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义上理解,中国历史上有过丰富多样的“一国两制”实践形式,港澳模式并非“一国两制”的全部。中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可以按照国家统一所面临的核心差异分为“因政”和“因俗”两大类。其中“因政”类解决的是政权差异问题,可细分为别治、并治、参治三种形态;“因俗”类解决的是社会差异问题,可细分为自治、分治两种形态。分类梳理中国历史上“一国两制”的实践形式,可以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提供可资参考的案例。需要注意的是,前现代王朝国家和现代国家的统一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应辩证看待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期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反反复复地对国际传媒说,反对以“港澳模式”或“一国两制”与大陆进行统一,而且还加大了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攻击力度。究其原因,一是台湾当局坚持分裂立场、阻挠统一进程;二是“九六”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即将由构想成为现实,“‘一国两制”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好处看得见、辩得清了,对台湾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是台湾当局惧怕的因素。的确,香港回归后,台湾当局在抵制“一国两制”方针对台湾的直接影响方面遇到了难以化解的压力。首先,香港回归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事实,将使台湾当局再也难以…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来不懈追求祖国统一的思维发展上升的必然与智慧结晶。同时,“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智慧的发展超越。它远承传统的以国家民族统一为核心的大一统观念。它也是对传统的“因俗而治”与“意在羁縻”的边疆政策的一种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4.
邓亭 《台声》1998,(10)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一年来的成功实践,受到了香港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同率也比香港回归前有明显升高。可是,最近台湾当局有些人却不顾事实,肆意低毁“一国两制”,胡说什么“一国两制”具有“暖昧性、矛盾性、不民主性”,声称“一国两制”“不适用台湾”,台湾“坚决拒绝一国两制”,并表示只有用台湾的“民主制度”统一中国才是解决两岸问题的“唯一出路”。台湾当局认为台湾不同于香港,因而“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的一条主要理由是“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O这里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理念与概念,…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五项主张,其中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引发两岸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一国两制”是和平的、民主的、善意的、共赢的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致力实现和平统一的过程中,“两制”台湾方案的空间和内涵将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6.
试论“一国两制”的和平共处吴伟强和平共处原则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则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把和平共处原则运用到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进入80年代,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国两制"及其和平共处作为解决国家统一的具体方案。"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7.
李应博 《台声》2023,(4):38-3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在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导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政治方略,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国家治理的中国方案的伟大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道湘 《台声》2000,(11):7-9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从其政治层面而言,它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反映了香港、澳门人的回归愿望;从其文化层面而言,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对统一的追求,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概,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一国两制”与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永恒信念 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它顺应了全体中国人的和平统一的愿望和要求,也说明了它符合和适应香港、澳门的实际,同时也适应和符合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潮流。而从其更…  相似文献   

9.
陈江玲 《岭南学刊》2004,3(6):37-40
在“一国两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把握“一国两制”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要认识到“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两制”是在“一国”的前提下的“两制”,“港人治港”是爱国爱港者治港,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  相似文献   

10.
12月20日,我国政府将庄严宣告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澳门400多年饱受奴役的历史,从此,澳门同胞将成为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澳门问题的解决,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又一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方针是我们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及一国之内不同社会制度事实上长期并存统一问题的有益模式。我国政府运用这一方针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现在,“一国两制”方针又将为圆满解决澳门问题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殖民者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殖民统治历史的彻底结束,具有…  相似文献   

11.
张仕荣  孙远哲 《台声》2023,(5):46-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我们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报告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与推进祖国统一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港澳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实践为两岸和平统一起到示范作用,不管台湾当局如何抵制“一国两制”,它仍是最终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成功举行,我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非常振奋,有两个非常强烈的感受:第一个强烈感受是,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第二个强烈感受是,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一国两制”充满制度自信,我们更加坚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香港是实践“一国两制”的率先垂范之地,如何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出新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丁宇 《两岸关系》2011,(9):21-23
2005年10月,台湾第113个政党——中华统一促进党宣布成立。该党以反对“台独”、促进两岸统一为宗旨,在岛内公开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近年来,中华统一促进党积极参与两岸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5.
浩斯 《台声》2001,(2):4-5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政府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已经历史地摆在所有中国人的面前。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一国两制”是否也适合台湾问题的解决,是很多人都在深思的问题。前段时间,全国台联组织内地台籍知名人士访问团赴港澳访问,考察“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实施情况。就此,笔者采访了访问团团长、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杨国庆先生。  杨国庆会长首先介绍了此次访问的目的。他说,中国统…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构想□刘海藩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用“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首先,“一国两制”实现后的国民党将与我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此基础上必将发展成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其次,“一国两制”实现后的国民党其阶级属性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与我党的关系则从对立变成合作共事的朋友,国民党成为我们爱国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一国两制”构想用来解决台湾问题遇到阻力的情况下,本文深挖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资源,提出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新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借鉴联邦主义的某些做法,以期建构一个两岸同胞均能接受的国家统一模式。该构想扩大了“一国两制”的包容量,增强了“一国两制”的适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黄征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重大的发展,这里从三个方面作简略论述。一、“一国两制”构想首创了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允许在某些地区实行资本主义以利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两种根...  相似文献   

20.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推进中国的完全统一迈出了令世人瞩睁目的实质性步伐。这一伟大构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继承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一纲四目”的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二者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一国两制”构想对“一纲四目”思想的继承早在五十年代中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党为推进台湾与祖国的早日统一,及时调整对台方针,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六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