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的时空约束,有效畅通区域间要素流动。从历史逻辑出发,我国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低水平区域均衡到效率优先导向的区域非均衡,再到区域统筹协调转向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价值分配环节赋能资源有效配置;通过价值实现环节赋能市场变革;通过价值创造环节赋能区域间分工协作,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和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数字鸿沟”现象不断扩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地方数字治理方式单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难题。为此,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构建区域间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有利于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通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曲锋  白维军 《行政论坛》2023,(2):148-153
随着我国迈入以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引领的数字化治理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我国社会保障数字化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保持了高效的执行能力,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面临顶层设计不够完善、数据共享有待推进、政策体系不够健全、包容性服务亟待拓展等难点与问题。突破社会保障数字化治理难点,提升社会保障数字化治理效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即构建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民生数据的互联互通;整合民生数据资源,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全面保障数字安全;强化数字包容,让社会保障服务更加暖心。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路径。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一些关键问题,在探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以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运用企业全生命周期理论探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发展类型,提出数实融合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论视野》2021,260(10):52-56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发展方向,其发展态势愈发强劲,规模与日俱增,已然成为缓解全球经济压力、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驱动。数字经济和数字全球化正在深刻演进,具体表现在数据驱动数字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化扩大再生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竞争优势等方面。数字全球化面临诸多新挑战,国际数字鸿沟制约发展、数字产业化基础存在薄弱项、产业数字化进程遇困受阻等都不同程度地迟滞了数字全球化步伐。为做好数字全球化新挑战与新机遇应对,国家数字化战略政策着力点应聚焦在融入数字全球化价值链,推进数字产业化基础高级化,抓住产业数字化主线等方面,落实好分阶段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宏图。  相似文献   

5.
朱健 《求知》2022,(6):8-11
<正>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深化,正加速从“网联”向“物联”“数联”“智联”跃迁,给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十四五”规划开局以来,天津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津心办”“津治通”创造城市“智”理新模式,“健康码”“大筛系统”助力疫情防控,远程办公、线上教学广泛普及应用,数字经济实现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数字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感受深切。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如何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6.
扈永顺  杨杰 《瞭望》2021,(15):18-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五纵三横”的趋势愈加凸显,数字产业化方面,产业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基础仍不牢固,产业数字化方面,融合发展面临行业认识差异、要素利用不充分等挑战,疫情已将全球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推进了5~6年。  相似文献   

7.
《求知》2021,(10)
正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布局的新高地,面向"十四五",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高起点谋划数据融合与应用。建设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促进数据资源在政务的交流共享和开发利用;树立主动服务的数字化思维,政府部门需将掌握到的数据主动应用到为企业、为人民办事上;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挥数据要素的效率倍增作用,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谢丹  王蕾 《行政论坛》2023,(5):156-160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其科学决策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对于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有企业面临在数字化时代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巨大压力,以数字技术赋能国有企业科学决策和创新发展成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全方位运用数字技术能有效促进国有企业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预测市场趋势,从而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降低决策风险;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能持续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从而强化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阶段,亟需新旧动力源合力推动。通过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政策脉络、学术脉络,可以发现制度创新、市场融合、创新引领、数字经济带动、开放协同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主要动能。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纵向政府协同、经济与城市体系分化、营商环境优化非均衡性、外向型经济发展差异性四个区域特征。基于四个区域特征,通过构建了“目标—要素—机制”理论框架,形成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协调路径,即权责利对等的协调机制通过激励与约束效应促进行政协同,一体化市场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速市场协同,通过创新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的高融合性等特征推动产业深度协同,自贸区等对外开放门户枢纽通过制度学习效应和经济集聚扩散效应实现开放协同。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下一步应围绕多中心空间结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等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0.
郭道久  张郁 《政治学研究》2023,(1):51-60+157
收入分配是目前共同富裕研究的主流分析范式。理解共同富裕不能仅限于经济视角,更需要将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要素,以其独特的“民心政治学”为视角对共同富裕予以考察。本文立足“民心政治学”视角,遵照识民心、顺民心和聚民心的逻辑分析党如何推进共同富裕。党通过抓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走群众路线来识别共同富裕乃民心所向;构建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制度作为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在分步走的基本战略安排下,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质量的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精神文化富裕等具体措施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凝聚民心。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其“民心政治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胡雯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4,(1):17-31+101-102
注意力分配作为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一个关键要素,体现了地方政府特定时期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倾向,而加快推进我国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必须关注并剖析其背后的实践逻辑。通过构建“工具类型-应用场域-内容效力”三维统合模型,并参照时空维度以深度分析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分配结构,探寻我国地方政府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目前,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注意力分配存在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场域应用不均衡、内容效力不够高等问题。我国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即注意力配置初步引领数字化转型、注意力竞争内在驱动数字化转型、注意力再造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本文尝试提出促进政策制度持续创新、政策结构日益优化等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郑瑛琨 《理论探讨》2020,(6):134-13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制造业冲击较大、线下实体经济纷纷按下"暂停键"的不利局面,需要为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寻找转型升级之路。依据产业分工理论和产业融合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可通过建立先进制造业工业云、促进先进制造业"走出去"、鼓励融资租赁优先服务先进制造业等方式,以数字化赋能引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哲  陈诗 《理论探讨》2023,(1):156-161
新时代呼唤新金融,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商业和金融体系,是践行新金融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科技凭借技术优势可助力高质量发展,如移动支付重构了商业形态,改善了产业结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区块链及大数据技术重构了信用体系,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快速的创新和发展也带来数据安全、头部企业数字权力膨胀、底层及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可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基础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发挥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得以产生并迅猛发展,厘清三者的理论边界与现实约束,制定推动其发展的政策,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到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中,可以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对外贸易转型,最终实现全球化发展,达到共同繁荣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孙涛  王硕 《理论与改革》2023,(1):143-156+168
重塑城乡关系、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经济数字化转型作为驱动经济新动能集聚的核心要素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内生动力,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经济通过数字要素促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数字产业驱动城乡产业结构优化、数字技术带动公共资源共享,为实现以城乡经济融合、社会融合以及空间融合为主的多维融合提供动力。现阶段,数据要素共享、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治理水平提高以及数字政策保障等有助于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多维融合。为此,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实践方略引导,夯实数字经济在城乡发展之间的联结作用,探索赋能效力充分发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显著成效得益于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合力高效履职,其中,政策层级协同是保证政策效力、行政效能的关键。理论研究与实践归纳表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层级协同主要在于各级政策主体与其政策视野相协同、政策目标同向且切合其政策视野、政策工具切合目标和主体职能等三个维度。对照分析发现,近十年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聚焦高质量发展力度较小,地方政策中部分措施具体化不够、回应公众文化需求不足。优化政策层级协同需要各级政策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调适政策目标,注重发展高品质规范性文化和公共数字文化,提高公众文化认同;切合政府职能逐级细化分解政策,健全政策目标分级体系,增强地方政策可操作性,审慎实施政策“原文”转发或转述;聚焦满足公民文化需求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提升政策激励能级,精准运用政策工具,加强供给体系的查漏补缺。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21,(1):92-97
自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一直是科学和技术进步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当前,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和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将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根据我国现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工具的分布和借鉴美德等制造业领先国家的经验做法,我国未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制定应从加大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推动力度、强化以完善机制为导向的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影响作用、增强以分担风险为导向的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拉动效应等方面予以完善,强调各类政策工具组合的整体协调性,加快构建完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变革调整的必然趋势,习近平通过长期实践和深度思考形成了其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萌芽于"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孕育于"数字浙江"的决策部署,形成于新常态下的巨大变革,发展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出发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落脚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是历史与逻辑的相互统一。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关键议题、基本路径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核心要义予以深刻阐析,在有序高效恢复经济活力、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世界数字化治理等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各地数字治理实践的增加为数字治理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尤其是面对高度不确定和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时,部分数字治理平台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治理平台的作用成为政府在数字化转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根据TOE框架并结合韧性理论,以S市A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与探索为例,对当前数字治理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失灵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受制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如技术能力、主体参与、社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数字治理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表现出韧性的缺失和不足,进而以此为“抓手”构建出数字治理平台在治理实践和应急管理中“技术应用-韧性赋能”的框架。最后,本文结合当前数字治理平台建设中的实践探索,提出以数据输入整合、组织动态重塑、多元主体补位为重点的发展思路和方案以赋能韧性治理,为完善和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平台建设提供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应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有效治事的效用逻辑以及撬动改革的发展逻辑。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在理论层面,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是一个以数字技术赋能治理体系调整、治理过程优化,进而释放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的过程;在实践层面,通过对以北京“接诉即办”和上海“一网统管”为代表的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比较分析发现,虽然转型动力和转型路径不同,但是技术和制度都是影响转型的关键性要素,且二者相互作用。从整合性、过程性视角出发,协同理念、组织、技术与制度四要素,未来优化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良性互动的复合路径,同时推进技术和制度双重变革,并在机制创新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