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东北是日本法西斯经营多年的军事基地,更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日本法西斯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当时东北的局势是,日本关东军迅速投降,伪满洲国彻底崩溃,东北政局更是出现了暂时的权力真空,苏联军队几乎成为东北唯一的主宰力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苏联在中国东北却面临着极其复杂的问题。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根据的是雅尔塔协定,苏军的行动不能不考虑到国际关系,当时苏联政府和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这一行动不仅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苏联出兵东北既有美英等国方面的原因,也有苏联自身国家利益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我国东北.各解放区军民向日本侵略者和伪军展开了全面的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援助中国人民驱逐日本侵略者,加速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是起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面值得探讨。一、苏联出兵东北,促使日本迅速败降。1945年6月,日本还在准备“本土决战”,这一方针是以使苏联对战争保持中立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15日,伴随着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广播声,在中国土地上飞扬跋扈了整整14个年头的太阳旗颓然附地,中国抗日战争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从表面上看,日本被迫乞降,似乎是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盟军联合打击的结果,其实,真正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  相似文献   

6.
黄德渊 《党史博采》2005,(12):37-39
经过长达14年的中日战争,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投掷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当时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企图抹煞苏联出兵的作用,极力宣传美国原子弹的威力,从而引发了一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苏武”还是“屈原”之争。众所周知,苏武与屈原是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苏武是西汉大臣,天汉元年(前106年)出使匈奴被扣,牧羊于北海边(今贝加尔湖)。屈原,名平,战国时楚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诗人。所谓“苏…  相似文献   

7.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原沙皇的夏宫里,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了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主要计论如何尽快战胜德国,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三国秘密签订了一个《雅尔塔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8.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到了1949年初,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斯大林表示,一旦对日和约签订,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从旅顺撤军。如果共产党希望苏联立即撤军,莫斯科将照办。  相似文献   

9.
汤胜利 《世纪桥》2005,(4):76-80
1945年8月15日,穷途末路的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公开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的投降.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国人民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由于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掷了两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和苏联在中国东北出兵百万,一举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之后发生的.于是.就有人强调.在日本投降的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的原子弹与苏联的出兵,而不是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这种看法是很不公正的。谁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的飞跃乃是一定量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从1868年明治维新起就决心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对驻扎在虎头的日本关东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发动猛烈攻势。经过几天激烈战斗,苏军取得全面胜利。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本该就此结束。但嗜战成性的驻虎头地下要塞的日军却拒不投降,仍负隅顽抗。苏军又经过11天的浴血奋战,终于攻克虎头要塞。这样,举世瞩目的二战终于在这里以1000多名苏军官兵伤亡和1300多名日本关东军的殒命以及700多名日本开拓团避难者的窒息为代价最后落下了帷幕,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整整推后了11天。  相似文献   

11.
苏联提出要在旅顺建日俄战争纪念碑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侵略者,提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苏联雅尔塔和斯大林一起签署了一份秘密协定:打败日本后,将原来由日本人占领控制的中国旅顺交给苏联,苏联享有使用旅顺港30年的特权。这一协议是背着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签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这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搭建了平台。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利用了苏军进驻东北的诸多有利因素,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科学灵活的战略策略方针,克服苏联对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东北活动加以限制的消极影响,成功实现了建立了东北革命根据地,从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在战败德国3个月后,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诺言”,对日宣战。然而,它履行其诺言的过程却步履维艰。1945年2月在苏美英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作出了在德国投降3个月后参加远东对日作战的承诺。雅尔塔会议后,在关于苏联参战的具体时间问题上,苏联领导人多次表示过,对日作战的时间要由中苏谈判何时能够圆满结束来确定。5月,斯大林对来苏访问的美国特使霍普金斯说,参战的具体时间将视雅尔塔秘密协定的执行情况而定,而雅尔塔秘密协定的有关条款则须经蒋介石同意。“假使蒋接受他的政治要求,那末红军…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雅尔塔协议的有关规定,在结束对德战争三个月后,正式对日宣战.苏联的参战,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格局,推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国共两党在东北的命运.一、苏联出兵东北的背景1、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垂死挣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已逐渐明朗化.在欧洲战场上,英美联军自1944年6月开辟第二战场以后,迅速向前推进,准备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与此同时,苏军在肃清本土及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境内的核国法西斯军队以后,开始进入格国作战.担国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铁路史,始于东北铁路的创建,而东北铁路是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诞生的。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党立即派部队进入东北。 9月15日,党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中央局。9月8日,彭真、陈云等同志即到达沈阳,加强对东北工作的领导。9月19日,党中央做出了“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并迅速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2万名干部、1O万大军,比国民党军队早两个月挺进东北。到11月底,  相似文献   

16.
组建后勤机构 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雅尔塔协定对日本宣战。8月9日,就在苏联出兵的当天,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遵照中央的指示和朱德的命令,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约11万人,干部团(队)约2万人迅速挺进东北。  相似文献   

17.
<正>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5月8日,法西斯德国签字投降,欧洲战争宣告结束;5月25日,美军下达了在日本本土登陆的指令;7月26日,中苏美英四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法西斯立即投降;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主力。中国战场大反攻的历史重任,落在中国敌后战场肩上。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的方针是  相似文献   

18.
杨昌 《世纪桥》2005,(9):64-67
1945年8月9日零点10分,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经过近一周的激战,8月14日,苏军各集团军迅速向东北腹地推进。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苏联红军为何突然出兵东北?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本投降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参加了对日作战,这不仅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而且对国共两党争夺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相当程度影响了国共两党命运的发展。重新回顾和审视这一段历史,有助于加深对解放战争国共两党斗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苏联出兵东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消亡,并帮助中国人加快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我们也看到,苏联由于当时自身处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险恶,苏联出兵东北不仅出于避免采来美国势力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而且是以从中国获取一定利益为前提条件的,因而使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大国主义倾向和民…  相似文献   

20.
刘志民 《党史纵横》2013,(12):40-41,43
1945年8月,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势如破竹,一举歼灭了日本关东军,摧毁了伪满政权。伴随着日本投降,中国东北突然出现了政权真空。此时,国共双方都把目光对准了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经济地位重要的东北地区。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