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杰进 《外交评论》2007,43(2):92-97
国际制度缘何重要?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都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制度背后有一只“权力之手”在起作用,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权力的服务作用上;自由主义从理性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有力地论证了国际制度重要性的问题。罗伯特·基欧汉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取得了里程碑性的成就,后经过莉沙·马丁等学者的补充完善,进一步发展成为以四种基本博弈模型为分析框架,以理性主义为基底的功能主义国际制度需求理论,初步回答了国际制度重要性的问题。“国际制度理性设计”、“制度治理”等开始成为这一领域新的研究纲领。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制度必须有规范基础,国际制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促进行为体利益实现的功能上,还体现在对行为体身份和利益的建构上。通过对三大流派关于国际制度重要性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三大流派在“理论范式”的层面上会继续争鸣,在“具体研究纲领”的层面上会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际政治学经历了由“单枝”到“大树”的发展历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行为主义、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等连绵不断,其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构成了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流理论,而建构主义则不仅是对后冷战时代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传统国际政治学的一种深层次反思  相似文献   

3.
"国际体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所构成的整体。由于国际行为体的现实互动行为具有不同的属性,所构成的体系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从概念上讲国际体系具有多重属性而非一种属性。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阐述的权力、制度和观念所指涉的就是体系的不同内涵。在传统的国际体系观念中,权力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当代,由于体系中制度与规范的因素凸显,因此研究者已不能再以权力政治的简单逻辑来判断国家间的互动了。认识这一点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进行战略评估都有重要意义。联系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进行这个视角的思考尤为重要。面对具有多重属性的体系挑战,中国只有处理好自己的战略排序,对涉及规范、制度、权力的互动作恰当安排,才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国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是以多维视角研究国际次体系区域的安全关系的理论。该理论关注权力,也同样关注制度和身份,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构成了该理论的三个重要支柱。该理论强调制度对权力的制约,强调身份使权力产生了不同的意义,这样,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有机地融合在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中,使得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对地区安全问题的解释更全面、充分。  相似文献   

5.
传统国际政治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范式把国际法排斥在研究领域之外,认为国际法是毫无意义的虚无主义。传统国际法研究侧重法律规范,忽略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近年来对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研究出现了跨越学科,综合考查国际政治权力规范与国际法规范关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刘东国 《外交评论》2005,(5):105-109
如何看待观念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一直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理想主义和建构主义强调观念建构是第一性的,现实主义强调物质实力至上,美国学者戈尔茨坦和基欧汉在主编的<观念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则强调物质因素和观念因素同是影响外交决策的重要变量.他们还将观念分解为世界观、原则性信念和因果信念3种形式,它们通过提供行动指南,增进共识和建构制度等方式对外交决策产生影响.这些争论提示我们,我国的外交战略既要立足于物质实力的增强,又不能忽视观念的作用;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观念建构,又要避免意识形态对抗.  相似文献   

7.
颜琳 《外交评论》2011,28(3):150-157
为何有核能力和核意愿的国家选择放弃发展核武器、进行核克制?对于这一问题,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分别从安全与收益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核克制行为,但忽视了国家身份、安全观念认知以及国际规范对国家核决策的作用,且其思维逻辑也不可能彻底解决核扩散难题。建构主义将观念带到了国家核决策层面。规范说服路径强调国际社会环境对精英核决策的影响力,核不扩散规范的兴起与传播也有助于说服国家弃核,进行核克制。但是归根到底,在解释国家核克制问题时,需要超越不同理论范式之争,采用折中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家利益观念以及对国家利益的研究古已有之,其重要性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国际关系学科成立之初,理想主义学派秉持国际利益和谐论.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国际危机的发生使传统现实主义学派对它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拆穿了其理论逻辑的虚假性,并进而突出了权力概念之于国家利益的至关重要性.不过在具体观点相区别的同时,两派在方法论上又具有某种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我国政治学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有必要处理好政治研究的学术性和学术研究的政治性的关系;体制研究与过程研究的关系;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核心领域深化和边缘领域扩展的关系;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在内的当代国际关系主流理论,都对国家利益的概念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无疑,这些见解都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国家利益的某一个方面,反映出不同时空国家对外政策的不同侧重,也为国际法的发展现象提供了来自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合理解释.不过,建构主义所提出的、立足于反思主义认识论的"观念利益观",与立足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现实主义"权力利益观"以及新自由主义"合作利益观"相比,对国际法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在"观念利益观"的视野下,国际法在国际结构中的应有地位、能够发挥的作用以及进一步发展前景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1.
魏玲 《外交评论》2006,(3):18-27
从地区视角来建立国际体系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卡赞斯坦创造性地以地区为单位建立了地区世界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以多孔化地区为基本单位的美国帝权体系已基本成形,该体系处于地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体系与单位在三种进程中、在帝权-核心国家-地区的纵向联系中相互塑造和重塑,其中包含了重要的社会性关系。“地区构成的世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单位层面的建构主义理论,但是在基本假定、分析框架和逻辑结构中都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苏姗.斯特兰奇是英国著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家。她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把世界权力分为“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并从安全、生产、金融、知识四个基本因素分析国际政治中的权力结构。结构权力分析法克服了现实主义权力论解释国际政治权力的缺陷,是对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的一大超越。因而,对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论的研究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政治中弱者的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韶彬 《外交评论》2007,2(3):87-96
综合实力处于弱势的国家,在具体问题领域并不必然处于同等的弱势,甚至处于优势。这种情况何以发生?本文在评述和借鉴既有的主要的权力分类基础上,基于国际权力来源的不同,提出一种关于国际政治中弱者权力的分析框架,认为自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派生性权力构成了弱者在具体问题领域权力的要素。具体问题领域权力的对比比总体权力对比,能够更好解释该问题领域国际政治的进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有着鲜明的政治现代化导向,并一直在为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现代化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政治现代化的要求,并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与时俱进,实现党的政治现代化是顺应时代的历史要求,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政治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政策现代化,需要有干部队伍和思想理论现代化的有效支持;执政体制改革是党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它须以党的组织制度的民主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论美国媒体及媒体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外交"是国际关系学科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问题。美国传媒,作为美国"软权力"的强有力的体现,美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已经成为美国实施以推行政治文化为目的的媒体外交的一个有力工具,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好莱坞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和精神分析层面对美国政府如何利用好莱坞打造文化霸权的“阴谋”做出回应,并藉此印证两个相互交织的理念:一是一个国家,可通过媒体传播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软实力),或利用文化政治,来建立自己在国际关系事务中的话语权;二是通俗文化,尽管时常不被官方和主控意识形态所认可,但作为一种人类学和人文主义的研究手段,若能将其植入合适的背景,仍适用于政治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概念,强行规范具有优先于其他一切国际法规范的效力,其目的在于整合国际法的规范体系,限制国家意志。然而,由于其自身的先天缺陷,且缺乏实践的支持与充实,强行规范与传统的国际法理论产生了广泛的矛盾与冲突。步履维艰的强行规范只有在国际法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升华并发挥其预期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络对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冲击 ,各国为了维护“信息主权” ,加大了对“软国力”的追求。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 ,它的出现和发展同样对国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