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国宏 《中国减灾》2012,(1X):46-47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工作关系,我曾在国外过了三个春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的不同,在国外过"春节"较之国内也就有了千差万别的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国内,放爆竹是过春节的重要元素之一,而在英国却听不到爆竹的声响——不要说伦敦的商家店铺里买不到爆竹,即使买到了,也不能燃放。这边爆竹刚刚响起,那边警察就跑过来了。英国人把新年作为  相似文献   

2.
宋代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过长年酿造的淳厚的味。春节关联着我们的民族情感,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由此,春节已成为我们文化的胎记。  相似文献   

3.
王秀真 《半月谈》2004,(2):50-52
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特别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它不仅深受本民族的重视,还成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共同节日。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许多人却逐渐感到春节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以后的春节还会不会是中国人隆重的节日?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的民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教授。  相似文献   

4.
图说     
回归春节因为简单,所以快乐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许有人说,年味儿越来越淡,或者有一天会可有可无;也许有人说,过年就是劳命伤财,疲于应酬。但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春节情结,浓得化都化不开。也许是因为心底的牵挂,也许是祈盼理由最为充分的相聚。  相似文献   

5.
当洋节日在中国过得热火朝天,日渐式微的“春节”是不是真的到了需要“保护”的地步?面对年复一年的吃吃喝喝,面对日渐失去“年味”的春节,我们又该拿什么来拯救  相似文献   

6.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春节也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春节期问的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与观念,而且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饮食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7月21日,湖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批准了《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武汉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决定》。根据该决定,武汉市7个城区除春节期间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些城区的农村地区,经区政府报市政府批准,可暂不列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其他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由区政府确定。这标志着在该市实施了12年的“禁鞭令”有了重大变化,武汉也成为继北京等地之后又一个“禁改限”的城市。北宋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我国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除了电视剧与气象、新闻,观众最注意电视里的什么?当然是主持人!主持人里大家最关注什么?当然是漂亮再有一定才能的女主持人!  相似文献   

9.
回归春节,就是回到我们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快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的习俗源自何时,人们已经很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4,(3):17-17
春节期间,琼州海峡又“不出所料”拥堵了,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俗语说:"过个大年,忙乱半年,正要消闲,赶上种田"。中国传统的春节就是这样既丰富又丰满。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老百姓习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民谚中说"百节年为首"。千百年来,在民间过春节的方式和习俗也是最丰富、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就像是一台热闹的大戏。  相似文献   

12.
于靖园 《小康》2023,(3):32-33
<正>促进消费恢复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多地举办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可以有效调动人们的消费热情,有利于消费市场稳定复苏。周末带孩子去龙潭湖的冰雪节吗?今年年货买些什么?新的消费券领了吗?这是2023年春节前频繁出现在北京80后女生春晓的微信群里的问题。“最近大家都在关注过年、年货、节日和优惠。”春晓说,现在可以堂食,各大公园、商场的进出政策都放松后,她和亲戚朋友们最关注也最想做的就是—找个地方去消费。  相似文献   

13.
刚过去的2月里,多数中国人度过了一年中最有盼头、最有兴致也是最闲适的一段日子——作为中国人,谁能对春节无动于衷呢?而这段时间,网民最关注的话题也都与春节有关,对央视春晚品头评足自然是少不了的,而对烟花爆竹是否该禁等,也是婆说婆有理……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3)
<正>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似文献   

15.
1999年3月19日,《新疆石油报》登载了这样一封信:“编辑同志:老汉我已丧偶8年,春节前,我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及单位开的婚姻状况证明去领结婚证。没没想到,区民政局还要前妻死亡通知书。我的天呀,8年了谁还去保存那个东西?再说婚姻状况证明书上的婚姻状况一栏,清清楚楚地写着‘丧’字,这说明已是丧偶,另外户口本子也清清楚楚登记的是两人(我和我儿子),这还要什么死亡通知书吗?……本来打算在春节办事,也只能等春节过后再办了,老汉我再婚领证为何这样难?……”据查:老人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那么,看来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1983年开始,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守岁时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除了在春节当天直播,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会不断进行重播。其中的优秀节目,更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通过各种大众传媒手段反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然而,在春晚节目的传播过程中,也出  相似文献   

17.
在新加坡,农历春节无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气氛最浓厚的节日。圣诞节一过,大街小巷和商业区就换上了中国传统的春节盛装,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年画也贴了出来,一片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读者,知道什么叫“等路”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特别是在热闹红火的中国传统春节,在家的哪一个不盼望在外攒钱的亲人早点回家团圆?父母牵挂儿女,儿女惦记父母,弟妹思念哥姐,于是乎,此时家门口的路就成为一块被亲情踩踏的热土,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因特网?身处于信息时代,最时髦的话题就是“上网”。那么“网”是什么,什么是“上网”?“网”上有什么?“网”指的是国际互联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因特网,即Internet。它是集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国际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因特网上每一台计算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不管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上的计算机,也不管是MAC机、IBMPC机或是SUN的工作站,在因特网上传输和共享信息时都享有同等地位。您可以把因特网看作一个全球性的博物馆,一个无比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它由虞舜兴起,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07年春节被列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春节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它是现代中国人深层的心理需要、精神需要,还关涉着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创新问题。传统春节是中华民族一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