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不同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凝聚了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社会大发展大变革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文化建设,是由它内在的规律和品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就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在多样化观念中寻求最大价值共识,以最大价值共识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高校始终把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高校教育价值观既表现正统社会价值取向,又表现国家价值取向,因而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并被赋予重任。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德育主旋律这一概念,指出德育主旋律就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同时指出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集体主义,不难看出,德育主旋律就是我国当前的主流价值观。那么,目前高校价值观教育效果如何?导向的效益又如何呢?目前,在随机对我校658名同学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中有这样几组统计数字:(1)86.36%的学生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分析农村社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通过倡导新集体主义,健全农村社区基础文化设施、提高文化服务质量、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规范和健全约束机制等措施来培育农村社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价值追求是一种自我反思、蜕变与创新的过程。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面对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化价值规则的现实,文章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基础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考察和剖析了当前影响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贯彻的原因,提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新型集体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认为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地在社会价值导向上应从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以及所谓市场经济越发展,社会道德越滑坡,两者呈“二律背反”等错误观点,本文首先阐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分野,接着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对立统一运动的辩证原理,着重阐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力倡导和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要实现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知和深刻认同,需要对大众化的规律性及内在机理进行探究。着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科学解读机制、合理宣传机制、有效教育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是正确认知和深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重点、关键和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逐步转化为社会的群体意识,成为社会成员自觉地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成为社会成员内心的坚定信仰和行为指南,成为队伍可靠的道德实践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及其在社会价值取向中的主导地位宋萌荣(一)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在诸多社会变化中,由经济、社会的变化引起的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价值观,作为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倾向的综合体现,直接支配着人们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是针对我国公民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而提出的价值要求。其基本特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为理论依据、以集体主义原则为精神引领以及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三个方面。当前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我国需要从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劳动领域法治建设、优化劳动者工作环境、加强敬业典型网络舆论宣传等方面来探究化解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培育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形态、哲学层面的价值范畴要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价值取向问题,从实践需要考察和思维运动轨迹分析,合乎逻辑的、必然的应归结到价值范畴的“主、客体价值效应说”上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应坚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价值观和效益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介入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构建以人为本的救助模式,对传统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者角色转变三方面进行促进,从而更好地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使流浪儿童实现从受助到自助的转变,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区、社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优秀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栋梁和希望。文章通过解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先进典型、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等方面探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真理性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始终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置于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的基础”之上。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确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尺度,大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一个整体,必须正确、准确加以理解。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因素,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价值主体需要的根本途径,开辟了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新道路。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大追求。邓小平把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高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体追求的价值取向。创造性地提出先富带后富的“差别发展战略”,为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规划了切实可行的前进轨道。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为大学生所了解、所认同、所践行,并成为他们稳定而又普遍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时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着中国梦的实现,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着自身成才发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青年要在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明有益成果、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上做文章,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传统、世界、时代内容指向;要谋好思路、选对路径,以勤学奠定知识基础、以修德筑牢道德基础、以明辨打好思想基础、以笃实夯实实践基础;要以日常化为立足点、以具体化形象化为着力点、以生活化为切入点,明确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的重要概括,对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们从传统到现代一直遵从和信守的价值观,但是,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应随之调整和更新其内容.从当今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中国与信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在价值观上必然存在对立与对抗,但也同时存在对话、交流与融合,所以,本文进而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从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发展基础、理论观念和思维方法上进行比较与反思,指出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看待和处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的正误利弊,并对两种价值观所涉及到的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关系的协调与整合提出笔者的见解.最后,对当代中国应坚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出三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德文化植根于集体主义文化,是集体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西方道德文化源于个人主义文化,是个人本位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这种差异导致了西方道德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对中国道德文化产生冲击。西方道德文化中的多元主义会削弱社会的价值共识,直接造成社会内聚力的降低,从而使中国社会面临由于异质文化的侵蚀而导致价值共识消失的道德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为社会指明了基本的价值共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形成了高度认同的共同理想,社会内聚力得以巩固。只有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够有效应对这场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使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使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总结.明"荣"知"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申了被多元化所模糊的主流价值观,指明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内容,同时也为广大青少年指明了立身之本和立德之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丰富和发展农村价值理念,让核心价值观深入到人民群众内在与外在精神生活中。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发展提供重要的阵地和平台。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民族精神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强烈而深刻地作用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和观念,影响着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走向,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成为重构民族精神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