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正9月9日9月8日召开的第22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信息显示,在新赋予地方立法权的273个设区的市、自治州、不设区的地级市中,备省、自治区已经确定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263个,占963%;尚未确定的设区的市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据了解,目前已经确定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普遍设立了人大法制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已经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已经陆续开展地方性法  相似文献   

2.
<正>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20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的重要内容。立法法修改后,原49个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一举扩容到全国284个设区的市,力度不可谓不大。同时,立法法也明确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虽然原立法法对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也设定了前置批准程序,但因为立法法修改后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审查内容及标准相较之前发生了明显变化,立足于省、自治区人民代  相似文献   

3.
正新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有效满足了设区的市的立法需求,充分调动起各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范围作了明确界定,体现为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的"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这一规定出台后,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将上马地方性法规项目提上议程。在实践中,却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并强调"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规定将地方立法权扩大到所有设区的市。到2016年7月,全国新赋予立法权的273个设区的市、自治州、不设区的地级市中,已有263个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从被赋予立法权,到能够立法、立良法、出精品,面临许多理  相似文献   

5.
<正>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3月修改的《立法法》第七十二条,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地方立法权;其第七十七条,明确地方性法规案的提出、审议和表决程序,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地方组织法,参照《立法法》相关规定制定。经查询中国人大网的中国法律法规信息库,自2015年3月15日《立法法》修改之日至2016年9月18日,已有135个设区的市、自治州制定或修改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了立法条例或地方性法规制定条例(以下统称"立法条例")。  相似文献   

6.
媒体搜索     
<正>立法我国拟修改立法法地方立法权或扩至282个设区的市据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8月25日开始在京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拟将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在对草案进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在第72条明确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规定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该法第82条也就相同立法事项赋予了设区的市政府规章制定权。理论界与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权力源于中央的赋予,并非固有权力,所以,地方立法权仍然应遵循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抵触上位法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立法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既有效促进地方治理中的制度供给,又保证国家法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根据四中全会精神,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根据修改后的《立法法》,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已下放到"设区的市"。过去只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经济特区所在市共49个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现在全国282个设区的市都有地方立法权。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超过百万的城  相似文献   

10.
<正>不论是实施性立法还是自主性立法,都存在着立哪些、怎么立的问题,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地"胡子眉毛一把抓",随意立法、盲目立法。今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修改的立法法,将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下放到"设区的市",使原来拥有地方立法权的49个市扩展到284个市,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地方有了立法权,一定要用好。首先,要充分认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重要意义。立法法将地方立法权扩展到设区的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既能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16,(1)
正为与修改后的《立法法》相适应,省人大常委会启动我省设区的市、自治州行使地方立法权工作。我省有12个市州自今年1月1日起可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由于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民族构成不同,各地区针对同一个问题出台的地方性法律规章可能会产生冲突。如,有的地方基于对本地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弱势地位的考虑,采取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管理,如增加行政许可条件、增设行政处罚种类,以及规定更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新修改的《立法法》明确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使地方立法权从原先较大的市下放到设区的市,设区的市成为一个独立的立法层级。新的《立法法》赋予其立法权给设区的市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自2015年至今,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已4年多,在近几年的立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文章将以山东省设区的市为例,通过统计山东省4年多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数量,分析研究山东省设区的市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刚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不久的设区的市而言,所立之法容易与上位法重复,制度创设少有地方特色,法规整体质量普遍不高等,是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浙江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在物业管理立法过程中,从开门立法聚智慧、立足问题促创新、精雕细琢保质量三个方面为突破口,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2017年3月30日,《温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温州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之后制定的第三部地方性法规。作为该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一类立法项目,于1月份由市住建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视同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立法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立法工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立法权限范围内的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但是在立法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精准化。为此,笔者就当前地方立法的精准化问题做些分析和探讨。一、当前地方立法实现精准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地方立法权限被赋予后,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  相似文献   

16.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2条第二款规定将立法主体扩大至设区的市,据此,本文以76个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为样本就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立法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目前,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主要存在立法的地方特色有待进一步加强、重复立法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重点考虑执行性法规与创新性立法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与地方规章的协调关系;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应当遵循不重复上位法的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自我省设区的市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已经出台了若干部地方性法规。而县级人大常委会在没有立法权的情况下,如何配合好市级人大常委会参与地方立法工作,也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就此,记者专访了滨州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朱万春。县级人大常委会是地方立法的重要一环,不能当"甩手掌柜"记者:县级人大作为没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同时也是地方立法工作中重要的参与者,那么在您看来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  相似文献   

18.
省会城市法规制定与批准的矛盾日益突出地方性法规的批准应有一个客观标准一、地方立法中存在的"两对矛盾" 1986年全国人大赋予了省会城市人大地方立法权,但这种立法权不同于省人大的地方立法权。  相似文献   

19.
一、地方经济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980年以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了一批地方性经济法规,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由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的特定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9年以来的15年间,我国的地方立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制定地方性法规3000多件。这些法规对于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四大和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后,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