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这为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指明了方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作为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领域,党组织在其中没有制度化或法定性的安排,这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以单位为基础建立党组织,即“支部建在基层单位”的模式已不再适应“两新”领域。党要在这一领域实现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无疑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上海“两新”组织党建的实践,就该领域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谈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盘山县针对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大胆的创新,因地制宜分类组建产业型、区域型和功能型等类型党组织,实现总支模式全覆盖,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朝阳区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党建工作基础得到不断夯实。 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夯实组织基础 创新多种设置方式。朝阳区委因地制宜探索了十种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方式,即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工商联、商务楼宇、商贸市场、人才职介中心、街道社区等载体,  相似文献   

4.
吴琳  李艳 《新长征》2012,(10):26-27
“1+X+Y”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是农安县委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的创新成果。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农安县委紧紧围绕“三农”建设的新主题.遵循“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原则,结合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5.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面对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挑战。传统单一的行政化、地域化党组织设置方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综观永川、城口的做法,经验有三:一是要园地制宜设组织,不能为了所谓创新而去“拉郎配”;二是要敢于打破条条块块,在不同层级、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建立联合党组织;三是要管理到位,建好组织后,后续管理一定要跟上。  相似文献   

6.
常明 《新长征》2009,(7):41-41
近年来,通榆县采取三种方式,优化“两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实现了党建工作对“两新”组织的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的新要求。在城市化过程中,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创新组织设置,把“支部建在百姓家门口,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了党在村级治理中的整合功能,提高了党组织化解矛盾的能力,推进了太平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求贤》2008,(6):13-14
中共天津市南开区委重视加强“两新”(即: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组织党建工作,采取积极措施,指导“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紧密结合行业特点,从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入手,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创新活动方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新的显现,  相似文献   

9.
王世谊 《新视野》2007,(5):90-93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具有鲜明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三大特征。"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具体功能包含:服务或支持"两新"组织的发展;传输和反馈社情民意信息;引导和监督"两新"组织的发展方向;管理和教育"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两新"组织中的实现方式,主要的有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和组织整顿方式以及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习月刊》2011,(24):101-101
一、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 持续推进“五个延伸”。在把党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楼栋、党小组建在楼门的基础上.把党的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单位党员、居民中的在职党员、社区流动党员和社区“两新”组织党员.基本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莱芜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引导各级创新工作理念,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工作领导机制,实现了新经济组织党员“学习有场所、活动有场地、组织有保障”,有力促进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当前,我省正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围绕“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主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有着“西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田”和“全国魔芋种植第一乡”称号的富源县老厂乡,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把组织活动渗透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使具有不同专长和从事不同行业的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平台。他们依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已经出现的煤炭优势产业、魔芋特色产业,积极调整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格局,在党员人数50人以上的9个村全部设置党总支。  相似文献   

14.
三、深入贯彻“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新要求。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围绕这一新要求,扎实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创新体制机制,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之一。近年来,各地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全面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建管体制的调整和管理重心的下移,  相似文献   

16.
切实加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松原市委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开展党的工作,根据“两新”组织的不同情况,立足于市、县(区)情,紧密结合城市内“两新”组织类型多、分布广、规模不等的实际现状和主要症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深入“两新”组织内部指导其开展党的活动,推动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徐德中 《当代党员》2012,(10):15-15
在过去几年和今年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重庆顺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党组织设置方式上大胆创新,形成了几大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两新”组织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内的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即“两新”组织发展迅猛,其中积聚的从业人员日趋增多。加强“两新”组织中党的群众工作,把其中的劳动者、创业者和各类人才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以巩固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已经成为社区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2,(35):59-59
“金桥工作法”把诚信服务作为党建工作的载体和抓手,为农民工搭建就业桥梁,为流动党员搭建管理桥梁,为地方经济发展搭建服务桥梁,凸显党组织的先进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其核心要义是,构建诚信堡垒,打造红色纽带,实现互利双赢。其主要思路:一是建强党组织,搭建“连心桥”,以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为前提,把组织资源整合起来,把流动党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创新组织设置,对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至关重要。诸城市创新组织设置,构筑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极大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确保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健康发展、活力发展、长效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