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选定姓氏时,父母原则上不应该享有为子女选择“第三姓”的权利。其理由是: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古今中外的立法或习惯均要求姓氏世代相传;姓氏也可以用来区分血缘关系;姓“第三姓”不一定避免重名;姓联姓方是解决纠纷的良策;对生僻姓、歧义姓、贬义姓予以特殊处理即可。现行《婚姻法》第22条应修改为:父母可以给子女提供父姓、母姓、联(双)姓。  相似文献   

2.
姓氏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内容,是由血缘关系而衍生的人本文化.它以人类为主体,随着人类个体、家庭、家族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人类群体的伴生文化。谱牒是家族的史书,是姓氏的百科全书。中国人寻根谒祖、血缘认同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渊源有自。其根由还在于血缘情感与尊老敬贤的美德。忠孝仁爱的教诫深入骨髓,浸透血液,世代相传,深固难拔。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政策"一胎化"产生的负面效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多地关注经济因素而忽视性别公正造成的。为了扭转计划生育强制的"一胎化"造成的人口结构以及超低生育率问题,我国继"双独二孩"和"单独二孩"政策后又实行了"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但"全面二孩"政策需要从性别公正的视角来认识,为了确保女性基本权利与生育政策积极效应的正向相关性,应该加大陪产假制度供给、健全"全面二孩"政策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全面二孩"的相关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全面二孩"实现与社会治理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的必然联系,它目标的达成需要多元治理主体的通力合作、协同共治。将社会治理理论引入新时代"全面二孩"目标实现中,是其成功制度化的关键因素。"全面二孩"的实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弘扬新型生育文化的舆论宣传效应,平稳推进,以期实现促进二孩生育的人口目标。  相似文献   

5.
两项二孩生育政策在育龄人口生育子女数量上的具体目标并不明确.面对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近年来全国人口出生状况的客观现实,应及时厘清"全面两孩"政策在育龄人口生育子女数量上的具体目标,并将政策的提法和态度由目前的"允许"生两个转变为"提倡"生两个.在思想认识上,要正确看待目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现状,改变以往控制人口政策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特别是要认识到现在不仅"物不是",而且"人已非".同时,在放开三孩政策开始实施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人口出生率,应将重点放在支持和鼓励育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上.  相似文献   

6.
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冷战后同时发展的重要的国际关系现象,学术界对两者关系主要有"冲突论"、"兼容论"、"过渡论"三种看法.出现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主义的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区域主义的初始内涵是民族主义的体现和放大,经过旧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封闭性的区域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等不同阶段对区域主义内涵的改造,其当代内涵与全球主义日益接近.新帝国主义披着全球主义外衣为殖民主义张目,对区域主义造成一定冲击,我们在推进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同时,应坚决反对新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7.
"问题"与"主义"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史的角度看,马克思是一个研究"问题"的人,"主义"在他那里是与"问题"相一致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谈"问题"的"主义"."问题"、"主义"、"马克思"之间相脱节的问题和种种不良倾向应该被克服.  相似文献   

8.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颇具特色的一分支,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愈加深入.我们可以从历史移民、姓氏族谱、文化精神、语言特征以及民风习俗等角度,追寻探讨客家与中原河洛地区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历程,经历了三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转变;二是从债权型的家庭承包经营到物权化的家庭承包经营的转变;三是土地经营从短期承包到长期使用的转变.这三个转变确立了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内容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的,被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丰富为"三大任务",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其中台湾问题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主义、基础主义、整体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全面解构,导致西方文化研究诸学派失去了准确界定文化概念的信心.从文化研究者对文化概念的"弱共识"出发,可以进而追寻关于文化的"强共识",得出关于文化的新概念,即文化是内在制度(潜规则)和知识、语言、法律、礼仪、符号等大体上处于物化或者是外化状态的外在制度(显规则)所构成的规则系统.而且,文化不是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静态叠加,它是两者"互动的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和深度转型对国民的心理健康提出了严峻挑战,由心理压力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巨婴"现象就是其表现之一.对近年来互联网热议的三个"巨婴"案例分析发现,"巨婴"有惯于依赖、自私自利、任性肆意等心理和行为特征,其养成与包办代替的家庭养育环境、过度强调竞争的教育和社会氛围、缺乏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社会文化有关.要培养和提升国民心理素养,可从青少年教育入手,加强德育和劳动教育,塑造新时代家庭养育文化;倡导合作学习,树立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进而营造知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学习唐朝政制,成为中华法系的一个分支,其犯罪侦查制度可称为"唐化形态".近代受西方法律文化冲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纳入大陆法系,建立了以检察官为主、司法警察为辅的法、德式犯罪侦查制度,即"西化形态".二战后,在美国法律思想的影响下,日本法律向混合法系发展,逐渐形成颇具日本特色的犯罪侦查制度--"中间形态".三种历史形态更替的特点,对我国犯罪侦查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就近城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模式。得益于近郊的区位优势,城郊农民实现了一次性、完全就近城镇化。毗邻市场的区位优势为城郊农民带来务工便利、民生便利以及消费便利,进而奠定城郊农民家庭实现就近城镇化的经济基础与观念基础。城乡结合的家庭生活方式、"双系"支持的婚配模式与城市嵌入的农民市民化,成为城郊农民将近郊结构优势转化为就近城镇化的实践机制。城郊农民家庭就近城镇化是农民家庭主动选择的过程,也是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实现过程。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应结合地区实际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凡的创新精神的体现,它明确了党的历史使命,规定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开创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21世纪的大战略、大政策.而在西部大开发中,最难和最重要的是使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民走向富裕文明.在对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作具体的比较分析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西部地区的落后,最突出的是西部地区农村和农业的落后,西部地区的贫困,最突出的也是农民的贫困,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在农村.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根本也在于广大农村人口承载过度和垦伐不当.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发展差距远比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差距大得多.因此,西部大开发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浩 《外交评论》2001,(1):11-17
朝鲜半岛问题可以从东亚历史进程的"亚洲化"的发展势头和区域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统一进程的发展,是东亚地区的"亚洲化"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体现在"10+3"体制的建立上,应将朝鲜半岛融入到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框架中来.朝鲜半岛可以成为东亚地区与区域外大国协调与合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道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理论深度和视野广度上来看还远远不够.学界从"道统"的视角阐释宋元明清学者思想新的一面,进而寻找儒学发展的新脉胳;探讨日本儒学、韩国儒学在近代化过程中"道统"观念的变化,进而理清文化从"一元独尊"到"多元齐放"的变化轨迹;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中正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中正统文化的表述形态的异同,进而寻找文化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等,这些课题都将是颇具学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整而明确地阐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内涵,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新的概括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近代摩梭人是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川滇两省交界处泸沽湖周围地区的一个族群,以其母系家庭和两性异居走访制而闻名于世.以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大落水村作为田野点研究发现,20世纪以来摩梭人母系家庭与性别分工历经了土司统治、人民公社及民族旅游开发等不同历史阶段.在当地旅游业发达的今天,摩梭人也有了文化自觉意识和保护摩梭文化的在地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