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香港《广角镜》月刊 7月号文章】题 :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被中央情报局列为“重点国家”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 ,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和所谓的政治“精英” ,日益把中国视为对美国霸权利益的巨大挑战者和最大的潜在敌人。随着中国在美国外交政策中重要性的不断上升 ,中央情报局对中国开展的秘密活动也日益活跃和频繁 ,中国已经成为其重点目标。《十条诫令》并不算什么中央情报局针对中国的秘密情报活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 ,实际上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2.
目 前台湾当局的情治机构主要有 :“国家安全局”、“军事情报局”、“法务部调查局”、“内政部警政署”、“总政治作战部”等 ,而“海岸巡防司令部”、“宪兵司令部”仍担负部分情报搜集任务 ,也协助情报部门展开各项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了类似美国的情报工作体制。“国家安全局”等同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 ,负责情报工作的总体规划与指导 ,同时担负对外的情报活动 ;“法务部调查局”相当于美国的联邦调查局 ,工作职能以对内为主 ;“军事情报局”则相当于美国的国防情报局 ,主要负责领导各军兵种具体情报工作的开展。50年来 ,台湾的情治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在美国就形成了反共主义意识形态,并作用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冷战时期,反共主义外交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反共成了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人宣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冷战结束并不等于冷战思维已经死亡,不等于美国会完全放弃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从近10年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来看,美国当权者和战略家们并没有从冷战思维中  相似文献   

4.
克林顿政府在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为期半年的审议之后,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以“扩展战略”取代冷战时期美国长期推行的“遏制战略”,作为冷战后美国的基本对外战略。克林顿及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声称:“继遏制战略之后,美国必须采取一项扩展战略:扩大世界上由市场民主制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按照美国的构想,不仅要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而且力图以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改造”别的国家。其主要手段是:强化“民主堡垒”,巩固美国和西方盟国组成的“民主国家大家庭”;消化“民主成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四年来,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加速走向多极化。美国政府和国会中的某些人却不识时务,死死抱住“唯一超级大国” 的陈旧观念不放,自以为美国有能力主宰世界,并采取“遏制”、“制栽”等冷战过时的政策和做法,对付来自各方面拒绝接受美国“世界领导地位” 的挑战。这种难解的冷战情结,使美国同包括西方盟国在内的许多大国的矛盾日益增多与激化。 俄罗斯当前致力于重振大国地位,对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构成了挑战。美国认为,它对俄罗斯的支持与合作,其目的是促使俄向着核裁军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把俄扶植成为美国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为了防止出现这样一个对手,美国近来突出它对俄罗斯战略的遏制一面,即遏制俄在国际  相似文献   

6.
吴晋 《瞭望》1991,(11)
华盛顿专电 一场疾风暴雨式的地面战争,结束了历时七个月的海湾危机。世界上善良的人们在问:海湾一战,所为何来? 伊拉克当局以强凌弱,妄图一举吞并科威特,它师出不义,失道寡助。美国打着“吊民伐罪”、“除暴安良”的旗号,实际上是要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拔掉萨达姆政权这个“眼中钉”,以确保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大石油和战略利益,同时借此杀出这个“当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超级大国”的“威风”,作为推行其冷战之后的“世界新秩序”构想的发端,从海湾危机一开始这一点就已不是什么秘密。  相似文献   

7.
“长期战争”有望成为继短暂的“冷战后”时期之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美国国防部在年初公布的2006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长期战争”(longwar)的概念。报告前言第一句话就是:“美国是正在进行长期战争的国家。”报告分析了战争开始5年来的形势,不厌其烦地强调美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强调美国正在进行的这场“反恐”战争的长期性、全球性和复杂性,通篇充满  相似文献   

8.
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签订了一份“对日和平条约”,史称《旧金山和约》。该条约旨在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日本的战后地位问题与厘清战争责任所衍生的国际法律问题,但实际上却是美国为了扶持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对抗苏联,确立亚洲“冷战”格局而策划的单方面媾和条约。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布什近来总喜欢讲“新思维方 式”。从6月中旬赴欧洲访问前在白宫 接见欧洲媒体联合采访团开讲,布什总统一路讲到马德里、布鲁塞尔、哥德堡、卢布尔雅那,最后讲到华沙。美国政府的“思维方式”新在何处呢? 这个“新思维方式”有两大支柱。一是“废除反导条约”。布什总统说,“反导条约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反导条约过时了”。所以美国要废除它。这个思维方式确实新鲜!说它新鲜,因为它同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发展的主流格格不入,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背道而驰。本来,冷战结  相似文献   

10.
李钢 《瞭望》1991,(Z1)
美国舆论界有关美国是“衰落”还是“复兴”的争论仍在余波荡漾时,苏联、东欧的巨变又在美国舆论界掀起了美国应在冷战后的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的辩论浪潮。而海湾危机更为这场辩论推波助澜。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这两位在冷战期间对世界看法通常一致的美  相似文献   

11.
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 ,是冷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理论 ,它反映了冷战后美国政治精英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新思考。该理论的主要缺陷是过分夸大了文明的作用 ,并鼓吹中国威胁论 ,鼓吹“西方文明优越论”。  相似文献   

12.
袁鹏 《瞭望》2005,(34)
一方面美国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另一方面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决定年内实现互访,中美关系正从冷战时期相对单一的对抗或合作关系、后冷战时期冲突与合作并存的“两面关系”,迈向更加复杂的“三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学 《党政论坛》2014,(4):37-37
★美国:总统的“全能幕僚”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白宫独立办事机构,根据1947年国家安全委员会法和1949年对该法的修正案而设立,总统任委员会主席,法定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法定的军事顾问,中央情报局局长为情报顾问.  相似文献   

14.
一场有关美国在后冷战时代所扮演的角色的辩论在美国的思想界悄然展开。这场后冷战时期辩论的一个特点是传统的现实派对理想派、保守派对自由派的划线已经变得模糊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首先在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上发难。这篇题为“未来美国平定者作用”的文章 ,对美国半个世纪以来的主流全球战略思维提出了挑战。与美国历来的“前缘部署”思想相反 ,米尔斯海默的文章中主张 ,在后冷战时期 ,欧洲和东亚地区都没有区域霸权的情况下 ,美国应该从欧洲和东亚全面撤军 ,让区域强国自相平衡 ,在强国间发生冲突时…  相似文献   

15.
万光 《瞭望》2004,(33)
布什政府在国际和国内遭受一连串挫败后,迫于形势正在策略做法上作某些调整,但仍坚持推行其全球战略和基本政策。布什在参加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60周年前发表讲话把当前美国进行的“反恐战争”同二次大战和冷战相提并论。他说,战后冷战初期那时美国一代人为反对“共产主义危险”、反对苏联和“共产党人在中国赢得革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外交的机构布局中,并不存在独立的中国政策班子。在东亚政策班子里,则经常会出现“知华派”与“知日派”的争夺。历史上,由于冷战和同盟的原因,“知日派”往往在美国的东亚班子里占主导。不过,这种状况近年来有所改变,例如,小布什执政初期的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是著名的“知日派”,  相似文献   

17.
“岛链”一词最初是冷战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的,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岛群部署军事力量,形成扼杀、封锁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圈。冷战结束后,美国构筑的岛链并没有消失,反而不断加长,兵力也不断增加。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有三条岛链:“第一岛链”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等地的基地和驻军组成,这一条岛链是美国和日韩等国向西部署的最前沿,也是美国链式部署中最严密的一条线;“第二岛链”以关岛为中心,由驻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基地群组成,它是一线亚太美军和日韩等国的后方依托,又是美军重要的前进基…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为了在核军备方面同苏联较量,美国成功地用核武器武装了自己。美国的核武库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除苏联外的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冷战结束了,美国遭受核打击的机率减少了,然而,同时它也在为“来自家中”的核威胁困扰着。  相似文献   

19.
俄美关系的总趋势是美攻饿守。美攻是为了扩大“冷战”成果,俄守是为了缩小“冷战”失败的损失受美国总统布什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预计将于7月1日到访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老布什夫妇豪宅,并与布什总统进  相似文献   

20.
马鑫 《理论视野》2013,(1):70-72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发展,美国频频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阻挠中国企业在美正常商业活动的开展。虽然美国口口声声标榜“自由贸易”,但却无时不刻不在经济贸易领域执行“双重标准”,破坏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究其原因,冷战思维无疑是美国毒化中美经贸关系的劣根顽疾。因此,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合作共赢,在经济领域构建起公开、自由、透明的合作机制,应该成为未来中关经贸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