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志愿服务活动是促进高校学生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成长成才的重要方式。基于高校学习型志愿服务组织以学习和发展为主旨、以系统思考为核心、以开放和交互为基础的特性,创建高校学习型志愿服务组织在导向上必须以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为目标,以形成共同参与的决策机制为手段,以发挥专业服务的内在潜能为关键,以塑造持续学习的团队文化为核心,以构建开放运作的服务系统为落脚点,在创建策略上应实施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项目立项机制,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如何结合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学生党建平台,加强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亟需探索的新课题。本文以滨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以志愿服务为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搭建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着力构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助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类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增多,高校学生已经成为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面对高校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管理不完善、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科普志愿服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当前高校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进行了深入探索,从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健全服务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科普志愿服务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学习是具有服务学习内涵的志愿服务,其不是纯粹的志愿服务,讲究无私奉献,也不是纯粹的服务学习,以学习为最终目标。其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体,是服务与学习并重的高校志愿服务模式。高校志愿服务中单纯的志愿服务行动将逐步向服务—学习并重的具有服务学习内涵的志愿服务学习发展,这是未来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探索、开设具有服务学习内涵的志愿服务课程将是未来高校志愿者组织值得探索的实务,也是提升自身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引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服务社会、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大学生自身素养的重要方式,得到了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们的高度重视。不过当前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志愿服务组织方式的行政化、志愿服务目的的功利化以及服务形式的非常态化等异化特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异化行为的改变需要减少志愿服务的行政化组织方式以推动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消解志愿服务的工具化,推动志愿服务的非功利化,重塑社会信任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培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高校二级学院为例,通过访谈调查、参与性实践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总结梳理,分析了志愿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提出新期望、新要求。进入新时代,要把握新的发展契机,深化发展高校志愿服务,注重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结合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志愿服务思想引领、人才培养、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成长成才、网络育人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2)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公益事业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对志愿者的社会期待值也不断增高,在社区服务、基础教育、儿童保护、社会救助、农林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在这一契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剩余资源,发挥个人能动性,参与到志愿者群体中,并以高校为单位,以相同志愿爱好为连接,组成大学生志愿服务构架体系,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化发展现状,进行前景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志愿文化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高校培育志愿文化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高校志愿文化包含志愿精神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志愿环境文化等内容。新时代培育高校志愿文化,应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强化志愿文化的精神内核;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志愿文化的内在认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文化的实践平台;优化志愿服务环境,深耕志愿文化的培育土壤。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即各类大学生志愿服务,其作为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时期,探索大学生志愿工作"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十年的志愿服务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以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常态化为核心的"四化"志愿服务建设,探索大学生志愿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志愿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从以提供服务为主逐步向侧重育人方向转变.目前,高校志愿服务育人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志愿服务工作与育人目标脱节,阻碍育人功能的发挥.本文从新时代志愿服务育人体系的内涵和价值出发,针对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育人体系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探索高校...  相似文献   

12.
正邹平县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结合创城工作实际,在志愿服务方面做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一是规范招募注册。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由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以"志愿云"系统为平台,及时发布志愿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群体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志愿精神的新时代意蕴,是高校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培育志愿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前提。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大学生进步性社会意识和公益性社交活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向同行,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志愿精神的利他性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高度一致,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高度一致,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高度一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6,(1)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作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着整个活动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纵深发展。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志愿者组织机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在职人员比例相对较低,经常是为某一活动临时招募志愿者,而在志愿服务发达的国家,几乎在各个专业领域都有长期稳定的志愿者。本文将主要阐述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归纳出高校志愿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青团》2023,(5):70-7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从政府、群团组织到非政府组织都在致力于推动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时至今日,尽管志愿服务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为人们所乐见,但始终存在社会力量参与疲软的问题。为更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以浙江省嘉善县的志愿服务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疲软的内在原因,并尝试探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袁克敏 《奋斗》2013,(2):59-60,61
正我省社会志愿服务已有十多年的实践发展,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以《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的重新修订为标志,我省志愿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刻的层面不断拓展深化,正在成为服务党和政府工作、服务社会民生大计、服务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事业。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认识其现实意义,深刻认识阶段性发展特征,深刻把握未来发展走向,按照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要求,努力实现志愿服务健康可持续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广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作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有效渠道。近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师生青年志愿者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弘扬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为宗旨,努力打造"大医精诚青春志行"中医药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项目实施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8.
继承奥运财富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郭新保 《前线》2009,(6):43-4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并指出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人类前进的脚步迈入21世纪时,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来,志愿者是一个亘古就有的社会现象,但是,此前的所有志愿者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志愿服务都是个人行为,而20世纪后期以来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则是以组织化的形式出现的.过往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即使发生在了陌生人之间,作志愿服务活动选择的一方,也是以熟人的心态、文化及精神去提供志愿服务的,而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志愿服务却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与以往根本性不同.新型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预示着人类社会治理的变革,或者说,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已经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一项内容.因而,我们需要在社会治理变革的意义上来认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2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F0003-F0003
“两项计划”是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我国西部计划和我省欠发达地区基层计划的简称,旨在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和省内欠发达地区基层从事为期一至三年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疆、西藏等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