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完成综合治理开发面积540多万公顷,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但是,目前我国仍处在严重的沙漠化威胁之中,沙漠化面积每年在扩大。由1994年前的每年2460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43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边陲,总面积 27万平方公里。近代由于人类活动增加,现在全盟沙漠化土地面积 22 23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 82 3%,占自治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25 6%,且沙漠化面积每年以 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是关键,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阿拉善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特殊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屏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仅对本地区的生存发展、经济振兴、交通运输、国防航天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涉及到西…  相似文献   

3.
《前沿》2009,(3)
一、成果形式:本成果属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重大)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G2000048705)"的部分成果。二、主要内容目前,沙漠化研究从其发生、发展、评价及监测等方面展开,已取得相当研究成果,但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尚属空白,这个领域的研究不但是沙漠化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沙漠化防治实践的需要。有鉴于此,本系列研究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沙漠化成因和机理沙漠化的形成有脆弱的自然条件作基础,也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土地施加的扰动,更有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在库布齐沙地的丘间低地上营造片林, 固定沙丘。新华摄目前,地球上受到沙漠化威胁的面积达三千八百四十馀万平方公里(其中亚洲占百分之三十二点五),而且,全世界的沙漠化还正以平均每年扩张五万至七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着。在一九七七年,联合国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世界沙漠化会议上,有关中国防治沙漠化的经验,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在中国西北、华北的北部和东北的西部(俗称  相似文献   

5.
数字     
沙漠化危害:2000年4700亿国家“沙漠化”973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沙漠与沙漠化》大型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为7000亿元,其中,包括沙漠化在内的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约为4700亿元。中国的环境屡屡出现问题,除了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还不够高之外,无法可依是第一大制度缺失。报告称,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已将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环境审议制度化,但至今中国尚没有关于综合决策的法律规定。农民工收入:500-800元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在收入方面,被调查的农民工其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  相似文献   

6.
叨民 《中国减灾》2007,(5):10-11
2002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最大的湖泊查干诺尔干涸;2004年,河北省坝上最大的湖安固里淖干涸;2005年,河北省张北县20多个湖泊相继干涸……这些现象都是沙漠化延伸的迹象。而在甘肃的民勤和敦煌,沙漠化的脚步也越走越近。  相似文献   

7.
关于沙漠化发生的原因,最初人们认为是由于气候干旱所造成的。特别是六十年代末非洲萨赫勒发生的干旱沙漠化,更加强了这种认识。然而经过长期的仔细的观察分析以后,科学家们改变了看法,发现气候干旱只是造成沙漠化的条件,却不是主要原因。真正导致沙漠化的原因,是人类种种破坏森林植被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8.
社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所谓人文教育,也可以叫社会科学教育。社会科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等等。如果说科学教育是以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的话,那么,人文历史教育就是——精神情操的陶冶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甚至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人文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并不是人文专业的学生或专业人士才需要,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需要。就像只顾掠夺性开发、不注意保养的草原有可能导致沙漠化一样,忽视人文科学教育的后果也有可能导致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沙漠化以及社会的功利化。对广大青少…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8,(5):61-61
李长久在2008年第1期《领导文萃》上载文称,据联合国有关机构估计,全球每年砍伐森林1300万公顷,沙漠化迅速扩大,在全球60亿人口中有将近1/5受到荒漠化的直接或间接威胁。到2025年,与1990年相比。非洲可能失去2/3的可耕地,亚洲可能减少1/3和南美洲可能减少1/5的可耕地。全球44%的死亡事件与污染有关;全世界80%的疾病、50%的儿童死亡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近年来,有关国际组织举行过不同层次的会议,分别讨论了森林保护、防沙和治沙、开发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等问题,旨在改善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0.
曾记得土地沙漠化问题令世人震惊,在世界环保大会上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在我国,防沙治沙一度掀起高潮,土地沙漠化已得到根本性扭转。但是,另一种沙漠化现象却在很多地方继续“滑坡”,这就是来自“文化沙漠”的警报—— 尴尬无奈的新华书店 书店,一个让文化人感到亲切、令无知者倍感圣洁的字眼。从某种角度来说,书店的繁荣与否,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化、文明程度的窗口和文化形象的象征,而书店陈列的图书又可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风貌和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书店,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人们的精神风貌,甚至体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每年从地表和地表深处开采出巨大数额的矿石和围岩,改变和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使地质环境不断地改变和恶化,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当前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06,(9):37-37
西班牙巴塞罗纳那大学的科学家在参加一项国家合作研究中,通过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对植被的影响,得出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降水增加可以通过重新造林恢复半干旱区域的植被。在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由于过度砍伐和放牧等原因,导致了树木覆盖区和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丢失并带来全球沙漠化趋势。每3-6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可以给拉丁美洲太平洋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相似文献   

13.
裘山山 《人民公安》2010,(17):63-63
作为一个在地球上生活了半个世纪的人,对所处的环境,肯定是非常关注的,一关注,就不可避免地感到忧虑:高原草原的沙漠化.江河湖泊的千涸.植被的大肆破坏,土地的深度污染,等等。这样的忧虑很深很真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影响到我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固沙保土植物对沙漠化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国外研究显示,在某种特定的降雨量范围内,以特定形状分布的植被带和贫瘠的土地已趋于稳定,现有的多年生植  相似文献   

15.
从沙尘暴成因看河西走廊以至甘肃全省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尘暴愈演愈烈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每分每秒地加剧恶化。我们不愿看到,今天的河西会重蹈丝绸古道上曾经繁华喧嚣的楼兰、且末、精绝这些古国名城的覆辙而在地球上永远消失;我们不愿看到,在沙漠化的推进、沙尘暴的侵袭下,西北告急,华北告急,东北告急,中华民族告急。我们正被日益猖獗的沙尘暴逼在了没有退路的边缘。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催生以色列奇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郁佩 《群众》2011,(1):30-30
一个在2000年间一直被驱逐的民族,一个占地2.78万平方公里、严重缺水、土地贫瘠、沙漠化严重,仅有710万人口,并时刻面临战乱威胁的袖珍小国,却在短短的62年中,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出经济发展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两倍以上的成就,成为世界科技、军事、农业强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20880美元。这,就是以色列国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催生出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右玉县位于晋西北塞上一角,毗连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处潜在沙漠化高寒地带,国土面积196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89.5%。年平均气温3.6摄氏度,无霜期不到100天,总人口10.6万。就是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县、穷县,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千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就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进而奔向富裕和文明。  相似文献   

18.
阿遥 《北京观察》1999,(3):30-33
沙海居士与沙漠考古古人慨叹沧海桑田的变化,往往带着些许赞赏的情绪,殊不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一旦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地方,原先生长着绿色的植被,后来却被流沙掩埋,变成了不毛之地。这个变化过程叫做沙漠化。以往的沙漠研究者认为,沙漠化是由于干旱、多风等自然条件造成的,尽管他们也发现一些人为影响的因素,但是无法计算出量化的概念。这时,一位考古学家不经意间一脚踏进沙漠,从事起一项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沙漠考古,并提出一个重要论断:“沙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  相似文献   

19.
一、材料一:1996年,我国人口为 12. 24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比发达国家人口总和 11. 7亿还要多。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为 2‰。,我国为 11‰。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发展;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综合治理主要是对内蒙古阿拉善盟、乌海市和巴彦淖尔市境内的沙漠化土地的生态综合治理。我国八大沙漠中的三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分布在这一区域,三大沙漠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统称为阿拉善沙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