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智文  那炎 《传承》2001,(2):32-35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 问题的内涵 何谓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的解决也只能在社会发展中解决。江泽民总书记在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的内涵有过精辟的概括:“民族问题既包括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即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发展是首要的,其次是关系。朱基总理讲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考虑的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民族因素…  相似文献   

2.
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并不因为经济高度发达,或社会制度的变革,民族及民族问题就随之消失。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历史到现在,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问题中的一个组成部份,往往同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宗教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它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前,在阶级对立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矛盾和…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认真总结50年来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做好跨世纪的民族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上篇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实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旧中国,各民族人民备受压迫,少数民族群众尤其灾难深重。”能否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历来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人对人的剥削”和“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的严重存在,民族问题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兴衰的全局性大问题。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十分突出,频频引发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动乱不断。国际敌对势力也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和“分化”的突破口。而我国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却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功处理民族问题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是世界近代史以来有普遍性特点的大问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剧变,“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关系紧张、民族矛盾频频发生,甚至爆发流血冲突和大规模的战争,使民族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而我们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主义冲击全球的背景下,保证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事实充分说明,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与世界其他…  相似文献   

6.
乌兰 《前沿》1999,(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问题的一部分。建立、健全民族法律体系,是新形势下关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内容。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50多年。半个世纪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予中国的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当属对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更好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制度和法律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人类…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然而,让我们放眼全球:波黑、科索沃、车臣、阿富汗动荡不安,旷日持久的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非洲大湖地区的种族仇杀残酷血腥……透过这些错综复杂的地区性冲突和矛盾,我们不难发现,“民族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形势发展中的一个具有爆炸性的问题。国外一些学者预言,民族问题将是21世纪国际安全的最大问题。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关键所在和突出任务。由于“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敏感性和特殊性,很容易被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所利用,成为他们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制造国…  相似文献   

8.
“中央民族工作12条”中的第四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问题的新理念,实现了民族问题概念的升级换代。这一概念中的“两个包括”全面拓展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思维空间,使民族问题的外延更加扩展。“三个关系”则明确标注了民族、阶级和国家是关涉民族问题的三个警戒区域。“五个共性”是民族问题的本质属性,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从整体上看,民族问题都只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刘善琳  多文志 《前沿》2013,(1):169-172
民族关系,是当今世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民族关系的本质和特征是由这个国家政权的性质来决定的,什么样的国家性质,就有什么样的民族关系。现实生活中民族关系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团结、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为我省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作贡献□河南省副省长李志斌一、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宗教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关系江泽民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充分说明民族、宗教问题不是一般的社会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处理不当而导致民族矛盾尖锐,纷争四起,战火连绵,社会动荡,甚至酿成国家分裂、解体,人民受难。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因民族问题尖锐而引起社会、经济不稳定。唯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党一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的结果。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民族、…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时代,世界民族问题的政治性普遍凸显,并对国际格局和多国安全造成强烈冲击。“民族问题”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学和正在建立的国家安全学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威胁国家 安全的主要 民族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主义体系的全面瓦解,全球性的国家过程便已基本完成,各国疆界基本划定。为了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人们对现行疆界不变达成共识,对以多民族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地图很少持有异议。然而,这些理性思考和公认的国家格局,如今已被近10年的世界性民族分离主义浪潮所搅乱。不仅前苏联、南斯拉夫、…  相似文献   

13.
民族问题是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特别是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一是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二是要重视科学的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要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问题;四是要揭露打击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破坏活动的不法行为。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而“国家”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命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长期“弱社会”的社会状态与结构日益分化、利益日益多元的社会需求下,催生了我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理论话语与实践命题。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少数民族社团已经是我国多民族社会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同样也面临着少数民族社团的公共性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份。在多民族国家里,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民族的发展,决定着民族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处理的方法,民族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又关系到促进社会发展或制约社会发展的问题。因此,研究我国世纪之交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在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中,才能站在ZI世纪世界和我国发展的高度,观察认识我省的民族问题。一、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民族问题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很快将进人ZI世纪,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性开放、高科技、国际市场一体化,知识、信息经济时代,市场和科技竞争将日趋…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时代,民族宗教信息工作是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转变职能,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全党都要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要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对于民族宗教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地妥善解决,不可掉以轻心。”“对于任何破坏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坚决消灭在萌…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湘西苗族乡村治理发生了巨大变迁。改革开放以前,国家主导乡村治理,实现了乡村社会重构;改革开放后,国家正式制度与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制度实现“双轨并治”,各自发挥治理优势;新时代以来,在国家治理指导下,乡村社会启动实施“共治共享共建”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这一变迁轨迹对于未来民族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党和国家是引领民族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在国家治理的规划下,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少数民族乡村善治的重要保障;维护民族团结理应成为我国治理制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潇珏 《传承》2006,(7):22-25
文化是人类世界里一切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知识和知识创新的源泉,也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的全部合理性和合法性。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是其本身和其他民族间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也是确定其人类学身份的最后依据。因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如何凝聚和整合民族和国家的一切资源,关涉到国家文化安全发展战略。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中西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如何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承革命文化遗产,同时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文化的主体性精神下,超越“左”的庸俗社会学,以一种开放的科学的文化发展姿态,重建中国文化现代精神,使文化成为国家发展的轴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征 社会社会社会的阶段性,是由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自己的特点。 首先,在政治上,各民族当家作主,共同成了国家主人,他们基本上是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民族关系。但是,民族问题仍然存在,“民族融合论”和“共同论”的影响尚未肃清: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没有充分得到体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澳门将回归祖国,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昆明举行,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迈入21世纪的关键一年。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此着重谈三个问题: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和国际大环境的角度来深刻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十分深刻地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