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在北京读书期间,常常参加一些学术聚会。朋友们来自五湖四海,难免要相互打听来自何方。当他们知道我是福建人,往往会作出反应:嗯,福建盛产评论家。我的学术圈子主要是从事当代文学研究这个行当的,毫无疑问,他们所谓福建盛产评论家也是针对文学领域而言。那个时候我已初涉文学评论,对一些福建籍评论家也不陌生,却从未想过他们还有一种"福建属性"。起初,我对外省朋友的这种印象式说法表示淡漠,但次数多了,我  相似文献   

2.
70多年前,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出发参加长征的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的8.6万多名红军将士中,福建籍的近3万人,占了三分之一强,但最后胜利到达陕北的福建籍将士只有2000多  相似文献   

3.
《汀雷》杂志是二十年代大革命中,由福建汀州籍旅粤的进步青年学生,最早创办和最先引先进思想、时代精神到闽西的革命刊物。一九二五年冬,我在广州中山大学(原广东大学)政治经济系念书。一天,在广州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工作的朋友谢秉琼兴冲冲跑来找我。他是福建武平人,一九二四年我在上海大学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那样匆匆,消逝了的历史给人们是一幕幕难忘的记忆。对我这个耄耋之年的老战士来说,最难以忘怀的记忆要算陈五斗这位福建籍的永生的战士……  相似文献   

5.
何厚铧的名字,今天就像“澳门”一样,一天比一天地家喻户晓。我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两次近距离地见到他,并且有幸当面采访过他、听他畅谈,后来又在电视屏幕上反复地端详过他,细心琢磨让他在电视片的哪个重要位置出场。 那是1998年八九月间,因为摄制一部大型迎回归献礼电视片《闽澳情》的需要,作为该片总撰稿和采访人的我随同摄制组来到澳门。这块小而美、华欧交融的土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我强烈的研究兴趣。再加上这里生活着占其总人口四分之一的十万福建籍乡亲,他们为发展闽澳之间各个方面的关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因为对他们的频繁采访、日益熟悉的缘故,于是澳门在我心目中,只觉得那是一个与福建特别有缘的地方。等到我尽可能地寻访过一些留下了福建先民  相似文献   

6.
范式人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今年又逢他的百年诞辰.范式人同志是位久经考验的坚定的共产党人,福建籍的优秀的革命领导干部,他是创建闽东工农红军、闽东苏维埃政权、闽东革命根据地的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福建党组织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在福建任职省委主要领导之一时间前后长达14年.  相似文献   

7.
一福建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简称)是从福建民联(民革前身“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福建的地下组织)发展起来的。1945年10月,民联在重庆正式成立后,福建籍国民党民主派、老同盟会员丁超五、刘通等参加民联。随后,他们在福建秘密发展组织,丁超五先后发展了丁日初、刘朝缙、林(钅监)修、吴从征等人;刘通也发展了林大绥、陈齐碹、林浩藩、刘侠任、管长墉等,建立了福建民联地下组织,负责人是丁超五和刘通。1948年1月,民革在香港成立,许多地方民联组织均合并于民革,福建地下民联为便于单独开展工作,暂未和民革合并。此时,民革中央主席李济  相似文献   

8.
范式人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今年又逢他的百年诞辰。范式人同志是位久经考验的坚定的共产党人,福建籍的优秀的革命领导干部,他是创建闽东工农红军、闽东苏维埃政权、闽东革命根据地的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福建党组织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在福建任职省委主要领导之一时间前后长达14年。  相似文献   

9.
《福建党史月刊》2011,(8):F0002-F0002
在清明前夕3月29日-30日,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龙岩市和三明市共同组织的纪念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系列活动在广西兴安县和灌阳县举行。省人大副主任袁锦贵出席了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0.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战争中,福建籍将士响应祖国的号召,为“保家卫国”而奋战在异国他乡,谱写了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篇章。 东西两线齐告捷 1950年10月下旬到11月初,我志愿军发动了第一次战役。当时分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在西线的温井、古场、云山地区,主要是第三十八、三十九等6个军;东线的黄  相似文献   

11.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些在省外求学的福建籍进步青年,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了觉悟,参加了党、团组织。他(她)们回省后和省内接受进步刊物影响的青年一道,开始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为创建福建党、团组织奠定了基础。在党中央的关怀和中共广东区委的帮助下,于1926年2月、4月和6月间相继成立了中共厦门大学党支部、福州地委和莆田支部。1927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人们自然地回忆起南昌城的枪声。最近我们走访了八十三岁高龄的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同志。郭老是我党早期少数党员之一和最早参加红军的福建籍将军。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爱国侨领陈嘉庚以福建会馆主席名义致函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提请召开全坡华侨大会。他致电日内瓦国际联盟和美国总统胡佛,要求其履行各种条约,维护世界和平。其时,广大侨胞踊跃输财,报效祖国。福建永定籍华侨巨商胡文虎创办的《星洲日报》应读者要求,代收各种捐款,先后汇回祖国达100万元。10月,以“木材大王”、菲律宾著名爱国侨领李清泉(晋江籍)为首的中华商会亦汇回国币20万元给东北义勇军,支持他们抗日。  相似文献   

14.
正科教英才近代福建文化名人照片: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纾、黄乃裳、林语堂、林徵因、谢冰心、高士其等福建地灵人杰,英才荟萃,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在近现代,福建不仅是中国海军之乡,也是院士之乡。据统计,福建籍中国两院院士148人,位居全国第三。在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地方执政,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福建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二是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从"外行"变成"内行"。一组担任宣传部长、教育局长及大专院校领导职务的长江支队干部照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称的“旅外”,仅限于国内,为福建籍人士旅居省外各地是也。历史上,福建旅居省外的人士主要有二种类型,其一为随着近代商品经济发展,各地来往密切,而赴各地从事商业或其他业务的;其二是五四运动以后,为探求新思想、新文化而赴各文化发达城市求  相似文献   

16.
正摆放在我面前的是杨卫东主编的《抗美援朝时期文物精品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典藏大系之一。这部《图集》虽然只刊印324件文物、实物,却是从这个时期1000多件馆藏文物中精选出来的。而这1000多件文物又是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9000多名福建籍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其中包括982名牺牲者)遗存下来的,足见其珍贵。这些穿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呼啸的秋风卷起滚滚烟尘,追逐着一支浩浩荡荡西行的红军队伍。这支队伍是由红一、三、五、八、九等军团和后方机关人员组成的中央主力红军,共86000余人,分别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中央红军中有福建子弟兵近3万人, 其中有闽南的优秀儿女数百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仅余6000人,其中福建子弟兵不足2000人,闽南籍的子弟兵则仅有数十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凯歌。  相似文献   

18.
拜访廖成美将军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1996年1月5日上午,笔者依约来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萧克将军家,在谈话中得知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闽西籍老红军廖成美将军也住在附近武定胡同23号之后院,我便和爱人林捷一同前往。廖将军住的是一座北京老式四合院,室内装饰简洁,摆设整齐,听说来了福建的客人,他心里非常高兴,赶忙出来迎接。当得知我是卢胜、熊兆仁等首长处的秘书时,更是格外的亲切。他的身体极好,步履轻快。他一边让坐和倒水,一边向我询问福州老战友们的身体情况。不一会儿,我们就像成了老朋友似的,讲话非常随和。叙谈中,廖将军向我讲述了他在闽西红军游击队难忘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19.
3月25目上午,福建籍的革命老前辈童小鹏同志,来省室看望了党史工作者。童小鹏同志是长汀人,今年已85岁高龄,革命战争年代在周恩来同志身边,长期从事秘书工作和机要工作。1987年离休后,1990年到漳州定居,在漳州写了《风雨四十年》(一、二)两部革命回忆录。  相似文献   

20.
福建军区成立前夕,我从县儿童局调福建军区政治部工作。我在福建军区三年多时间,知道谭震林同志一些情况,现回忆如下:一、办随营学校福建军区成立后,谭震林同志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于1931年7月在白砂办起了随营学校,培养训练红军中军事政治干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