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会倾听     
一只乌鸦落在窗外的树上,坐在客厅里的八十四岁父亲便问正在看报纸的四十八岁的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看说那是乌鸦。一会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说是乌鸦。没多久父亲接着问:那是什么?儿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是乌鸦!然而,当父亲第四次问儿子窗外树上的乌鸦是什么的时候,儿子有点咆哮了,你烦不烦,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那是乌鸦,那是乌鸦!说完儿子将报纸翻得哗哗响。这时,父亲不声不响地从卧室里拿出一本日记,上面清楚地记着:某年某月某日,三岁的儿子看到窗外的乌鸦问父亲:爸爸,那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自从牛德生当上局长后,就很少回家看望住在乡下的父母亲。乡下离县城有七八十里地,平常联系也不方便,遇到有急事还得跑到五六里远的小镇打电话。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八点多钟,牛局长刚到办公室坐下,女秘书就接到一个电话“:请找牛娃接电话!”电话是牛局长父亲从家乡小镇的电话亭打来的,老伴儿昨夜去世,他一大早跑到镇上打电话通知儿子,结果儿子家没人接电话,只好打到儿子办公室来。“牛娃”是牛局长的乳名,女秘书自然不知道。“我们这里没这个人!”女秘书“啪”的一声将电话压上了。牛局长父亲不禁纳闷:自己的儿子不是一局之长吗,怎么会没这个…  相似文献   

3.
恿公的智慧     
王学江 《政府法制》2010,(12):47-47
智叟市长刚刚上任,信访局长就打来电话,说有一老头想拜见他。智叟市长一拍桌子说:“什么老头,你们这里有没有规矩,市长也是谁都随便可以见得啊……”信访局长一听,忙颤音连连地说:“市长,他说他和您是亲戚。”“什么,亲戚,我这里可没什么亲戚,异地任职,  相似文献   

4.
陪局长打牌     
王琪 《政府法制》2008,(5):49-49
局长最近突然开始迷上了打麻将,每每到下班时间一个电话来,咱几个做属下的就得陪着他老人家玩上半夜牌、一个月的牌打下来,一听到局长叫打麻将的电话我心里就发憷,说明白点就是得掏腰包了,陪局长玩牌,能让局长输钱吗?他可是只能赢不能输的啊!  相似文献   

5.
提拔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响。“喂,哪里?”孙局长懒洋洋地抓起话机。“市委组织部。”孙局长“哗”地一声从沙发椅上蹦了起来,用一种恭顺而又谦卑的语气说:“您……噢,是曾部长吧?有什么指示吗?”“你是老孙吗?请转告你们赵副局长来一趟,好吗?”孙局长脑袋”嗡”地一声,愣在那儿足足有一分多钟。他将电话的事告诉赵副局长后,心里七上八下:组织部找赵副局长干啥?为何事先不跟我通个气?以前不管什么事情,组织上总要跟我这个“一把手”打个招呼。莫非上头要提拔他了?嗯,有可能,完全有可能。赵副局长年纪轻、文化高,工作上得心…  相似文献   

6.
帮忙     
三石 《中国监察》2010,(12):63-63
早上刚过6点,电话铃就响了。谁这么早?“接电话,是老板的。”老婆冲我喊。我赶忙接过话筒:“老板,这么早,有什么吩咐?”“请你帮个忙。”没有寒喧,老板直截了当地说。帮忙?这么早来电话,肯定有什么急事:“有什么事老板就尽管吩咐吧!”  相似文献   

7.
公交车上●特别提醒: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比如女性较多的地方。如果有人盯着自己的敏感部位看,可以大胆与其对视,怒目相向进行眼神警告。关键词电话智取你可以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故意在电话里说:“最近跆拳道练得怎么样?我这边正好有个小子可以让你练练手。嗯,好,你想试试啊,那你在下一站等我吧!”  相似文献   

8.
屹立的倾斜     
那年,他带着儿子去欧洲旅游。在比萨斜塔前,4岁多的儿子手指着他的鼻子对他说:“爸爸,这座塔像你。”他笑吟吟地说:“哦,为什么呢?这塔可是倾斜的哦!”“你也是斜的呀!”儿子说,“你和我说话,你在亲我时,不是弯着腰嘛!”儿子的话,让他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儿子自打生下来后就没有享受到什么母爱,欣慰的是自己对他倾注的爱已让他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9.
小院起家时     
《检察纵横》2012,(4):58-58
我今年85岁,20世纪50年代做公安工作,后来到沈阳市苏家屯区农林局当局长。记得1978年的时候,当时的区委书记找我谈话,让我做重新组建苏家屯区检察院的工作。说心里话,我那时不太愿意干,在农林局条件啥都挺好的,而检察院什么都没有,没人没房子,只有我一个人,咋整啊!最后,我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分配,白手起家吧!  相似文献   

10.
好人冯三兔     
王霞 《政府法制》2014,(2):54-54
2013年10月,记者途经山西省中阳县,在中阳县宁兴学校门外,偶遇多年未曾谋面的一位老友,寒暄之际,老友问记者:“可曾为宁乡镇写点什么没有?”记者回答:“没有。”老友说:“还是写点吧!中阳县宁乡镇变化多大啊!这所学校就是宁乡镇冯三兔建设的。”记者打量着这所颇有些气势的宁兴学校,问道:“冯三兔是哪里人?好活泼的名字啊。”老友说:“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农民,宁乡镇冯家岭村人。”于是,记者驱车前往冯家岭村。  相似文献   

11.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 “听话,早点睡觉,妈妈很快就回来了。” “可是,可是……”电话里传出女儿的哭声,“明天节目就要彩排了,我唱什么歌还没选好,舞蹈动作也没人给我编排,怎么办啊!呜呜呜……”  相似文献   

12.
柿子熟时     
夏局长是从那年当上副局长后才把家安进城里的。但夏局长坚持每年重阳节这一天回山里老家摘一次柿子,看看仍然住在老家的父亲。那棵柿树在山里老家的门前,庞大的树冠遮天盖日。秋天,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像夜空缀满亮亮的星星。每年的这一天,老人会显得很兴奋。早早地就等着儿子的到来,看儿子上树摘柿子,仿佛又看到了儿子年少时的身影,好像自己也变得年轻了。站在树下禁不住唠叨两句:慢些啊,小心啊。儿子笑笑:放心吧,还当我是几岁的小孩呀。老人说:哦,不是,你现在不经常上树了,腿脚不灵活,还是小心些好。摘完柿子,小车载着…  相似文献   

13.
电话     
电话铃声在清晨的居室里充满了激情。纪鹏举掀掉被子,慌乱中只趿了一只拖鞋就冲到了小茶几旁拿起了话筒。“死老头子,瞧你这个疯劲!”老伴从被子里探出头责怪道。“喂,我是老纪,纪鹏举啊。你是谁?”他一手插在腰际,眉宇间又是那种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神气。光着的脚和挺着的肚子,使老头模样显得挺滑稽。自打退下来之后,他的电话便少了,忙活了大半辈子,陡地静下来,还真有种不是滋味的失落感。“什么?你是纪军。”听说是儿子的电话,老伴呼地钻出了被子,一边心急手慢地摸索着衣裳,一边颤着嗓子问:“该不是家里出了事吧?”纪…  相似文献   

14.
杜有刚 《人民司法》2020,(12):60-62
“老妈,告诉你个好消息啊,我连续3年工作都干得还行,今年立功了!”“好!你要安心工作,继续搞好成绩,自己情况特殊,可不能松劲……”电话里母亲温暖的笑声和叮咛的语气,跟从前听到我上学考了好成绩时一样,充满了欣慰和自豪。母亲虽然不知道我立的是什么功,但她明白儿子是在进步,心里局兴。  相似文献   

15.
局长变脸     
张金初 《政府法制》2014,(22):17-17
早晨,小刘开车接钱局长上班,来到局机关大楼前停下。钱局长正要开门下车,小刘急忙说道:“等一下,先别下车,有狗!”钱局长笑容可掬地说道:“有狗?这有什么可怕的?”说着,就要开门。小刘赶紧摁住钱局长的胳膊,心急如焚地说:“钱局长,这狗见了乞丐、捡破烂的或者穿得邋遢点的人,叫得很凶,等我下去把它赶走了,您再下来。”  相似文献   

16.
朱成玉 《政府法制》2014,(27):47-47
局长家里有事,不能去值班,就让他的司机吴凯代劳,并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给了吴凯.吴凯知道,这是心腹才有的待遇啊! 吴凯的妻子阿丽听说他要替局长值班,就撒娇非要跟着去,她说她想看看局长的办公室到底有多气派。 “果然气派非凡啊!”到了之后,阿丽惊呼道,“你说这要是你的办公室该多好。”  相似文献   

17.
小孔2010年从部队回家探亲,到魏县车站下车后,被眼前错落有致的楼群、广场“震”住了。心里暗自闷想,这是我的家乡吗?这是中国鸭梨之乡——魏县?是不是下错站了?他看了看站台,是魏县车站,不错啊!可是,该走哪条路回家呢?他拿出手机给家里人拨通了电话:“爸,我到车站了,回家的路怎么走啊?”“孩子,你从车站乘一元公交车到小区下车就到了,咱家搬家了。我和你妈在家门口等你!”电话里传来一位老人欢快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修电话     
老马家的电话忽然坏了。吃过晚饭,老马拿起电话挂长途,没想到电话里没有蜂音,拨不出去。连拨数次,次次如此。气得老马把电话一摔,骂了句:“鬼电话!”老马是搞经营工作的,事情多,联系广,一刻也离不开电话。现在电话不通,急得老马在屋里转圈圈儿。儿子见状,赶忙说:“爸,别急,明儿个一早我就找电话局来修。”老马两眼一瞪:“找他们?不定驴年马月呢。”老马对往事记忆犹新。半年前,也是电话坏了,通知电话局,等了一个月也不见人影,最后还是托人请客方修好。儿子知道老马的心思,就说:“没事儿,我找朋友帮忙,准成。”当夜…  相似文献   

19.
2002年6月的一天,我接到了前夫的电话,他单刀直入地提出:给我30万,买断我公开作为儿子母亲的权利。拿到这30万元之后,我就不能在别人面前以儿子母亲的身份出现。也就是说,我只能是一个“地下妈妈”。这个“协议”令我目瞪口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听见前夫特意加重语气说:“这是儿子自己提出来的!”其实,儿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这几年来,在儿子面前,我几乎找不到一丝做母亲的感觉。儿子有意躲避我,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可是我心里一直存着希望,毕竟,这是我生我养,我最亲最爱的儿子啊!我没有想到,也不敢去想,在亲生母…  相似文献   

20.
著名史学家余时英先生在美国耶鲁大学执教时,有学生对其学问之深厚非常钦佩,毕业之际专门向他讨教:“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始终想请教您,就是您那么博学,有什么秘诀吗?” 余时英笑着说。“有啊!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以前,都要问自己,今天又过去了,我今天有没有学到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