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偶然的机会,令山东省沂南县农民沈中意结识了一位“能人”,接着经“能人”一番指点,他很快组织家人仿效之并干起了自己的“事业”,做起了发财梦。就在他风光无限、得意扬扬之时,其“事业”却步步不如人意。终于,深感梦不能圆且无力回天的他决定携骗来之款一跑了之。尽管他处心积虑、行迹诡秘,可哪曾知这法网疏而不漏。  相似文献   

2.
一贼,入室偷盗,主人发觉,急追、边追边喊:“抓贼呀,抓贼呀!”那贼慌中生智,亦作追赶状,且边跑边喊:“抓住他,抓住他”!众人一时不知哪个是真贼,眨眼工夫,那贼便在“抓住他”声中溜之大吉了。这叫贼喊捉贼。贼的这一招很灵,灵就灵在混淆视听、蒙混过关。由是观之,贼之“精明”,实有过人之处。但精明如贼,也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从事信访工作22年来,每天遇到的都是烦事、难事、“窝囊事”,其工作难度大,且对政治品格和政策水平要求高。但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他能始终保持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对群众有水一样的柔情,与人民群众有血肉相连的亲情。为什么他能始终如一地做到这一点?为什么他能在“受苦受气”的岗位上把工作干得那么出色?他的一句话成为感动中国的名言:“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在这“做人”和“做官”之间,在这“像”与“不像”当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张云泉用他几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4.
他,五年前作为高素质医疗人才被引进到重庆,并担任一家大型医院院长。这位院长有着两幅面孔,在不少人眼里,他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业绩突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人们哪里想到,他背地里大搞权钱交易,抓住一切“机会”捞钱,收受贿赂达130多万元,获取非法所得50余万元,且道德沦丧,生活糜烂。在重庆市检察院的艰辛努力下,这位“双面院长”终于被揭开面纱,露出了他的丑陋真容。2008年1月2日,他被法院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相似文献   

5.
辽宁一个地级城市的法院副院长.为了将一个已婚的美丽女子发展成“二奶”,且长期占为己有,竞将该女子的一句玩笑话当真.从而疯狂索贿800万元建立“二奶保险金”。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在这笔巨大的“二奶保险金”即将全部到位.他为此沾沾自喜时,一双锃亮的手铐戴在了他的手上……  相似文献   

6.
表面上,他是风光无限的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背地里,他在家里开起了“毒品批发部”,且“生意”越做越大,还把毒品卖给下属卖给亲戚,成为当地有名的两大毒枭之一,案发前已“晋升”为当地第一大毒枭,2006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以叛卖毒品罪对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云争气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7.
《法学》1989,(7)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朱明王朝。朱元璋非常重视法律的制订及实施,他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元朝的腐朽统治和覆亡的教训时曾说:“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所以他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且明申:“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惩创奸顽”,必须用“重典”。基于这一治国思想,朱元璋于执政期间实行了严酷的重典之治。  相似文献   

8.
“埋苍蝇”的典故出自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之手。这位诗人祖上很有钱,给他留下了庄园等大量财产。可当时的政府提出一项新政策,对庄园的土地征收新税,且税款之重足以使他倾家荡产。维吉尔仔细研究税令后,发现“凡设有陵墓的土地,即可免税”的规定,他想起自己曾在一篇诗文中赞美过苍蝇,何不为死去的苍蝇做个墓?于是,他认真操办,为数百个死去的苍蝇举行葬礼,让苍蝇入土为安。这一“埋苍蝇”果然灵验,维吉尔庄园该交的税款全部免去。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令人可笑的“埋苍蝇”,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但这种“埋苍蝇”之举,在现代人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9.
他曾因生活所迫而误入歧途。在一年多的“职业”偷盗生涯中,他辗转珠江三角洲。先后盗得近600辆自行车、电动车,因其从未失过手且喜欢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故在圈内被称作“独行大盗”。后因销赃事发入狱,刑满出狱后他决定洗心革面。计划用3年时间自费走遍全国现身说法,义务为广大群众讲解防盗知识。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以发动康梁变法而著称。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自己却妻妾成群,且处处留情,被称为“风流圣人”。康认为这与自己主张的自由婚姻并不违背,他在《大同书》中曾写道“太平大同之世,凡有色欲交合之事,两欢则相合,两憎则相离……”而他与六位太太都没到“两憎则相离”的地步。徐悲鸿还专门为他画了一幅作品《康有为妻妾成群图》。  相似文献   

11.
曹广辉同志的先进事迹被广泛宣传后,深深感动了许多人。一位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的事迹,为何如此动人?不少人说,是曹广辉同志的“爱较真”打动了自己。曹广辉的确“爱较真”。他在专业技术上“较真”:不管对谁都用数据讲话,练就了一身“绝活”,成了“救火队员”;他在为民造福上“较真”:不论道路规划还是施工,他首先考虑到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认准了“修路是为老百姓”的理儿;他在爱岗敬业上“较真”:“我是修路的”常挂在他嘴边,面对几十万元年薪的诱惑,他不为所动,始终不离自己挚爱的工作岗位,连给儿子起名都与“路”有关;他在清正廉洁上…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2月,某杂志与某印刷厂签定了一份加工乙承揽合同,约定“印刷厂”为“杂志社”印刷一杂志,“杂志社”预付纸张费5万元,在“杂志社”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交货,“杂志社”在收齐杂志后一周内付清各项费用;合同有效期为5年。1989年10月上旬,“杂志社”以“印刷厂”擅自将杂志转给他厂装订、装订量差、有两期杂志脱期交货遭邮局罚款等为由,要求从第12期起解除加工承揽合同。“印刷厂”认为杂志委托他厂装订是经“杂志社”同意的,且不存在交货脱期,不同意解除合同。期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等五单位根据国家《印刷行业管理暂  相似文献   

13.
三湘 《政府法制》2012,(14):39-39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白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朝鲜、日本。此外,自居易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官员。他在初任杭州刺史期间,政平讼简。  相似文献   

14.
禅君 《江淮法治》2012,(18):44-45
他是一名13岁的学生。课余时酷爱搞一些小发明。他曾捣鼓出了“报鸣器”,试制出了信号灯,调制出了“苹果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迷”,他想做“当代诺贝尔”。然而,2012年4月,他在自制小火箭推进器时被炸残。  相似文献   

15.
大海 《政府法制》2006,(20):30-32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海归”打工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像有钱人那样骄奢淫逸,他打3份工,包养了两名“二奶”。两名“二奶”的巨大开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没日没夜地干活,在城市里东奔西走,舍不得买一份超过4块钱的盒饭……终于,在两个“二奶”的围困下,他的积蓄彻底耗尽,骗取工友的巨款后也无济于事。眼看“二奶”、“三奶”都要离他而去,他决定杀掉“二奶”,用“二奶”的钱养“三奶”……2006年6月,安徽省合肥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李明河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6.
人称“南霸天”的深圳特区巨贪、曾任深圳市南山区委书记8年的虞德海,在他1999年6月1日“出事”(夫妇“双规”)之前,已在当地有不少传闻;之后,广东《新闻人物报》等传媒据有关方面透露的材料,对他贪赃枉法的“业绩”有初步的报道。然而,据2001年2月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虞德海案时检方的指控,虞涉嫌受贿的“仅”153万余元,另有500万元港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比人们原先听说的要少得多。据检方解释,虞家股票市值1900万元,多是其妻合法炒股所得;他收的名家字画据鉴定多是赝品;至于以其亲戚名义购买的7套房子,证据显示只有3套,且仅1套涉案:其以亲戚名义注册的公司……  相似文献   

17.
周林 《政府法制》2013,(14):38-38
美国联邦调查局原局长埃德加·胡佛在美国曾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这个宝座上一坐就是近半个世纪。由于胡佛足智多谋,且工于心计颇多,在任何事情上总是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美国人心目中.他是一个英雄,尼克松曾这样赞誉:“他是一个伟人,是勇敢、爱国主义和忠诚老实的全国性象征。”然而,在他任职期间.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4):7-7
“快餐”最早出现于西方,引入中国之后,中文名称叫“快餐”。其实,早在唐宋时代,中国就有了这一行当。早在唐朝时,市场上就有一种叫“立办”的酒席,据李肇的《国史补》记载:唐德宗临时召见吴凑,任命他为“京兆尹”,且要立即赴任。时间很是紧迫,为庆贺自己的升迁,吴凑还是邀请了亲友来家中聚餐。当亲友赶到时,酒宴也已摆好。  相似文献   

19.
薛善荣 《人民调解》2006,(12):17-18
“法理通人心,公正为法魂,理真且法正,天下治太平”这句名言是本文主人公王吉群同志的座右铭,也是他作为一名司法所所长的目标和追求。自1995年担任敦化市大石头镇司法所所长以来,他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成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的“防火墙”,由于成绩突出,王吉群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通过走访这位“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我看到了当好司法所长和司法助理员应主要做到“三要”。  相似文献   

20.
梧槐  秀田 《法制与经济》2003,(10):16-18
○他是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一次偶然的纠纷使他与隔墙邻居——人民医院结下“缘份”。“和气”的他先是取得医院的信任,之后,又扮演了一个“心理专家”角色,成了院领导的“红人”。○他的“生财之道”是涂改票据,短短一年多时间,医院就被他掏出一个60万元的“大洞”。这其中,有他自已的“聪明”,也有医院管理体制的弊病。○2003年6月,骗术被揭穿后,他以涉嫌诈骗罪被当地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检察机关有关人员对记者说,这起诈骗案典型、独特,在淇县历史上罕见。近日,检察机关将对此案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