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可以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科技支撑和决策服务.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到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再到2020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成渝地区作为继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城市群,其区域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分析研究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其协同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必要一环,也是探索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引领西部高等教育更高质量发展的必解课题.  相似文献   

2.
陈国富 《重庆行政》2021,(5):103-105
2020年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公共服务是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具体运营的微观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可以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便利的营商环境,也是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的重要环节.民营经济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力军.公共服务是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具体运营的微观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可以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便利的营商环境,也是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的重要环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重庆市委"一区两群"和四川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等重点任务落地落实,2020 年12 月2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同年12月31日,两省市发改委联合印发《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总体方案》.遂潼两地将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思想,抢抓机遇、积极行动,按照"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总体要求,加快推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助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带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夯实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下好先手棋,争当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为成渝地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和历史机遇。重庆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作出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并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精准贯彻落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重庆市开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切实增强责  相似文献   

5.
周旭 《重庆行政》2021,22(1):9-11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并亲自审定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把舵定航.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切实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努力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北碚绵阳携手合作,两地立足科技资源禀赋,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优势互补、产业发展协同联动,致力打造川渝合作的典范.在北碚绵阳两端合作的基础上,连通中间区域,以带状合作发展廊道经济,打造科创走廊,可形成成渝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板块,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0,(13)
正2016年4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明确提出以成渝发展为主轴,促进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核心引擎,共建世界级成渝城市群发展。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从"成渝城市群"到"成渝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又一次把成渝两地推到合作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7.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凝聚着川渝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共同愿望."一极两中心两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定了战略方位,赋予了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重庆市万州区、四川省达州市、重庆市开州区三地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激励三地精诚合作,协同打造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统筹发展示范区,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强支撑,做贡献;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统筹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8.
黄云辉 《重庆行政》2021,22(1):19-21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2020 年10 月16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时强调,要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打造"两中心两地",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严长安 《重庆行政》2021,22(1):48-49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质量生活宜居地.会议明确指出,要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成渝地区要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国家战略的落地,如何强化和整合成渝地区公共服务成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好局、起好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布局,至此,成渝地区上升为国家层面重点打造的经济增长地区。而如何联通成渝两地,更好地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发展,对地区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至关重要。在成渝两地互联互通的过程中,物理限制和数据孤岛是其经济圈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1.
龙青  高峰 《重庆行政》2021,(2):71-73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背景 古往今来,山水相连、人文相近、民俗相通的川渝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板块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川渝地区常住人口1149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7. 02 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8. 21%、7. 13%,无论是区位条件、人口、还是经济总量,在西部地区都具有领先优势,特别是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突出这两个城市的核心作用才能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进而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早在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1] ,明确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的又一区域重大战略,成渝地区发展迎来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11年建设成渝经济区,到2016年规划成渝城市群,再到2020年党中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成渝地区发展的定位不断提升、目标不断精准。荣昌地处成渝连接黄金结合点、川渝合作桥头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是荣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一、荣昌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成效显著荣昌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荣昌发展定位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这是站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跳出荣昌看荣昌提出的目标,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具体实践。三年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在过往成渝发展思路基础上的进一步精准发力,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一步聚焦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是成渝发展的新使命。中央有要求,地方有行动。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召开首次会议,两省市主要领导强调,"要尽快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月25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深入荣昌区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着眼全局,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2020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绵阳、南充、万州、黔江等8 个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更好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承接重庆主城区和成都市"双核"辐射,联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对推动成渝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开启了现代化新征程,描绘了宏伟蓝图,提供了行动指南.重庆市巴南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川渝两省市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聚焦"一区五城"建设,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与成都市温江区跨区域合作,推动两地协同发展,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作为、作出示范.  相似文献   

16.
卢红 《重庆行政》2021,(3):15-17
"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荣昌地处成渝发展主轴黄金联结点,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战场,有国家畜牧科技城、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和荣昌国家高新区等国字号"金字招牌",有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科研院校,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打造成渝地区科技创新桥头堡、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战场作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田贵虎 《重庆行政》2021,22(1):16-18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成渝地区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以及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让这片区域有能力成为"双循环"的核心枢纽区.对重庆市大足区而言,这是可遇不可求的重大发展机遇.大足地处成渝腹心,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桥头堡城市,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特色产业新高地和国际知名旅游地.全区上下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部署及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使命,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体现大足担当、展现大足作为.  相似文献   

18.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一年多来,垫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系列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结合重庆"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部署,围绕加快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建机制、强合作、谋规划、推项目,在毗邻兄弟区县的同向发力下,共同推动示范带建设开局起势、破局成势.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重庆市委把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作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庆路径,为全市各区县找准发展方位、把握战略定位明确了实践的方向。渝北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板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枢纽节点,将紧扣"努力成为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支柱、枢纽门户、生态样板"这一价值定位,加快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亲自谋划、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步打造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新时代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四川省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明确在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强化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成势.四川省达州市委把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使命,明晰了在新起点推动达州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也为大竹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四川省大竹县作为"双城圈"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达州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融入"双城圈"和"示范区"建设,奋力打造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和开放合作"两个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