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其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不断地调整和转变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市场化进程所取得的进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2,(24):5
国务院11月21日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副总理在会上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中国过去30余年高速增长,根源于改革红利,根源于制度改善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一个最简单的对比就是:改革开放前,我们劳动力成本更低,土地免费,全球化方兴未艾,但国民经济却一度到了崩溃边缘;而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的价格、土地价格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却高速增长。因此,没有改革的突破,劳动力价格再  相似文献   

4.
中国GDP高速增长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原来的红利因素减弱,因此,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速理性回归的内在要求。同时,通过再造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新红利和动力系统,有效保障新常态下GDP的中高速增长。通过GDP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昉著文认为,在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条件开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未来中国经济要想保持持续增长,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转变增长方式,创造新增长源泉。人均自然资源缺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能源、矿产等供给对于高速增长的支撑能力日益减弱。与此同时,中国增长方式造成资源使用的浪费。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与政绩评价体系相容的政府行为激励机制、环境治理中的激励机制,以及建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激励机制。2.充分利用和延长人口红利,通过树立就业优先原则充分发掘人口红利。鉴于中国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禀赋,树立就业优先原则,并不像西…  相似文献   

6.
<正>下一个30年,仍然属于中国黄金发展的30年,中国的增长方式将更加合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将更加包容,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将更为深刻和全面。从战略高度准确理解新常态的内涵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  相似文献   

7.
甄新武  邵洪波 《前沿》2009,(4):53-55
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从数量上增加了劳动投入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是一种短期效应;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则有长期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在创造了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增速整体放缓的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APEC峰会上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更多新的特点、新的规律,出现持续性的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那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能源消费方式基础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的这种近乎"涸泽而渔"的掠夺方式,不仅恶化了环境质量,而且使得资源环境约  相似文献   

10.
周淑娟  祁彬 《前沿》2007,(12):74-7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推动增长转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先进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来说已经刻不容缓。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将会逝去,能源短缺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长也不会永远保持高势头,所以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满足市场对高新技术需求的增加;追加科技投入同时也要形成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条件;使企业成为有远见的、能动性强的创新主体;实施"节能优先、多元开发、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直被世界称之为"增长的速度奇迹".但是只有速度的增长奇迹,并不等于公平型共享型的增长.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实质上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的缩影.当前的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也威胁到了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制度创新,消除分配不公,改善分配关系,推动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实现真正的中国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7,(1)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增长的时期之后,近年来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如何看待这种趋势从而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已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通过从经济增长极的概念、增长极辐射理论的作用机理、增长极对地区经济的现实作用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6,(3)
正一、匀速增长:增长的转换与再平衡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状况,经济增长6.7%。尽管仍然延续了近些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但在下降当中也有很多积极的变化。这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所谓增长阶段转换说的是过去我们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了,正在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我们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在新的增长平台上保持稳定,但必须要实现再平衡。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应该说是非常快,举世瞩目,30多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是9.8%。到去年年底.我们完成GDP总量接近34万亿人民币,折成美元大体上是4万多亿.占世界GDP比重接近7%,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总量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决定了今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向。1.由高速支撑型向中速平稳型转变。任何国家的经济及其发展模式,都需要一定的增长;任何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都以一定的增长为前提。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证明,由工业化所催化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的成绩来之不易——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也急需升级转型。我国依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现实的困难不容小觑: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  相似文献   

18.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学界、经济界对于"稳增长"已有了高度共识,这有利于调整我们对于经济发展的看法和理念。前不久,习近平主席讲到了"不以GDP论成败",这就意味着应当逐步扭转中国长期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思维定势,习惯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其实,把中国经济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仍然是高速增长,因为全球经济体中少有超过7%增长率的。  相似文献   

19.
杨建慧 《前进》2004,(5):47-48
前,我国经济面临极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由于劳动力结构的空前大调整,必然进一步加剧社会就业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存在,已经成为我国近年失业问题的重要特点。就业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最灵敏的指标和晴雨表,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如果处理不好,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效很可能会被沉重的就业压力所吞噬。因此,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将成为我国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一、提高待业人口素质,更新就业观念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造成就业压力加剧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严重制约了甘肃经济发展。为此,要通过推进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城乡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