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3月17日,习主席以及其他中央国家机构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的宪法宣誓,具有重大的政治与法律意义,即充分的政治自信、坚定的法治信念以及庄严的宪法承诺。宪法宣誓不仅将宪法精神外化于形,更求内化于心。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宪法宣誓入宪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宪法信仰、养成宪法思维、运用宪法方法、加强宪法实践,真正做到通过宪法宣誓推动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2.
正在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前,各地不乏先行先试的探路者。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各省的实施办法,从今年1月1日开始,向完法宣誓统一"格式"。从2016年1月1日起,从无论是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还是基层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都要公开向宪法宣誓。宪法乃九鼎重器。如何真正通过宪法宣誓对特定的公职人员形成法律和道德约束,有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3.
冯玥 《长江论坛》2018,(2):10-13
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最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向人民进行庄重承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蓝图的实现。从宪法宣誓的价值意蕴来看,其彰显宣誓人对宪法至高无上地位的尊重,传达出任何人无论其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要受宪法约束的理念;从宪法宣誓的法条逻辑来看,宪法第二十七条的三个条款之间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共同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制度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坚定的宪法信仰才能更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从宪法宣誓的信仰铸就来看,应当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职行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设立"宪法日"与确定宪法宣誓制度。这是建党以来第一次通过仪式的表达来体现宪法文化,在全民族层面上培育宪法精神和树立宪法权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中国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实施宪法宣誓制度。法律仪式能够强化宪法的神圣性,增强宪法认同感,推动宪法信仰确立。因此,需要规范法律仪式,普及法律仪式,创新法律仪式,以此培育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5.
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元首及高级公职人员在就职前向宪法宣誓效忠的制度,包括宣誓主体、宣誓内容、宣誓程序等要素。梳理外国宪法对宣誓制度的规定,宣誓对全社会普遍尊重宪法起到重要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宣誓实践,但较为零散,因此当前我国迫切需要从地方的个别性宣誓实践发展为统一的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郑晓军:莫使宪法宣誓制度成为摆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有一项规定,即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陕西省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郑晓军撰文说,向宪法宣誓制度可以增强领导干部对宪法的敬畏感,明确自己肩负着维护宪法尊严的责任和使命,旨在全社会树立宪法至上观念,彰显宪法最高权威,使大家都能够尊重  相似文献   

7.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明确要求"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本文就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略陈管见。一、宪法宣誓的缘起和我国宪法宣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笔者认为,贯彻落实好宪法宣誓制度亟待顶层规范。应该说,宪法宣誓制度在一些地方已早有尝试,只是没有通过顶层设计来规范。当务之急是要进行顶层规范:立法规范。应及时通过法律修正写进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相关法律,依法明确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5年7月1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同时提出所有宣誓人员适用统一的70字誓词。在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意义重大,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韩晓武作草案说明时说:"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  相似文献   

10.
八面来风     
《时代主人》2015,(1):46-4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江西省各地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这一重要精神,纷纷启动新任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2014年12月30日上午,乐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表决通过市财政局、安监局、环保局、民宗局和检察院共8名人员的任命议案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草案)》作说明。一、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据统计,  相似文献   

12.
宪法宣誓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宪法文本中普遍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向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地位,增强宪法的权威,使权力的行使在宪法的框架之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在实践中,我国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法官、检察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宣誓实践活动,但这些宣誓活动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回顾宪法宣誓制度的起源和形成,借鉴其他国家宪法宣誓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构建宪法宣誓制度,对于贯彻依宪治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是法治社会的鲜明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要求"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98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推动了政治仪式的变迁。从向神宣誓到向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国家权力的宪法宣誓,展现了政治仪式世俗化、理性化发展的理路,也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从政治仪式的角度看,宪法宣誓是权力合法性和政治权威构建的一种象征性策略。宪法宣誓蕴含了塑造政治文化、调动民众情感、增进社会凝合、彰显程序正义的仪式特质。近年来,我国虽然基本完成了宪法宣誓的制度设计并在全国推行,但是,完善宪法宣誓制度还需将其写入宪法,建立健全宪法宣誓制度体系并加强宪法宣誓的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备受关注的是,该《决定》高度强化了我国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至高地位,明确提出在我国将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即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6.
正实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向宪法宣誓制度,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在我国,从1954年宪法诞生,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再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毫无疑问是全党全国重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风向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实践来看,党中央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一些地方人大积极响应,率先践行,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宪法宣誓是一项制度要求,更是一种庄严、高尚的行为,不能马虎应付,必须有一整套程序和规则。可是,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却是五花八门,各自为政,极不规范,必须加以完善。要规范宣誓程序。宣誓应该选择在选举或任命程序结束,主持人宣布选举或任命结果之后进行。宣誓程序由人民  相似文献   

18.
宪法宣誓作为领导干部宪法教育的重要形式,十分必要。向宪法宣誓,有利于强化宪法的最高法地位,有利于强化人民主权的理念;其实质就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从内心里尊崇宪法、认同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价值及宪法中所确认的价值,严格依据宪法的理念和思维行使权力。  相似文献   

19.
正宣誓,是一份保证书,也是一份执行书,促进宣誓人启动内心的道德资源,把外在的法律规范、职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需要。时间滴答滴答地响着,一个重要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而在之前的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这项举措:"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20.
正三、地方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的结构(一)地方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的外在结构地方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的外在结构,是指地方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办法对所列内容采取的排列组合形式,即通过什么方式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采取的是条款贯通式。地方宪法宣誓制度实施组织办法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在外在结构方面绝大多数是一致的,但也有所差别,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