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采访,作为为进行军事报道而访问知情人物、搜索各种材料的社会活动,是新闻采访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其它新闻采访多有共同之处,必然要受到新闻采访共向规律的制约。只有掌握了新闻采访的普遍原则和基本方法,才能搞好军事采访。但是,新闻采访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其方法原则也要随着认识客体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军事采访活动绝大多数是在军队这个执行特殊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内进行的,军事记者穿行在金戈铁马之中,奔走在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记者"走进广东珠三角,寻找创业家乡人"采访调研报道之三"这是一次独特的采访,也是一次收获巨大的采访——全程都是用"现炒现卖"的容县白话采访,采访对象全部是在广东珠三角创业的容县杨村镇一群大老爷儿们,一行6天,感觉是回到了容县采访,而不是身处商业高度发达竞争无比激烈的珠三角地区。"——摘自记者的采访日记  相似文献   

3.
杨天陶 《理论月刊》2006,(7):131-132
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在新闻采访中其实存在着两种真实,即讲述真实与客观真实。新闻采访追求的是客观真实,但我们往往以采访对象讲述的真实性作为替代品,针对这种现象,文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例子展开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闻采访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立 《两岸关系》2003,(7):44-48
采访陈佐洱副主任有点 出乎意料的顺利。原 以为他工作繁忙,采访他恐非易事。但陈佐洱在了解记者采访的目的后,爽快地答应了。在非典肆虐北京的一天下午,记者“全副武装”如约前往。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前夕,在襄城县政协赵连群副主席的热情协助下,记者如愿采访了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耿谆。采访虽然短暂,但在我从事新闻工作35年以来的无数次采访中,这次采访是最令我感动,最刻骨铭心的。  相似文献   

6.
正算上最新采访的比利时驻华大使,作为记者的我,已经采访了20名驻华大使了。想想采访第一位驻华大使的紧张忐忑到现在的从容不迫,整整历时五年。其实这个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难。各个驻华大使馆都会有官方的联系方式,只要用正式的函件与他们联络,基本上驻华大使都会乐于接受你的采访。不过,接受采访是一回事,采访好则是另外一回事。第一次采访的驻华大使是希  相似文献   

7.
车振宁 《人民公安》2008,(16):14-17
“中国兑现奥运申办承诺,以开放的姿态应对全球采访奥运会记者,不仅按照奥运会惯例给外国记者来华采访携带采访设备入境和简化签证程序提供便利.而且修改完善了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次独特的三地采访,时值“八一”建军节,我们在北京“阅兵村”采访了“好战士”孙征,在山东日照和革命老区临沂采访了他的家人。这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家庭,姓孙,百家姓中排第三位。  相似文献   

9.
李力 《当代广西》2009,(5):10-11
“这是一次独特的采访,也是一次收获巨大的采访——全程都是用“现炒现卖”的容县白话采访,采访对象全部是在广东殊三角创业的容县杨村镇一群大老爷儿们,一行6天,感觉是回到了容县采访,而不是身处商业高度发达竞争无比激烈的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0.
(采访烟台市残联理事长徐崇旭。是在2002年6月8日的下午。采访之前,我先注意到了两个不合“常规”的细节:一是徐理办公室门上挂的不是“理事长”的牌子,而是“接待宣”;二是在我采访徐理时,他还请来了市残联的于坤副理事长和宣文部的王新和主任。这两个细节,直到我结束采访后,才理解了其中蕴涵的深意……)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记者到江苏泗阳采访公选最差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的新闻,采访中的遭遇,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已有15年了,采访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情。尤其是2003年3月到江苏泗阳采访中所受的遭遇,至今令人难忘。2003年1月6日,江苏泗阳县在国内首次公选最差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差政府官员是怎样评选出来的?人们对此有何看法?3月10日,受领导指派,我专程赶赴地处江苏西北部、人口116万的贫困县泗阳,进行了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2.
在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的每一天里,死亡和灾情的惨烈都让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压抑,这种压抑让我在四川的日子里心情异常凄冷,眼眶总是湿的,但离开四川的那一天,在华西医院的采访拍摄,却让我的这次采访有了一个温暖的尾声。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素材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采访作为一种社会交往,自然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流。因此,认真研究采访活动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并加以适当调节、矫正、诱导、沟通,将有助于促进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采访水平的迅速提高。本文试就上  相似文献   

14.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1,(10):22-23
今年的教师节,记者在即将喜迎60华诞的高等学府——华东师大采访,接受采访的是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此次采访,缘自他在浙江大学东方论坛的演讲:从“中国问题”到“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刘隽 《台声》2011,(6):74-74
5月18-24日,“聚焦中原经济区——河南行”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河南。在7天的采访中,两岸记者先后对郑州、商丘、周口、漯河、焦作等地进行采访。通过实地采访,两岸记者们亲身感受到河南处处皆是历史,发展翻天覆地。正如台湾《工商时报》记者吴瑞达所言,河南的发展给人一种全新的震撼,真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环境下,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出现了许多与过去不同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该从改变观念、调整采访策略、开展协调采购、建立科学的文献资源评价标准、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和改善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使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7.
臧凤梅 《传承》2013,(12):117-119
在网络环境下,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出现了许多与过去不同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该从改变观念、调整采访策略、开展协调采购、建立科学的文献资源评价标准、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和改善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使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孙晓彦 《青年论坛》2002,(6):102-103
新闻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 ,同许多实践工作一样 ,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 ,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在宏观论述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采访过程的具体环节 ,从而阐述“采访是一门艺术”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19.
人物采访,既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采访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认为,刻划人物的形象与揭示人物的本质是辩证的统一。文章主要从人物的个性出发,论述了对人物的情节、细节、语言的采访方法。为采写出带有独特的人物个性、鲜明的时代典型的稿件,作者阐述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采访即用全感采访的操作方法。运用全感采访方法的意义在于:对人物进行采访,易于挖掘典型人物、易于揭示人物的本质、易于让读者发现记者所要展示的时代主流。本文对搞好人物采访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20.
陆蕴佳 《前沿》2003,(7):115-117
本文阐述了网络书业的涵义及其评述 ,并提出了在网络书业环境下图书馆文献引进工作应在充分了解网络出版、按需印刷、网上书店对文献采访影响的基础上 ,调整过去的采访手段 ,建立网络采访模式 ,遵循数字化和实体文献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