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苏联的整个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其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密不可分。本文试图在略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历程和基本逻辑的基础上,对这些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特征和意义作一简要的分析与评估。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在其上台不到一个半月后的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作了题为“召开苏共例行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及有关筹备和举行代表大会的任务”的长篇报告。这个报告全面阐述了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首次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描述了这一加速发展战略的主要精神。不仅如此,在这一报告中戈尔巴乔夫还耐人寻味地既“重申党的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和随后的历次中央全会上制订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一、苏联意识形态工作改革的概况 1.积极实行公开化原则 1977年的苏联宪法中明文规定:“扩大公开原则”是苏联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公开原则”跟戈尔巴乔夫的名字连在一起,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提高国家政治生活的“透明度”。戈尔巴乔夫主张党和国家“应当将更多的事公诸于众,我们的人应当知道劳动集体、区、市、州、共和国、全国正在发生的一切。”第二、让人民有充分的机会公开发表意见。戈尔巴乔夫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人民自己的事情”,因此,有必要让群众公开讨论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王鹏  罗嗣炬 《俄罗斯研究》2002,(1):29-34,53
通过考察戈尔巴乔夫"人民自治论"背后是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对立对抗的逻辑,揭示出戈尔巴乔夫的民主观实质是自由民主的思想.由于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政治改革的"导演",他的自由民主观容易转化成政治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社会民主化是如何使苏联政治走向终结的.  相似文献   

4.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苏联国内开展了广泛的改革。这次改革规模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苏共领导人多次强调,这次改革具有革命性质,但又指出,这决不意味着要改变苏联社会制度的实质,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最基本原则,铲除与这些原则格格不入的东西,并为有效利用社会主义的巨大潜力创造条件,戈尔巴乔夫把这次改革的实质概括为两句话:“多一些社会主义,多一些民主”。笔者认为,了解苏联目前开展的改革的实质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正确评价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争论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苏共中央自从1984年4月通过《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以来已三年有余,苏联普通教育改革进展如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987年4月在苏联共青团等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就教育改革问题批评说:“教育改革在原地踏步,苏联教育部及其所有机关的工作都在原地踏步。”他把教改说成是“空转”。同年5月间,全苏一些地区、市、州、边疆区和加盟共和国分别召开了教育工作者会议,6月初,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也召开了教师代表会议。与会者和代表们对教改“空转”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建议和要求。他们的发言反映出三年来普通教育改革的真实情况,现就上述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改革扩及整个社会,经济改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经济改革本身也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一、从总体上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原因戈尔巴乔夫执政后,首先发起了一场“公开性”和民主化的革命。当前正在着手经济改革。改革的直接原因是,苏联经济状况不佳,并产生了停滞现象和危机前兆,出现了消极的社会发展趋势。为根本铲除消极现象,需要对经济体制进行综合、根本的改革。经济改革更深层的原因是,前15~20年间苏联社会的消极变态,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消极变态,始于斯大林时期,表现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脱离、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相脱离;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主要精力首先集中于发展生产,而不是旨在社会发展,不是旨在一切为了人。因此,经济改革并非仅仅是克服勃列日涅夫消极停滞  相似文献   

7.
(一) 苏联、东欧民主社会主义趋向开始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说更多的社会主义,意味更多的民主,要求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作重新评价,摆脱过去的老框框。1988年苏共中央书记麦德维杰夫在莫斯科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家会议上说:苏联领导人面临一个任务,即要认真研究今天的社会民主党和他们的具体活动,包括他们在捍卫工人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一般民主成就领域的实践和活动。苏共中央委员会科学研究所还成立了一个跨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为了推行他的改革措施,对苏联干部队伍作了全面整顿。他通过在理论上阐述整顿干部队伍的原则和在实践上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苏联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个新局面。研究戈尔巴乔夫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加强我国干部队伍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无疑是有着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新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揭开了苏联新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近四年来,苏联的改革步步迈进,不断深入,从以经济改革为主发展到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首位。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在理论上的破与立上.  相似文献   

10.
1996年7月一8月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 前苏联日本进攻苏联的图谋是怎样被挫败的—记在中国抗战中的苏联远东情 报机关王昌滨摘译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考之二马坚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投靠美国的(下)金大辛列宁的“一国两制”设想聂运麟列宁论利用资本主义薛新国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误区王军斯大林和毛泽东—一位前苏共中央机关中文翻译的回忆谢德明空中女杰—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女飞行员钱云山、王幼庭编译功过参半的苏联元帅—铁木辛哥退役克格勃重操“旧业”多章平改革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与发展—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  相似文献   

11.
1985年3月10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康斯坦丁·契尔年科病逝,由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继任。戈尔巴乔夫在上台后的两年多里发表了几十次报告和讲话,其中不少涉及国际问题,但是他把重点放在国内问题上,放在“集中力量完善国家的建设工作”上。如果说这位克里姆林宫新官上任之后也有“三把火”的话,那就是:在被称之为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的苏共中央四月(1985年)全会上,戈尔巴乔夫作的《关于召开苏共例行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和  相似文献   

12.
今年二月下旬苏共召开的二十七大,是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年以来,为贯彻所奉行的政治路线和内外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涉及面很广。本文仅就苏共二十七大和苏联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供一些材料和看法。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加速发展”的方针苏联自七十年代以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第九和第十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  相似文献   

13.
戈尔巴乔夫曾力图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拯救濒于危机边缘的苏联经济。但改革六年多,苏联的经济不仅没有摆脱困境,反而由停滞走向滑坡,陷入日益深重的危机之中。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加速,反而出现负增长的情况。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群众对改革越来越失去信心。最后,由于种种政治和社会原因,苏联终于解体,戈尔巴乔夫退出历史舞台,他所从事的改革事业也随之夭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呢?为什么经过六年多的改革苏联的经济反而变得一团糟呢?这里首先要说明两点情况:第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是很高的。尽管它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但是它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只是由于如果再不改革就会失去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苏联才走上改革之路的。因此,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人民志愿纠察队是个群众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组织形式。它在苏联是五十年代末由群众自己创议建立的。有的地方的群众,特别是有些大城市的工人群众,自行组织了纠察队,在街道和其它一切公共场所协助民警工作人员维持社会秩序,打击各种犯罪分子的违法活动。他们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1959年3月2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劳动人  相似文献   

15.
过去二三年间,苏联报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戏剧性变化。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方针指引下,多数报刊刊登以前无法公开见报的敏感的问题,对苏联社会弊病提出尖锐的批评,从而激起读者关注,并增加订户,也有报刊以不变应万变,依然故我,甚至利用新获得的自由,对公开性大唱反调,使读者锐减。不过,总的来说,报刊发行量在稳步上升,1988年已增加到一千八百万订户。苏联现有5275种报刊,这里仅就对苏联全国文化生活有重大的影响的政治、文学类期刊作些述评。  相似文献   

16.
一、主流派的路线转换自1989年下半年苏联改革危机不断、险象环生的局面形成之后,1990年初春,苏联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又出现了一次重要的转折:无论戈尔巴乔夫本人是否承认,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是,在此以前,戈氏奉行所谓“先政治、后经济”的“改革”路线,也即戈氏的一切努  相似文献   

17.
(1987年5月~6月)哲学现阶段哲学的任务(苏)‘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杂志、作者与哲学研究(苏)戈特莱苏社科教研室主任会议哲学组讨论情况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87·6期87.5期87·5期政治、法律苏联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实践及前景展望张秉夫苏联政治体制基本特点及其改革初探杨章明苏联的改革(波)‘经济生活》周刊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提纲苏共中央全会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决定历任苏联领导人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估计苏联政治文化研究概述郑永年苏联党内斗争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僵…  相似文献   

18.
联学苏哲期期期期期︸j月片止.︸3 13一勺二Jl、︸﹃、︸,勺Onn八U曰On只︺世界观与意识形态(苏)阿法纳西耶夫关于社会决定论问题(苏)皮利片科作为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的卢卡奇(苏)贝索诺夫苏联哲学界对“信仰”现象分析的面面观(苏)叶夫斯季弗耶夫苏联社会心理学研究概览潘春葆国外社会科学哲学译丛哲学译丛文摘国外社会科学动态政治、法律从契尔年科到戈尔巴乔夫唐修哲苏共中央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赵连宏柔中有刚的戈尔巴乔夫(美)基利苏共新领导的施政纲领林村论苏联东欧各国的后备干部建设倪家泰苏联共产党国际部陈巨山译当代国外…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首次正式访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这次访问原定在4月6日开始。但是,捷克斯洛伐克副外长在4月5日宣布,戈尔巴乔夫因“患感冒”推迟访捷。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外舆论界种种猜测,有的认为,苏联领导人推迟访捷,是因为戈尔巴乔夫想会晤捷共前领导人杜布切克,而这个要求引起苏捷双方的争执。有的说杜布切克在戈尔巴乔夫访捷前曾致信戈尔巴乔夫。甚至有报道说杜布切克访问了莫斯科,并同戈尔巴乔夫会晤。不管这些报道是否准确,都表明作为1968年捷克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杜布切克仍然是一位引人关注的人物。杜布切克的名字在新闻媒介中重新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苏联近两年的国内改革在东欧  相似文献   

20.
苏联前苏共中央国际部高级官员,《世界马克思主义评论》理论杂志阿拉伯文编辑室主任叶夫根尼·诺维科夫于1988年由苏联叛逃美国,现为美国国务院顾问。由于他曾与苏联一批理论家和意识形态专家开创苏联国内外政策的“新思维”,因此受到记者采访,探讨‘新思维”的意义和目的。现将采访内容摘译如下:在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讲话中,我们听到不少有关苏联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