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发布《绿皮书》,这在中国还是件新鲜事.这不仅引起了许多企业家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重视.从最近"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上海溶剂厂绿皮书》发布会"上正式发布的《上海溶剂厂绿皮书》中我们看到,与大多数企业一样,上海溶剂厂既有她不平坦的历史,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正努力开拓新的前程.这里,我们刊登了《绿皮书》中的管理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逝世的著名党史专家龚育之先生,于2002年的一天,专门打电话委托中央党校的一位校领导,请他帮忙开个"后门",代其找一找教育部领导,请不要提拔他的儿子,"还是留在大学做学问"。党校领导听后感到既惊讶又为难,说"这要影响你儿子的前程呀"。龚温和地说:"当大学老师是很好的前程。"这件事以后是如何发展的不再细考。只是说,从两人简短的对话中,让人看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前程观。  相似文献   

3.
我国青年研究要有大的发展,首先对近十多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现状必须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和估价。应该承认现在是建国以来青年研究的最好时期,其间的研究成果不可谓之不“丰”,然而真正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成果却寥若晨星。审视近十多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在青年研究成果“繁荣”的背面,却潜藏着深刻的研究弊端。这里择要概括和分析如下: 青年研究的弊端表现之一是研究的时髦化对我国青年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恐怕还没有一种完善的研究理论和模式能对当代青年教育加以说明与解释。研究理论的落后或贫困有两种补救的方式:一是迅速调整自己的研究视  相似文献   

4.
布加勒斯特专电 联合国根据罗马尼亚的倡议,宣布一九八五年为国际青年年。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和开展庆祝国际青年年的活动。尼库·齐奥塞斯库是联合国国际青年年咨询委员会主席。最近我采访了他。他在书面答问中阐明了国际青年  相似文献   

5.
我们向读者介绍一位为搞好社会主义事业,而立志改革的有识之士——陶铜仕。他是一位年近六旬、身有残疾的老干部,现任重庆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党委书记。 改革的路是极不平坦的。有障碍,有风险。但陶铜仕毫不畏缩,以大无畏的精神开拓着新的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6.
最近到上海旅游或出差的人,差不多异口同声地说,如今的上海青年,变得更加俊俏健美,更加活跃开放,更富有八十年代青年人的朝气!这些议论并非是夸张之词,而是反映了实实在在的事实。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发展,上海青年,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3,(4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经15载的艰辛跋涉,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较之改革初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下一步采取何种方式推进以及把握哪些重点……为解答疑问,本刊记者请正在参与国家改革总体规划与方案设计工作的著名青年经济学家范恒山,向我们的读者谈谈他的看法。改革的基本现状当记者问到如何判断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现状时。范恒山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叫做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勤奋开拓、锐意进取,反映了八十年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但对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正如鲁迅所说的,青年“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当代青年的心理也不是清一色的,以进取心占主导地位的同时,还在相当部分的青年中存在着依賴心理,主要表现在: 一是懶于思考,思想上依賴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体制改革正由农村向城市发展。中国的社会由此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这种变动反映到人们头脑中,往往表现为对率先投身改革的青年发生种种争议。这种针锋相对的争议几乎贯穿改革的每一步。参加改革的青年,多数在争议中夺得了胜利,也有人被这些争议淹没遭受挫折。因此有人认为,改革不仅是体制的变化,而且是观念的冲突。那么,这些争论究竟反映了什么思想冲突,特别是对青年的评价与要求上有何分歧,研究这些将有助于排除改革中的思想障碍,支持青年投身改革的事业。为此我们在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广东、陕西、四川、山西、山东、福建等十个省市向二十二个参加改革的青年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作为一代伟大政治家,在领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政治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领导经验,体现出高超的政治领导艺术。他把政治继承与政治创新、政治原则性与政治灵活性、政治焦点与政治全局艺术地统一起来,不断开拓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企业青年员工的需要特征与激励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采用《企业职工需要问卷》 ,对重庆市 7家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青年员工 (包括科技人员、生产工人、管理干部和市场开拓人员 )的需要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追求福利待遇的满足是企业青年员工的第一需要 ;企业青年员工较中老年员工、男性青年员工较女性青年员工、高学历青年员工较低学历青年员工有更强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2.
对于当代青年,人们褒贬不一,评价各异。有“迷惘的一代”的论断,有“垮掉的一代”的结论,也有“思考的一代”的赞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了解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更好地培育一代新人,我们对郴州地区纺织厂和鲤鱼江电厂青年的情况作了综合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青年与改革改革,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对青年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青年的态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改革对青年的观念变化、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青年的反应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团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153名青年进行了心态调查。调查表明,当代青年面对奔涌而来的改革,呈现出一种互相矛盾、纷繁复杂的心态,使人扑朔迷离。这主要表现在青年对一些改革事物的评价和自我心理指向上。在对改革后生活水平的评价上。71.9%的青年认为“有所提高”,19.6%的青年从物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的陈独秀,在党未成立之前,就已经认识到青年的巨大作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他在德、智、体等方面大放异彩的青年观。陈独秀的青年观对20世纪初期的青年成长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今的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曦言 《各界》2022,(3):6-11
爬进暖气管,他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1954年,黄建新出生于陕西西安南院门卢进士巷中的一个干部家庭,他是家里第一个孩子.一年后,弟弟出生,两人就在这个普通却温馨的四口之家里相伴成长. 1970年,16岁的黄建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到甘肃武威的空军飞机场里做地勤.当他整理好行装,即将奔赴前程时,也许不会想到,改变自己未来人...  相似文献   

16.
楚庄 《民主》1998,(10)
历史关头号召,除奸荡寇檄文。天下归心民踊跃,党派群星仰北辰,指针共遵循。西柏坡聆论析,滨江城细咨询。共议政协新构架,建国宏敌征教陈,长期许共存。五十春秋寒署,历经圃缺阴晴。风雨同舟更共济,破浪扬帆方向明,团结最精诚。记取光荣历史,优良传统继承。进取开拓跨世纪,小平旗帜导前程,共图再振兴!风雨同舟 继往开来——纪念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号召,为建立新中国奋斗五十周年@楚庄 ~~  相似文献   

17.
全国城镇青年从业于集体企业而迅速成材的现象,已引起了不少人的重视。研究青年问题,探讨青年成材,在现阶段重视对集体企业中青年迅速成材的内外在因素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能体现出我国体制改革方针和政策的优越性,而且能开拓当代城镇青年成材的广阔途径。本文是笔者一点不成熟的粗浅看法,愿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三结合”就业方针提出后,全国已有一千多万城镇待业青年就业于集体企业。更为可喜的是在这些青年中,已有不少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内  相似文献   

18.
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和震动。心态,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反映,对社会改革也必然作出迅速的“反馈”。 (一) 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青年的心态总的来说是从封闭稳定型向开放变动型转变。几度春秋,几经惆怅。“两极”分离,“两道”拥挤,“两化”升温,“两型”转体,清楚地建构出当代青年政治、择业,交往、婚恋心态的整体模型。当代青年的政治心态随时代变革而全面震颤,他们的政治意识明显演裂成两个极端——高涨与滑坡。毛泽东重新走进青年的精神世界。回首往事,毛泽东这个名字对于这一代青年学生来说显得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从父兄的谈论中,一百遍、一千遍地听说了这个名字。他的丰功伟绩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灌输于青年头脑中。改革时代的政治风雨冲淡了毛泽东的画面,对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吴冰 《学理论》2013,(12):154-155
共青团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做好基层电信企业共青团工作,为企业储备青年人才,真正实现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电信企业共青团组织面对的重要研究问题。分析了基层电信企业共青团现状,提出了基层企业开展共青团工作要抓住育人的主线,建立自己的骨干队伍,开拓育人的环境。在业务和思想上高质量地培养青年人才,使团组织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法院对江西万载县株潭镇原党委书记晏志平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他受贿34万元,判处有期徒刑15年。晏志平在剖析自己犯罪的原因时说:“我在株潭是父母官,我为人民做了一点事,为企业做了一点工作,人民、企业像儿女孝敬父母一样对待我也是应该的,我是可以不推辞的。” 正是这个他认为“理所当然”的理由,使他“理直气壮”地让他管辖的企业厂长、部门负责人,像孝敬父母一样给他进贡,他心安理得地一一笑纳,终于在接受“孝敬”中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对于这个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