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12,(33):23-23
表面上,美国对日、韩争端,是"不偏帮任何一方",但韩国人认为,美国没做到一碗水端平。由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日本与韩国是东北亚的一对宿敌。最近两国又进入了新一轮交恶,这次看似是韩国先出手。8月10日,李明博在陆海空三军部队戒备森严的护卫下,登访了在日本、韩国之间一直处于争议但被韩国实际控制的独岛(日本称作竹岛)。  相似文献   

2.
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经济现象变化--结构性变化 1.概观 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经济的根本变化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对70~80年代韩国经济性质作一个总体评价,其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基于低粮价(低谷价)和低工资的出口主导型经济"或"依靠日本的原材料生产产品后打进美国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基于不同的政治立场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评价,但出乎意料的是,评价中的共同点是韩国国内市场(国内需求)过于狭小,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一直批判靠出口主导经济增长的政策或从原则上替代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化战略,他们也常常指出韩国国内市场比较狭小.  相似文献   

3.
林原 《当代韩国》2002,(2):77-80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001年,美国和日本经济同时下跌,严重依赖对这些国家出口的韩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从1999年和2000年的10.7%和9%降为2.9%.尤其在"9·11"事件之后,韩国经济更加艰难,国运不佳……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日本总的朝鲜半岛政策就是“两个朝鲜”政策。以此为前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对韩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前,处于战后复兴阶段的日本,为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在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认识、韩国对日请求权、日韩渔业纷争、在日朝鲜人等问题上对韩采取了强硬政策。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日本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及配合美国的东亚战略的角度出发,搁置日韩在殖民统治认识问题上的争议,迅速着手解决影响当代日韩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韩国对日请求权问题和日韩渔业纷争问题,实现了日韩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后,韩国宣布正式与美国讨论在韩部署"萨德"导弹系统(THAAD)的相关事宜。"萨德"系统是美军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之一,它带有的"AN/TPY-2"雷达可以对200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搜索、探测、跟踪、识别与火控,一旦该系统在韩成功部署,中国对东亚地区的军事威慑能力将受到严重威胁。"萨德"系统部署韩国的原因可从萨德本身的性能、韩国的诉求以及美国的战略目的多个维度来审视。韩国在东北亚地区是一个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的国家,"萨德"的在韩部署将会对中国、日本乃至整个东北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为了应对"萨德"入韩所带来的威胁,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和巩固大国外交以及周边外交,另一方面也要尝试带头在东北亚地区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安全对话机制,以减轻类似的安全问题对东北亚地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起日美的经济摩擦,一般要追溯到日美围绕纤维制品的对美出口问题进行的日美谈判。1961年9月,争执最终结果达成妥协。1972年4月,决定把日本对美的钢铁出口限制延长3年。1977年3月,日本自主限制对美的彩电出口。1978年3月,开始限制机床出口的最低价格。又于1981年5月,开始限制汽车的出口。 1985年美国的对日贸易赤字达462亿美元。根据关贸总协定的报告,1984年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出品国,超过于西德。 1月,市场各领域的协议开始,以电力通讯、医药品、医疗器械、电子产品、林业产品(第二年5月又追加了运输机械)为讨论对象。6月,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认为日本半导体侵入威胁其国内产业,根据通商法301条提起诉讼,于是,美国通商代表部(USTR)就开始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7.
2016年7月8日,韩国对外宣布决定在国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部署"萨德"对中韩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尤其是对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产生了强烈冲击。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个案展示的方法,对韩国决心部署"萨德"系统的国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萨德入韩"事件对韩国外贸、旅游等行业和乐天集团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外交、经济与军事层面提出中国应对韩国部署"萨德"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韩、澳均为亚太地区重要经济国家,三国中,中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占优,人均量落后;密切的经贸往来为中韩FTA和中澳FTA的签署奠定了基础,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大于中国对韩国的依存度。中国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亦大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依存度,但是,由于产品的替代性,中国对澳大利亚贸易依赖的脆弱性更高;中韩FTA及中澳FTA的协议内容体现不同特点,中韩FTA协议文本较之中澳FTA,内容更为详尽全面,谈判的完成度更高。自贸区框架下,中韩、中澳经济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韩、澳两国都积极应对FTA,中国政府和企业亦应积极采取措施推进FTA,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 ,日本的进口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出口 ,日本成了世界上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对于日本的巨额顺差 ,单从出口竞争力和进口壁垒两个方面还很难给予解释。论经济实力 ,日本还逊于美国 ,但日本的贸易顺差却主要来自于对美贸易盈余 ,1 985年、1 990年日本对美贸易赢余分别占当年日本贸易顺差总额的 85 7%和 72 8% ①;论关锐壁垒 ,经过多轮的谈判、减税后 ,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其关税水平甚至要低于欧美② ;在非关税壁垒方面 ,倒是欧美国家对日本实行了许多的进口限制 ,而为…  相似文献   

10.
基于WIOD数据库,对韩国增加值贸易进行测度并分解发现,2000年以来,韩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已从对美国的高依赖逐渐转变为对中国的高依赖;各国(地区)在韩国出口中的相对贡献程度发生了变化。排前三位的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中国对韩国出口的贡献指数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对韩国出口的贡献越来越大,德国和日本对韩国的相对出口贡献指数在缓慢下降,美国与澳大利亚的指数变化较为波折。韩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和参与程度不同产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最终产品的出口占比下降,中间产品的出口占比增加,全球价值链在逐渐拉长,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程度逐年提高;制造业的参与程度要大于初级产品、资源产品,以及服务业。  相似文献   

11.
韩、中、日技术分工体系化战略与韩国和中国的作用●吴勇锡一、韩、中、日三角技术体系化的必要性韩国和中国得不到多少来自日本的技术转移效果,但具有引进日本技术最多的共同点。这是因为日本是邻近韩国和中国的唯一的先进国家,具有为韩国和中国的工业化提供必要资本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在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略和扩张的过程中,伊藤博文政府为了建立"东洋和平"和西方势力抗衡,主张在韩中日之间开展合作。但事实上这种主张不过是把当时以日本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秩序合法化的说辞。针对这一点,安重根、安昌浩、申采浩等韩国独立运动家指出国家正处于丧失国权的危机之中,在对日本主张的"东洋和平"进行批判的同时,强调只有在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独立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东洋和平"。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合并韩国以后,申采浩、朴殷植等韩国独立运动家在指出日本合并韩国的非法性的同时,还强调韩中日等东北亚地区国家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主张韩国的独立有利于"东洋和平与世界和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柳麟锡在强调韩中关系在东北亚的重要性及中国作用的同时,还提出了韩中日三国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朝着共生关系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源于产业政策的成功,在"失去的10年"、"失去的20年"等感叹的背后是新产业或战略产业的匮乏、产业政策的乏力。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出台了许多振兴产业的战略,2010年出台的新增长战略把握了日本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日本各界雄心勃勃大展宏图之际,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的三重灾难中断了产业振兴计划,震后日本能否实现产业振兴更加引人注目。文章首先分析和评价近年来日本出台的各项经济振兴计划,其次,研究大灾难对日本产业振兴的影响和提出的新问题,最后分析震后日本产业重建战略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14.
1999年6月下旬,应韩国外交通商部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刘吉、夫人缨彤珠,以及本院亚太所研究人员金奖姬一行3人赴韩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术访问和产业考察。访韩期间,我们与韩国的政府官员、学者、教授、企业家等就韩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改革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克服金融危机、重振经济,韩国进行了“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要求的还要多”(IMF总裁康德苏语)的改革。韩国进行的改革被国内人士概括为“4+l改革”,“4”是指企业、金融、劳动力市场、公共部门等4个方面的改革,“l”是指对外开放。政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韩国逐步意识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开启了其追求公共外交突破的新阶段。基于塑造一个良好、健康和正面的国家形象目的,韩国政府和韩国民间组织拉开了在公共外交领域的耕作的序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韩国文化逐渐被定位为韩国公共外交的主要工具之一。韩文化在传播过程增进了韩国对外交流以及加强了国际社会对韩国的认同感,同时,韩国公共外交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技术变革等限制因素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6.
一、外资政策的演变 在日本统治时期,韩国的经济命脉被操纵在日本企业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韩国为了防止其经济命脉再度被外国资本控制,采取限制外商投资的政策,公布了有关限制非法利用外国资本的法规。  相似文献   

17.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22,(25):39-39
有韩国经济学家表示,韩国经济下半年很有可能陷入滞胀泥潭。受到俄乌战争、新冠疫情、气象恶化导致粮食产量减少等多重影响,席卷全球的通货膨胀蔓延到了大多数国家。外向化程度很高的韩国经济亦不例外,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中。通货膨胀。由于俄乌战争和世界各国的出口限制,居高不下的原油、原材料、农畜水产品价格对韩国人的实际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今年5月,韩国消费者物价上涨了5.4%,这是自2008年8月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最高值,创下了韩国14年来的物价最高涨幅。  相似文献   

18.
2000年韩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内需与出口形势都普遍看好。韩国多家民间经济研究所预测,2000年韩国出口产业的发展速度将明显高于内需产业;除建筑行业外,所有的行业都将恢复至IMF体制之前的水平;特别是半导体和信息通信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并将主导千禧年韩国经济的增长。 信息通信产业高速增长:1999年底汉城股市上,半导体股、电脑股以及信息通信股一路飙升,十分火爆。预计2000年这些产业都将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三星经济研究所洪顺瑛(音译)首席研究委员说:“继1999年之后,20…  相似文献   

19.
1999年7月23日下午,韩国观光公社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了“韩中旅游友好之夜”活动。在晚宴开始之前,韩国驻华大使权丙镇在致词中透露,从8月1日起,因探亲、商务访问、旅游等各种原因去韩国短期停留的中国公民,将更简便容易地获得赴韩签证。也就是说,从8月回日起,韩国将废除一直由韩国法务部向中国公民颁发短期“签证发给认定书”制度,将停留期限为叨天以内的中国公民赴韩短期签证的发给权限委任给韩国驻华大使馆、总领事馆以及领事办公室。这项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短期签证办理速度,以利于中韩两国间的经济交流,便利中国人赴韩旅游…  相似文献   

20.
中韩新农村建设: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两国交往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两国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是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和第二大出口市场,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外资来源国,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不断得到加强。二是中韩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与借鉴持续升温。2006年3月下旬,笔者通过google网上检索,耗时0·42秒,检索出符合“韩国,新村运动”的中文信息11·6万条。中共中央在做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前,曾专门组团对韩国新村运动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