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亲莫过于骨肉,哀莫大于分离。儿女飞得再高,总也飞不出母亲那殷殷盼归的眼神;儿女走得再远,总也走不出母亲那关爱的阴凉。每当我站在祖国的版图前,抚摸那咫尺海峡相隔的宝岛台湾时,每当我打开心爱的集邮册,欣赏那有关台湾山山水水和历史文化的邮票时,我的心就飞越海峡,飞到了台湾亲人的身边。 爷爷的爸爸在爷爷很小时就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据说解放前夕被迫去了台湾。老奶奶带着儿子等啊等啊,足足等了大半辈子,也没有等回我的老爷爷。在苦苦等待中,老奶奶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临死,她也没有完全闭…  相似文献   

2.
罗丹 《台声》2013,(2):83-83
常想起爷爷讲述的那些往事、那些感触,还有他对我的期望和叮嘱 当我年幼还不懂事的时候,经常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您姓门而我姓罗啊?爷爷总是告诉我:“你要记得我们家的根在台湾新竹,咱们家姓罗。”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跟我解释过原因。也许是我渐渐成长,也许是爷爷年纪大了更愿意回忆往事,这些年爷爷常常给我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也了解了爷爷达一一代老台胞的坎坷人生。  相似文献   

3.
傅丽萍 《世纪行》2008,(6):47-48
上个世纪60年代,在我孩提的时候,“爷爷”这个称谓,在我们家是忌讳莫深的——因为爷爷在台湾。  相似文献   

4.
覃蔚峰 《当代广西》2010,(14):16-16
3月28日,一封落款为“十分惦念你们的周爷爷”的信由百色市委转交到了田阳县头塘镇中心小学10岁小朋友李星洁手里。李星洁高兴得跳了起来:“周爷爷给我回信了!”李星洁说的“周爷爷”,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  相似文献   

5.
陈筠  赵楠 《两岸关系》2010,(7):21-24
“一样的大地,一样的天空,你我未来命运相与共……一样的血液,一样的光荣,心中拥有同是一个梦。”第二届海峡论坛开幕式“中华情·海峡缘”综艺晚会上,伴随着《同是一个梦》的优美旋律,来自两岸的可爱小朋友们,将海峡问这份深厚的情谊与长久的缘分,唱进了两岸民众的心坎里……  相似文献   

6.
3月24日晚上11点钟左右,睡梦中的我突然被一阵急促的铃声唤醒,蒙目龙中听出来是远在台北的表弟打来的电话:“表姐,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妈妈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刚刚离开了我们。”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呆了,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平静下来,叮嘱表弟,要好好处理老人家的后事。挂断电话后,我睡意全无,流着泪回想起二姑漂泊的一生。二姑是1948年随二姑父到台湾去的。她原本以为很快就会回来和亲人团聚,谁知随着蒋介石退守台湾,两岸交流中断,一条窄窄的海峡隔断了二姑的回乡路。那时爷爷已经去世,奶奶也已经50多岁,她和…  相似文献   

7.
刘可耕 《两岸关系》2008,(11):48-49
“多少次期待的画面,此刻已实现;这一次相约的地点,充满欢笑的脸……”10月4日晚,在台北“2008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活动营的惜别晚宴上,伴着《阳光海峡》的歌声,闽台两地快乐小天使们临别之际回顾起在台湾度过的6天参访、交流时光,难分难含,依依惜别。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我曾说过‘海峡多险阻,终会变通途’。如今,大陆和台湾之间把台湾海峡的险阻在谈笑之间化解掉,实现了大三通。现在我要说‘谁云海峡多险阻?东风一到,千帆竞发!”在2008年的上海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台湾观光协会会长、台北圆山饭店董事长张学劳,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可爱的祖国     
童年,我也曾听说过“祖国”二字,只是并不知道“祖国”是什么。一颗天真的童心总是好奇的。所以我攀着爷爷问,爷爷告诉我:“你就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我高兴了,跑出了家门,看看“祖国”是啥样。那时正值初春,草坪绿了,树枝发芽了。那些敲开祖国春天大门的精灵在微风中向我招手,江  相似文献   

10.
记得我曾经读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爷爷的一首小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余爷爷的笔下,乡愁变成了一枚小小的邮票,变成了思念的鸿雁、怀乡的信使。一枚小小的邮票,那多齿的方舟上,不仅抒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诗情,也满载着大陆少年的思念啊!   爸爸的邮册里,曾珍藏着一套《台湾风光》的特种邮票,那晶莹剔透、积雪不化的玉山,那湖光山色、四季不同的日月潭,那举世闻名的天祥大瀑布,…  相似文献   

11.
吴冠标 《台声》2023,(11):84-85
<正>“两岸家庭在泉州,台湾南投老公+福建惠安老婆+两岸丑萌宝宝,记录爱情故事和生活点滴,分享两岸好物及台湾人在大陆生活。”这是高睿旸给“海峡夫妇”写下的注脚,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幸福感。在抖音上,“海峡夫妇”已经有了一万多“粉丝”。高睿旸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不多,但氛围比较和谐。  相似文献   

12.
阎崑 《台声》2010,(10):62-64
陈季楠是我自第二届海峡论坛结束以来一直想写的另一位“大天使”,但是,待我真的要动笔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陈季楠找不到了。  相似文献   

13.
蔡怡 《北京观察》2009,(2):54-55
我出生在1947年的内战时期。小时候父亲对我说,1945年光复后,祖父随铁路部门从四川去了台湾.以后便杳无音讯,是他给你起名为“怡”,意为“心想台湾”.就是希望你心里记着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这个长房长孙。父亲早逝,因为爷爷这个“海外”关系,使我们兄妹不能参军.不能入团、入党.甚至连找工作都有困难。那时我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爷爷,真把我们全家害惨了。  相似文献   

14.
台湾之行     
“闽台一家亲”,我身处海峡西岸的福州,不少亲友生活在海峡东岸的台湾。对这个美丽的宝岛,我魂牵梦萦已久。乘着陈江会谈的东风,我以83之龄,于“大三通”尚未启动的2008年11月下旬即迫不及待地启程,在福建中国旅行社和台湾中国时报旅行社的接待下实现了宝岛之行。  相似文献   

15.
吴洪  黄鑫 《台声》2023,(11):91-92
<正>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5月30日,千余名来自海峡两岸的宗亲贤达、姓氏文化研究者欢聚鹭岛,共赴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之约。论坛延续“两岸同根闽台一家”的主题,以“中华文化共同根脉”为议题,从“血缘亲情”“文脉传承”“两岸融合”等方面交流探讨,共绘两岸同胞最大“同心圆”,共创美好未来。族谱对接见证血脉亲情“吃果子,拜树头。”编写族谱,就是为了饮水思源、不忘祖恩。在历届海峡百姓论坛上,两岸族谱对接活动都备受关注,它见证了两岸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相似文献   

16.
和晓 《今日民族》2018,(10):22-24
算算李伟思这家白族人从医的历史,自他爷爷开始已有三代。虽称不上是医生世家,但他家这三代人可真的与“医药”二字分不开。两个赤脚医生“我爷爷是赤脚医生,是最土的土医生。”赤脚医生这个词出现于上世纪60、70年代,用来称呼活跃在农村、未经专业医疗训练的农村医生。用它来形容李伟思的爷爷,再恰当不过。“爷爷怎么学的医我不大清楚,就知道当地农民生病了会找他看病。那时农村还会以物易物,爷爷给病人治好了病,他们就送给爷爷一些鸡啊、红糖啊。”  相似文献   

17.
洪鸿 《台声》2011,(12):16-23
如果说当年余光中这首《乡愁》诗,道尽了当年海峡两岸这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两岸同胞团圆的心中苦闷,那么今天,在这湾“浅浅的海峡”上空,已然架设了一座“宽宽的、畅顺的大桥”。桥的全称为:“亲情乡情两岸情之桥”;  相似文献   

18.
“比邻”若“天涯”钟汇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足迹遍及中国大陆的30个省、市、自治区之后,我朝思暮想的地方就是台湾,企盼填补自己在祖国”大地上的足迹空白。然而,在90年代之前,这只是一种“痴心妄想”。1986年,我到福建省采访时,海峡这边已是一派和平景象...  相似文献   

19.
陈筠 《两岸关系》2009,(6):12-15
在首届海峡论坛多姿多彩、热热闹闹的各场活动中,记者一次次目睹了两岸的笑脸,因海峡论坛而更加灿烂;两岸的双手,因海峡论坛而更紧地握在了一起….在首次“县市主题日”中,两岸县市长们亦是活跃互动,真是“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  相似文献   

20.
吴萍  项芳 《时代主人》2007,(7):36-36
“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的老毛病又犯了,奶奶每天做饭、洗衣,还要帮爷爷煎药、按摩,我有很多作业不会写,学习也退步了。我好想你们,想爸爸教我写作业,想吃妈妈做的菜,你们快回家吧,我会很听话,很乖,不惹妈妈生气。”9岁的小龙在电脑前断断续续地念着“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稚嫩的童声让网络另端的妈妈忍不住落泪,也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