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对强暴”的历史观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的史学思想,它贯穿于《史记》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述中。它虽然超出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正统史家的非难,但这正是司马迁思想闪光的精华所在。围绕“反对强暴”的理念,司马迁在书中确立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勇于抗暴的民族精神。它对后人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养女性的积极主体意识,是国家实现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构建融洽、和谐两性关系以及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必需.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主客观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制度,正确认识和引导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过程中的困惑与迷失,以期推动女性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群体意识的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公安院校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安院校学报编辑来说,主体意识应该包括相对于学报和栏目的主体意识、相对于作者及其作品的主体意识、相对于院校科研的主体意识和相对于公安学术的主体意识。目前,公安院校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还相对薄弱,应加强信息化、规范化和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编辑专业素养和公安学术素养,确立现代编辑意识,掌握高科技编辑技能,为公安学术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从分析<史记>体例入手,高度评价<史记>"虽殊古式,而得事序",反映出其撰史"得事序"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刘勰认同我国古代史家秉笔直书的传统,称赞了司马迁<史记>的"实录无隐",并从理论上将其上升为撰史的原则;但另一方面,刘勰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依经"、"附圣"、"尊贤隐讳",这又使他的"直笔"原则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论的主客架构作为一种场域性的存在蕴涵了强性的场域意识与关系性旨趣的有效性.其历史性的意义在于,客体向度中,客体由对主体的深层抽离消弭中自觉性地展现身体主体本质的有效性.在一定意义上,它实为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内在建构的意谓过程.  相似文献   

6.
试论当前盗窃机动车犯罪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市的盗窃机动车案件日益增多,被盗机动车数量总体居高不下,盗窃机动车犯罪比较严重.此类犯罪的特点主要是:犯罪主体团伙化;犯罪活动职业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时间具有选择性;犯罪地点具有相对集中性;销赃专业化;犯罪主体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作案过程快速化.对此,我们应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和对策,有效开展盗窃机动车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于公安院校学报编辑来说,主体意识应该包括相对于学报和栏目的主体意识、相对于作者及其作品的主体意识、相对于院校科研的主体意识和相对于公安学术的主体意识。目前。公安院校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还相对薄弱,应加强信息化、规范化和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编辑专业素养和公安学术素养,确立现代编辑意识,掌握高科技编辑技能,为公安学术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是一个封建历史学家,他写史的目的是为了宣扬汉家一统的威德,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进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其所撰的<史记>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9.
谢玉梅 《工会论坛》2003,9(6):124-124
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学机会;以学生为主体,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学生为主体,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事主体制度的历史演变在形式上主要经历了由家族到个人再到自然人与法人并存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市场主体.民事主体的传统判断标准也受到新标准的冲击.民事主体二元结构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合伙在内的第三类民事主体的形成与发展适应了现实生活的需要,民法典应赋予其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