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于去年12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著名茶都安溪举行,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东南亚、台湾、香港和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来自祖国大陆各地各界名流、客商,以茶会友,共襄盛举。  安溪位于中国福建厦(门)、泉(州)金三角腹地,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现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乡亲达300多万人,其中在台安溪同胞200多万人。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现有茶园近30万亩,年产1.5万吨,产值3亿多元。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至少可以上…  相似文献   

2.
林思喆 《两岸关系》2014,(11):36-36
<正>以"中国茶·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于10月10日至13日在安溪隆重举行。安溪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素以"中国乌龙茶之乡"闻名。安溪茶博会从前身"海峡两岸(安溪)茶机具博览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10年以来,这一立足安溪、融合两岸、服务全球的茶叶博览会,每一年的展会都在升级,今年共有1400个标准展位,为历届之最。如今,安溪茶博会已成为两岸茶界深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得益于泉台两地独特的五缘优势,历届安溪茶博会,  相似文献   

3.
<正>10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安溪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0个专业茶城、茶叶市场及相关产业机构的2000多名代表参会。茶博会为期4天,以"中国茶·中国梦"为主题,共设1400个标准展位,15家中国百强茶企和世博名茶企业精彩亮相,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以及中华老字号占本届参展企业的65%以上,品牌茶企继续成为参展主  相似文献   

4.
<正>品茶思源,因茶结缘,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智慧。台湾茶文化与大陆茶文化一脉相传。追溯两岸的"茶缘"历史,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福建安溪乡民就开始入垦台湾,选择有山有水,地形与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种茶。清嘉庆三年(1798年),大量的安溪人移居台湾,带去了茶苗,也带去了安溪的茶俗。台湾茶文化发展至今已有200多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内涵磅礴。茶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茶文化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是茶文化的民族性,其次是茶文化的历史厚重感,第三是茶文化本身孕育着鲜明的和合思想。因此,在新时期要大力弘扬中国茶文化之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文化是祖先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从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茶和茶文化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养性健身功能等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对中国茶产业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阳 《今日中国论坛》2010,(5):78-78,80
<正>茶文化节,对于各地茶叶,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是各地茶叶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同时,也可以吸引眼球,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平台。每年中国都会举办很多的以茶文化为代表的论坛和节日,中国茶都——信阳第十八届国际  相似文献   

8.
如今,云南各地都在讲茶,讲“茶道”,讲“茶文化”。再后来,令人遐想的“茶马古道”也作为一种魅力文化现象被挖掘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熊素玲 《传承》2014,(3):114-116
悠悠茶史,茶润人和。"和"作为中国茶文化与审美思想的重要范畴,主要表现为茶人与自然的天人之和、茶人与社会的人人之和以及自我的身心之和。"和"为茶之魂,自有焕发生机、绵延不息的生命力,也赋予了中国茶文化典型的东方民族特色与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茶是全球饮用人数仅次于水的日常饮品。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电。不过时下的年轻人群中,饮茶的人数不断减少,咖啡反而取代了传统茶成为首选。从遍布街头巷尾的星巴克、C0STA咖啡和越来越少见的茶馆、茶楼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华芳 《今日上海》2009,(5):44-45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在饮茶、品茶的同时更是酝酿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始于1994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以茶会友、以节引商,茶香绵延16年。如今,该节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闸北区重要的文化名片,累计共有300多万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曾参加过历届活动。2008年底,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更被人民网60万网民投票评选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受关注的节庆会展”。  相似文献   

12.
苏枫 《小康》2023,(1):28-29
<正>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安溪将继续健全管理保护机制,保护茶园生态系统,加强农遗宣传推介,并加快推动“三茶”即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促进安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2016年以来,安溪铁观音连续四次位居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茶叶类第一,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由安溪铁观音衍生出来的生态系统、生产系统、文化系统,更是成为中国茶产业的突出代表和符号。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茶百戏,一个失传已久的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技艺,如今却在章志峰的努力下使之重现,中国的茶文化技艺又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仅用茶水显现的文字和图腾 茶炉、茶瓶、茶筅、茶罐(合)、茶盏、盏托、茶巾、茶杓、水盂……这些点茶、分茶的道具着实让初次接触茶百戏的笔者有些眼花缭乱。而这些道具都分别类、整齐地摆放在“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的家里。 “点茶是用沸水冲点抹茶,并打成泡沫饮用的饮茶方式。斗茶是评比茶叶品质和比试品饮技艺的一种活动。分茶是能使茶汤形成图案的一种特殊技艺。”说起茶百戏,章志峰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茶百戏兴于宋朝,而出现的时间则更靠前。它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特点就是仪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就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稀缺的茶文化资源。但是元代以后分茶逐渐衰落,自清代至今未见详细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4.
程也 《今日上海》2008,(6):40-41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上海国际茶博会”是上海茶界两次重要的展览和贸易活动,从2008年起这两项活动开始战略合作。两大活动的携手使茶文化和茶经济完美和谐统一,加强了资源的整合和深化利用,向国际茶业的旗舰展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5.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国物质文化的一块瑰宝。而茶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则远不止于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世界各国无论是茶物质文化还是茶精神文化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中国。一、茶是中国浓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可以看做是茶的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在唐代进入了繁荣  相似文献   

16.
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一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一历史久远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叶是磐安传统特色产品,磐安县先后获得"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磐安还拥有一座历经千年、泽被后世的宋代古茶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省委。  相似文献   

18.
方雯岚 《人民论坛》2010,(12):112-113
杭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我国的茶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基于杭州被授予"中国茶都"称号以及"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建设的研究背景,提出了以社会复合主体为有效组织方式、以品牌活动为有效载体,促进杭州"中国茶都"品牌建设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杭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我国的茶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基于杭州被授予"中国茶都"称号以及"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建设的研究背景,提出了以社会复合主体为有效组织方式、以品牌活动为有效载体,促进杭州"中国茶都"品牌建设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曹琪 《今日上海》2010,(5):38-39
创始于1994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以茶会友、以节引商,茶香绵延17年。如今,该节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与闸北区重要的文化名片,累计共有300多万来自干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曾参加过历届茶文化节。2008年底,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更被人民网60万网民投票评选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受关注的节庆会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