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瑞龙 《前线》2009,(8):31-32
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一揽子计划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经济逐渐企稳回暖。巩固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要依赖于进一步的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为启动内需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理论导报》2013,(5):57-57
参考思路:1.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必须尽快改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增长格局,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持续扩大、民生不断改善的基础之上。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2.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我国农  相似文献   

3.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结构还不协调,“三驾马车”的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投资过热、内需不足和外需不振等问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以强化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亟待调整,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则取决于三大需求的协调均衡。  相似文献   

4.
赵明辉 《发展论坛》2002,(12):46-47
2001年,我国经济在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亮点,起决定性作用的是2001年我国内需出现了较强的增长势头,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2002年,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拉动,因为与供给的力量相比,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拉动作用更大的是消费需求。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将在提高消费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消费领域,提升消费空间,这是21世纪初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一、消费结构合理化的作用及其…  相似文献   

5.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说,需求不足是目前我国经济中最突出的矛盾,需求不足制约通货膨胀的出现。扩大需求,特别是内需,是今年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任务。他在中  相似文献   

6.
周克全 《新视野》2013,(1):35-38
我国目前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新特征,现有的扩内需“药方”难以根除我国内需不振的“病灶”,扩内需需要新思路.根据对决定市场需求的五大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有效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必须提高居民购买愿望和居民收入比重,缩小区域收入差距,构建企业信用体系,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究竟是由内需来推动的还是由外需来推动的,关键就在于上述因素哪些可以归类于内需、哪些应当归类于外需。现在一般的做法是把国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口归类于内需,而把出口归  相似文献   

8.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学家们在对危机的反思中,努力寻求当前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以克服自由市场制度的不足.其中,“回归凯恩斯”的呼声不绝于耳,凯恩斯主义在新世纪重新受到重视.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非正常的膨胀与紧缩时,通过运用现代经济运行中三架马车中的消费来熨平经济波动便成为首选.而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主要是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解决消费需求不足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做好“调结构”这篇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9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基调。保增长是目标,扩内需是途径,调结构是核心。在这个"三位一体联盟"中,调结构是对保增长和扩内需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消费理论的进展对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需求受到较大的外界影响,因此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开始凸现。本文利用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探寻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发现收入不平等的扩大、预防性储蓄过多和流动性约束是制约我国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该从这三方面着手解决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城市体系下,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和质量的高低将成为影响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则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道德的起源与人的需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振吉 《理论学刊》2003,3(5):25-29
在伦理思想史上 ,许多思想家都曾对道德的起源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并取得了一定的认识成果 ,但从总体上看 ,都未能正确揭示道德的起源。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 ,实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调节机制和协调方式 ,也是一种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方式。它是人类为了满足个体与群体生存与繁衍的需要 ,协调相互关系、求得共同发展的需要 ,以及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而确定的一种平衡机制和实现方式。不论从道德的本质来看 ,还是从其功能与作用来看 ,道德都是人的需要的产物 ,人作为主体的需要是道德得以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一人公司的发展态势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承认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立法趋势。一人公司具有便于管理、降低投资风险、鼓励创业等显著优势,但是也容易导致公司滥设,损害权利人利益等问题。规制一人公司需要运用公司法人资格否认理论,实行严格的登记、公示和必要的书面记载制度,实行最低资本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是新形势下利益整合的社会选择.理论上探讨需要原动力(起点)--制度手段(中介)--利益整合(目的)结果的相互作用过程,考察我国深化改革的实践轨迹和历史表现,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需要的逻辑起点——“道德经济人”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需要的逻辑起点是以“经济人”理性为基础。以道德理性为最终目标的“道德经济人”理性。“道德经济人”理性是道德理性的初级阶段。社会转型期.过分张扬“经济人”理性必会加剧道德危机,而过分主张道德理性却又曲高和寡,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条在“经济人”理性的基础上。将道德理性从应然转变为实然的途径,这条途径就是倡导“道德经济人”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变为公民内在自律、自觉的道德需要.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国家意识形态灌输与社会个体现实需要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双向考量,规制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向度和深度。国家意识形态、个体现实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于生活世界,融通于生活世界的生活性本质,决定了生活世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体现实需要对接互融的基本场域。  相似文献   

17.
党史研究须持续地将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中,才能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党史研究及其成果主要是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起着资政育人的作用;党史研究的成果不能孤立地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而要和党的其他理论研究、学科研究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执政党运行机制创新与党的执政能力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对外要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构的关系,对内要处理好党内各级组织之间及与党员之间的关系,这些对内、对外运行机制,即执政党运行机制。执政党运行机制是执政能力的实现形式和实践依托,是执政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执政党运行机制创新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利用基层党组织的团体作用力,是构建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党的执政资源是党执政的基础,它不仅具有执政资源的共性特征,也因党的执政地位的获得方式而具有自己的特色。党必须正确认识执政资源的特征,将其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起来,加强执政资源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