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警察权应该在有效、有限的范围内依法行使是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理念。警察权与公民权密不可分,警察权的行使离不开公民权,公民权的实现又离不开警察权的保障,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但是,目前对我国人民警察的警察权与人权意识还缺乏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通过选择某一地区公安民警范围,组织关于警察权与人权意识的问卷调查,一方面尝试通过对一个局部地区的定量分析,为研究公安民警警察权与人权意识提供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也较为准确地评价现行的公安教育以及重人权保护教育的效果,并为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警察权的正当性体现在尊重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和执法为民。警察权侵犯人权源于警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警察权行使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盘查制度、羁押制度、司法鉴定制度等存在制度缺陷。牢固树立人民警察的人权意识,杜绝非警察人员执行公务,保障律师职能的正常发挥,全面提升警察执法素质,建立完善的权利救济制度,是合理规制警察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警察权行使与人权保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权与人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警察权是普遍人权得以保障的前提 ,警察权是对部分人权的限制 ,警察权要受到人权的制约。警察权行使与人权保障存在冲突 ,表现为警察权侵犯人权 ,警察权的行使遇到阻碍。因此要协调好警察权行使与人权保障的关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即加强对警察权行使的监督 ;加强正面宣传 ,使公众理解、配合和支持警务工作 ;加强对公众的法制教育 ,提高公众的守法意识 ;提高警察队伍素质和警察执法水平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明确警察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基层民警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特殊职业群体,其心理状况需要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基层民警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对基层民警的心理状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基层民警的心理状况,为基层警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有关刑事司法改革特别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问题的讨论中,理论界有不少学者过于关注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相反却忽视了对刑事被害人、证人、举报人及特殊诉讼主体———警察的人权保障研究,有的甚至大声疾呼要"削弱"警察权,从而使部分学者陷入了"只有限制警察权才能保护人权"的怪圈,警察人权保障状况趋于恶化,而被害人、证人、举报人的人权保障也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为此,应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予以反思,以引起我国理论界、立法机关和公安、司法实务部门的关注,确保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与人权保障研究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6.
人权意识是尊重人权,保护人权和人权保障的前提.从黑窑事件可见中国社会人权意识淡薄,尤其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意识长期缺失,独立自主的主体人格难以建立,导致人权建设发展缓慢,因此,应加强对人权意识的研究、宣传和培养,以全面提升全社会的人权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日益增加,公安工作给予民警的压力也就越大.从宏观上来讲,民警所承担的职业压力和整体社会生活环境对民警产生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从微观上来说,民警的个人因素、上下级关系和特定的工作岗位以及领导采取的管理方式也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公安机关领导应重视民警由于职业倦怠所引发的问题,通过正确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借鉴企业管理的相关经验,引导民警正确认识和缓解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社会转型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使民警成为民众不满情绪的发泄对象;利益冲突使民警成为直面危机的群体;警务工作的强制性和镇压性决定了民警与违法犯罪嫌疑人及其家人存在对立;民警素养不足成为诱发袭警的导火索;装备不足及枪械管理不善人为地增加了民警受袭的风险性;认识上的错误相对纵容了袭警行为;被严管的民警与个体权利意识日益膨胀的公民之间的法治失衡制约了警察权的有效发挥;权力袭警使民警受到深度伤害;恶意投诉则扩大了袭警后果。  相似文献   

9.
妇女人权是人权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世界范围的主要以妇女为牺牲对象的家庭暴力却严重地践踏了妇女人权,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妇女的暴力犯罪.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抛弃将妇女视为私有财产的封建传统观念,强化人权和妇女人权意识,把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条文和理论认识化为妇女主动保护自身权益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权论》评介周贵莲中央党校宋惠昌教授新著《现代人权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人权理论的历史,分析它的现状、展望未来的发展,对当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中崭新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独具创新意义的一部力作。《现代人权论》是把人权意识的形成、发展与人类...  相似文献   

11.
防止警察滥用权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警察权在一个社会中的实际运作状态,在相当程度上标志着这个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在一定条件下成反比例关系,即警察权的扩大意味着公民权利的缩小,警察权力的滥用往往使公民权利化为乌有。警察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和滥用职权等腐败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在现代法治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应以法治的理念重新审视警察权,并以法治原则和观念指导警察权的设立和行使。  相似文献   

12.
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职业心理素质是指警察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所要求具备的心理因素的总和,包括警察职业意识、警察职业人格、警察职业智能和职业技能。培养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对提高警察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法文化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则和社会成员对权利的向往和追求。民法文化可以变革警察执法观念 ,限制警察公权力的滥用 ,规范警察自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警察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不法的侵害。表现为:暴力袭警现象不断增多;诬告、陷害频频发生;警察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只有加强领导,把维护警察权益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完善警察权益的立法,建立维权组织,规范、完善警察的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公安机关内部督察正名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公安的法制观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公安民警执法水平,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增强警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使警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警察职业环境中存在着比常人更多的负向刺激物,警察在工作实践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压力事件,压力事件及压力情境构成警察的心理压力源,工作压力源成为警察心理压力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发生警察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为了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警察权益保障机构。同时,警察执法要配备非杀伤性的控制性警械,要增强自我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与人民警察执法权力行使问题同等重要。加强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警察维护民警自身合法权益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认识,建立保护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能力,严厉惩处侵犯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营造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强化警察权威是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核心目标。警察权是警察权威产生的基础,但并非唯一要件。强有力的警察权威还需要警察权力的自身塑造和公众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9.
从乘警宁可被打死也不敢开枪的案例来看,警察不敢开枪有其主客观原因.其中刑事法律缺乏对警察履行职责行为的特殊保护,警察使用武器的有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实践中警察无法准确掌握依法使用武器的法定条件,是警察有枪不敢开的客观原因;一些警察因为违法使用枪支而被追究法律责任,则使警察主观上不愿和不敢使用武器.应完善有关法律和制度,确保民警敢于依法正确使用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