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生“非典”病例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密切关注着势态的发展,特别是进入5月以来,上海确诊的“非典”病例上升到了8例,“非典”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人口从多,交往频繁,而“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其病原体、流行特点和规律、传播途径与致病机理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2.
20年来发生的事态老的如瘟疫、霍乱、黄热病、狂犬病、结核病等又在死灰复燃,而新的疾病如艾滋病、莱姆病、军团病、尼巴病、汉塔病、埃博拉出血热、疯牛病几乎接踵而至。尤其是这次“非典”的暴发,震惊了世界。“非典”危机,似乎是在警告:人类跟疾病的较量根本就没结束,也许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在形容非典型肺炎病毒基因的破译速度时这样说道:因为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科研人员仅用十几天时间,就确定和破译了非典病毒的基因图谱,并开发出检测仪器。随着科技发展,今天人类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已处于上风,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完全有能力,最终战胜非典。从医学角度而言,疾病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会经常出现的。据史料记载,早在18世纪,全世界就流行过天花疾病,但囿于当时的医学水平而导致死于此病的人数,欧洲达50万人亚洲多达80万人;1918年,在欧洲爆发的“西班牙流感”波…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疾病的“非典”是指由病毒侵害引起的呼吸系统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这种疾病是人类以前没有认识到的,并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目前已被列入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曾经遭受过很多疾病的侵害。仅在最近的十几年中,全世界就新发传染病31种,在我国也已出现15种。从这种角度看,“非典”也不过是新的传染病之一,人类终将认识它、制服它。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目前人们已经很快发现了导致“非典”的病毒类型,并初步掌握了快速诊断的方法,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相信在全球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会较快地发现有效的治…  相似文献   

5.
非典疫情,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将中国人民推向了危难。这是一场人类与疾病的生死搏斗,是对中国人民的严峻考验。在非典大范围爆发的短短一个多月里,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相似文献   

6.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袭击了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的中国经济。从去年11月份发现第一例“非典”到现在,“非典”在全国传播的势头仍然未能得到遏制。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和自主性经济增长机制的形成,“非典”对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带来一些局部的负面的影响,但从整体上不会妨碍今年经济增长7%的目标的实现。一、“非典”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非典”作为一种疾病,不管他多么可怕,人类总能够…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的最大影响来自恐慌 两年前的“非典”给社会留下了什么?可能没有什么比普遍的心理恐慌更让人能够记住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了,而无知,是导致社会恐慌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原因。今天,面对可能存在的对人类的另一场灾难——禽流感,无论是社会学家还是经济学家,都已经“未卜先知”地对禽流感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多个角度给出了严重警告的信息。不堪、重创、祸患……一系列触引京心的字眼最近频频出现,用以形容禽流感有可能对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8.
苑迪 《中国减灾》2005,(12):52-54
两年前“非典”疫情蔓延,夺命无数,令亚洲地区人民谈之色变。而今天,一场比“非典”威胁更大的疫情随时可能暴发,这就是被称为 H5N的禽流感病毒。自2003年该病毒首次现身亚洲以来,已经累计造成60多人死亡,160多人受到感染,1.4亿只家禽被杀死,范围波及亚州、欧洲和非洲在内的许多地区。如何预防禽流感1.要保持乐观科学的心态,注意锻炼身体,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0,(1):34-35
世界上多数作物依赖蜜蜂传粉,蜜蜂群体的消亡将给人类粮食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人类将只能存活4年”。  相似文献   

10.
张忠霞 《半月谈》2004,(4):62-64
2003年春天的那场白色梦魇还没能彻底挥去。就在人们担心非典这种可怕的疾病去冬今春会不会卷土重来的时候,另一场来势汹汹的疾病已经开始了。虽然被扑杀的是数以千万计的鸡和鸭子。但已经出现的人类感染个例以及可能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仍令人揪心不已。非典、禽流感、疯牛病……面对这些与动物有关的疾病,人类除了对动物格杀勿论之外似乎别无良策。这种被疾病牵着鼻子跑的现象暴露了全球卫生系统的诸多弱点。  相似文献   

11.
人大常委会在这个非常时期,紧急行动,应急起草了关于控制“非典”传播的决定,为我们具体开展“非典”防治工作,提供了及时而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突如其来的“非典” ,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新的变数 ,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前景 ,既要预防低估“非典”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而盲目乐观 ,又要避免高估“非典”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而消极悲观 ,我们应该正视“非典”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审时度势地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化“非典”对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为宏观经济重新增长的契机 ,实现抗“非典”胜利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一、“非典”对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非典”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非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是“非典”对就业的影响 ;三是“非典”对物价水平的影…  相似文献   

13.
专家评论     
“非典”事件是对人类生存能力的挑战,自然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挑战,2003年4月,一些大学生得悉“非典”袭来四处逃散,成为人们指责当代青年的一个口实,甚至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毫无疑问,一些大学生成惊弓之鸟逃之夭夭,暴露了某些青年缺乏理性思维与责任心的弱点。但是,由此而否定一代青年并非科学的态度,而是“瞎子摸象”的错误评说。试想,一些大学生“溃不成军”,而更多的大学生坚守校园,即使被隔离也乐观顽强依然,如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如果说到一代青年,那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奋斗在抗“非典”一线的医护…  相似文献   

14.
去年,在抗击“非典”事件中,一批领导干部因玩忽职守或措施不力而被免职。这对于遏制“非典”肆虐是必要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肆虐的非典病毒向人类发起了猖狂攻击!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中国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和人民群众面临严峻考验!面对非典,我们曾经紧张。这是新世纪全球第一种传染性很强、病情危害大的新型疾病,起初人类对它一无所知,至今仍然对其病毒特性、传染规律尚未完全认识……面对非典,我们曾经有些无措。新中国建立起来的卫生防疫体系,在消灭多种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保护伞”。数十年无大疫,人们多少有些麻痹,以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疫情后,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今年,在我国流行的“非典”疫情,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造成了很大冲击,大量经济合同由于“非典”而陷入尴尬境地。由此,一场关于合同当事人是否可以以“非典”属于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责的讨论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以下这个真实案例具有很好的说明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何为非典(SARS)?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学名是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研究表明,导致非典的是一种冠状病毒(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环形或者王冠形状)。这些病毒是人类轻度到中度上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同时,动物的呼吸道、肠胃、肝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能与冠状病毒有关。 非典可能通过下面的方式传播,即触摸被传染性颗粒液体感染的人的  相似文献   

18.
《内经》是中医学第一部书籍,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医学创造方面的总结,是初步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书籍。它反映了人类与自然斗争、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但由于社会历史的限制,不免泥沙俱下而夹杂着不正确的部分。医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应该导源到人类的起源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因为人类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出现不能理解而归之于“神”,继而产生了“巫”,此间在医学上就存在了唯物与唯心两种思想。先秦时期及其以前的奴隶起义,表现了不“畏天命”,既推动了社会发展,也是《内经》中唯物观点的产生渊源。历来的奴…  相似文献   

19.
编辑老师:我们是北京某分公司的保安员,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一下,目前是“非典”盛行的时期,而我们保安员还要继续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而且我们工作的环境都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大家现在都忧心忡忡,害怕自己会传染上“非典”这个可怕的疾病,我们整天谈论的也是非典的话题,思想上都背了沉重的包袱。也有的同志流露出想回老家躲避“非典”的念头。请问怎样才能排解这种愁绪,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一群困惑的保安员 2003年4月7日保安员朋友们:你们好!在“非典”猖獗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广大的保安员们,由于保安工作的特殊性,保安人…  相似文献   

20.
“非典”疫情的肆虐,人们亲眼目睹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的流动由推进而抑制,由常态而低迷,一度快速发展的经济陷入低谷。随着“非典”的有效控制和日趋平稳,压抑趋缓的资源流迅速回升提速,由低迷而趋常态。社会资源流动由“常态-低迷-渐步常态”的回复过程,使我们深刻感悟到了资源流动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