ITB(产业培训委员会)来促进不同部门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