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互联网为“Z世代”青年提供了新的认同建构路径,网络参与深刻影响着“Z世代”的社会化进程,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社会化模式下形成的婚育观念。通过“青年互联网生活调查”研究发现,网络参与对当代青年的婚育意愿呈现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具有性别和网络圈层差异:互联网参与对女性婚育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网络参与度高的群体表现出显著更低的生育意愿;身处不同网络圈层的青年,其婚育观念也具有异质性,追星圈青年的婚育意愿最低、网游圈次之,而短视频圈则相对较高。研究表明,以互联网为主要场域的社会化路径,即线上社会化对“Z世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形塑存在深刻影响。这有助于理解婚育观念的代际差异,为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破解当下的婚育困境提供新的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变革与精神消费升级催生了数字内容的生产,青年群体通过会员消费成为数字内容的主要消费群体。通过对青年群体会员消费的剖析,可以发现,青年群体会员消费具有“唯快不破”的即时性获取、“体验至上”的情感性满足、“层级差异”的可见性供给等特征。青年群体会员消费的实践逻辑,在个体层面体现为时间控制和轻歇体验,在群体层面体现为圈层区隔与自我归属,在社会层面体现为动态诱导和非会员排斥,从而在会员消费过程中给青年群体带来情感满足、圈层归属以及碎片化消费、身份焦虑的双重影响。为了避免青年的盲目消费,也为了会员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当建构会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从青年自身、网络平台和国家治理三个层面共同完善会员消费市场,引导会员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摹写并重塑着Z世代的现实生活和社交话语。Z世代所处的社会结构与传统社会相续又相异,社会再生产单位、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生产系统的更新,以及他们与个体社交需求内核的互动,共同促成了“轻社交”模式的生成。一方面,“轻社交”以其快餐性、轻量性、隐私性、多元性、精准性的特点充分调配社会资源,通过信息等资源的普遍共享,满足了青年群体的情感和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模式的殖民机制、流量机制和排外机制也暗含着生活世界萎缩、个体发展停滞、情感隔绝加深的多重危机。针对Z世代“轻社交”行为导致的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断裂,有必要构建安全和谐的交往环境,引导青年形成主客协调的价值共识,并且加强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规范交往、理性交往、主动交往的社交场域,弥合线上与线下交往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存在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能够提高网络资源、改变网络结构;并通过网络中蕴含的网络资源和其中的高地位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受。  相似文献   

5.
社会阶层与个体健康联系密切,然而关于社会阶层流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以职业阶层为研究切入点,在回顾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实证检验职业代际流动的健康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在控制人口与社会经济特征后,有序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职业代际向上流动对子代身心健康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向下流动并未显著影响子代身心健康。利用PSM控制职业代际流动的健康自选择效应后,职业代际向上流动的积极影响仍然显著。通过KHB法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职业代际向上流动影响子代身心健康的路径存在差异,工作性质和生活幸福感分别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维度的首要影响路径,资源分配机制则是影响子代身心健康的主导机制。社会流动是社会文明开放的重要表征,也将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我国青年精神健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神健康状况及特点研究、精神健康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和精神健康具体分支领域研究等三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青年精神健康研究进行述评,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系统论的观点,以社会工作视角,从家庭、学校和社区三维度来建构一个青年精神健康的预防与改善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治理网络青年亚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提升主流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要调整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管控方式,转换治理观念,创新治理范式,促进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健康发展,促使社会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黄剑 《前沿》2009,(8):143-145
活跃于各个城市的健身养生组织吸纳了为数众多的成员,看待此类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医学层面上,也应将其视为一种亚文化的生成。借助社会学理论分析健身养生活动的过程机制,可以揭示“健康”意识以及“健康”获得路径的社会性,并借此反映出当前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状态。对这类问题的探讨。将提示我们反思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主流文化自身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世代”与个性理想教育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吴军民 《青年探索》2000,(3):8-10,7
网络时代不期而至,宣告了一个新的青年群体——网络世代的诞生。科学评价和认识网络文化与网络世代的特点,引导青年树立健康的个性理想,是青年思想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3,(5):93-94
王萍、李树茁在《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利用相关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考察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的纵向影响。获得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提供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显著影响,体现了代际支持对健康的选择效应和用进废退理论。在经济和健康的允许下,利他行为有利于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享清福”的观念有待思考。生活满意度和抑郁能够直接或通过代际支持间接地影响老人生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鞠牛 《中国青年研究》2020,(6):29-36,12
本研究提出健康安全感的概念,从文化心理视角考察当代青年人群面临的健康问题,重点关注青年人群的社交餐饮网络对健康安全感的影响机制。基于2014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青年餐饮网络的运作对健康方面的安全感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餐饮网会弱化健康安全感,另一方面餐饮网能强化文化价值观对健康安全感的正面影响,但这种复杂影响主要体现在非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群当中。在教育的文化区隔下存在不同的文化理性,使得低学历青年主要依赖餐饮网的文化传播机制来增强健康安全感,而高学历青年能直接从文化价值观中得到健康安全感,同时更能避免餐饮网络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从安全感的方面去理解青年人的健康,有利于阐明餐饮网络对青年人群特有的意义,并发现健康功能相悖的行为得以共存的机制,从而更深入理解当代青年的健康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已成为一把“双刃剑”。目前中国网民总数已超过3亿人,30岁以下的青年和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0%。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人格健康,阻碍了青少年情绪社会化的进程。网络依赖、网络性心理障碍可导致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自杀网站”成为青少年自杀帮凶,沉溺网吧、在线游戏可间接导致自杀。“网恋”有着重大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了“以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的更新和再造”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方向。而大型公立医院集聚了大量国家、区域的优质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更应积极回应“健康中国”对医疗服务范围、内容、方式和筹资机制等方面提出的新挑战,发挥先试先行的创新引领功能。因此,本文基于健康中国战略“有效满足和引领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的创新理念,以增进和优化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为中心,以公共价值评估与再生产、审慎的医疗服务消费观、科研和数字赋能为逻辑主线,积极寻求有效激活大型公立医院绩效预算管理、基本医保支付制度、研究型办医模式、“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政策制度发展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裴平 《群众》2017,(13):30-32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任何金融活动都是有风险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网络运营者承担起网络技术和平台运行的安全保障义务,而且也要求从互联网金融平台社会责任、合格投资者教育、金融监管创新以及正确引领金融科技发展等方面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只有做好这项系统工程,互联网金融才能够实现健康发展。自2014年12月18日《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到2016年4月14日中央颁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我国已出台近10个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和整治文件。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从立法高度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这有利于从网络技术和平台运行层面夯实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京观察》2012,(5):5-5
近日,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马大龙率“推进本市互联网健康发展”调研组赴新浪、搜狐调研,听取了新浪、搜狐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并就互联网公司存推进本前互联网健康发展中的责任和举措等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政报》2006,(5):F0003-F0003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以下简称体检中心)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是一所专业从事人体健康检查、健康与亚健康状态咨询、人体体质测评以及个人健康保健管理的专业医疗保健机构。体检中心秉承“让现代人了解自己.健现代人走出亚健康、远离疾病”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原则.以客户整体健康维护与促进为方向,提供长期负责式高级医疗保健服务.并在工作中将预防、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青年群体的环境关心水平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利用三期CGSS数据,探寻在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年群体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替变化的。研究发现,青年环境关心的历时性变迁,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转轨、生态环境状况和政府环境治理等时代特征密切相关:1.经济收入对于青年环境关心的影响呈现倒“U”形曲线,出生于20世纪60—80年代的个体,收入对其环境关心水平的影响效应整体上在波动增强,对于“80后”的青年群体,收入的影响效应在持续减弱。2.政府环保工作评价对青年个体环境关心的影响效应则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而减弱。以上发现对于国内环境关心经验研究的整合与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5,(8)
<正>"互联网+健康医疗"的重点是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向互联网的末梢效应及其边缘价值战略转移。末梢效应是指互联网对其所理解的医疗健康产业所能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边缘价值是指互联网自身价值以外服务于健康医护行业产生的间接价值和增值服务。物联网驱动"互联网+健康医护产业"革命性变化,使健康医护产业从目前传统的以医疗技术为中心向以健康服  相似文献   

19.
“怪咖”与“罗莉”、“御姐”、“宅男宅女”一样,是青年人网络互动常用的空间符号,意指Geek(极客)、“怪蜀黍”等某类新奇古怪、特立独行、有主张有趣味有创意的人。通过对“怪咖”们共同行为特征的分析,了解他们是如何从别具个性的个体凝合为彼此认同的群体、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建构身份认同以及如何进行青年人多元公共空间构建的。网络与现实生活的交错互动,实现了“怪咖”群体的空间生产与身份再建构。“翻墙”、Twitter等类同的互联网工具,“推友”、“G(geek)友”聚会,以及各种有趣的活动,共同建构着“怪咖”们的交往身份与互动空间。与此同时,“怪咖”们又通过地理实体空间、网络虚拟空间等介质,建构了以交流分享、大众传播为主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别具特色的主题聚合人群、划分群界。通过奇遇花园咖啡馆与科学松鼠会两大青年群体的经验研究,阐述“怪咖”群体建构公共空间的动力、方式与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智能技术正在推动人们工作方式的变革,青年群体尤其是作为网络原住民的“Z世代”正身处这场影响颇深的变革之中。随着新产业的兴起与新劳动的产生,青年群体在生产中获得了以创意设计自主性、规划安排自主性、技术运用自主性等为特征的工作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深受优绩主义影响的“Z世代”青年文化、数字智能技术的广泛掌握与熟练运用、企业劳动管理模式的革新与迭代这三个因素成为青年群体获取工作自主性的重要条件与动力。然而,数字智能时代的工作自主性并不意味着管理的缺失,而意味着管理方式的转变。我们需要为青年劳动群体的自主性成长提供支持,警惕其陷入自主性异化的困境。可以从法律层面入手,本着推动劳动者成长目的来发展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从社会层面入手,着力消除各类显性和隐性的歧视;以及从企业组织层面入手,理顺组织内部的工作协调,减少权力霸凌,打造包容、善意的职场文化。总之,帮助与支持青年群体的自主成长不仅是青年自身的要求,更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