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契合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的竞选承诺,反映了其右翼民粹主义倾向和强势的施政风格。特朗普政府针对部分穆斯林国家公民的入境限令、对拉美非法移民的强力打压、对合法移民"家庭团聚"规则和传统的改变等,呼应了美国白人尤其是中下层白人的诉求,巩固了其在共和党选民中的民意基础。但这种保守政策加剧了美国政治斗争和社会分裂。从外交上看,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损害了美国的软实力,加大了美国与其部分盟国之间的隔阂,冲击了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还可能刺激美国推行更具民族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2016年大选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美国未来至少四年的内政外交政策走向,而中国议题向来是候选人辩论的重要议题。密切关注美国大选初选时其社会内部的选情动向、选民态度、参选人外交政策、对华政策意向的分析等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刘道玉 《南风窗》2010,(26):12-12
<正>正如钟岷源所观察,台湾的"五都选举"是蔡英文挑战2012大选的跳板,大选结束后,"无论选票倒向哪一方,都将促使两岸关系发生变量",个中最大的变量就在于钟岷源所说的:"绿营的选举策略仅仅是对于选举而言的阶段战略,选举之后呢?"  相似文献   

4.
刘相平 《台湾研究》2009,(2):12-16,36
马英九在台湾2008年大选前提出并在此后多次重申其台商投资大陆的政策是“原则开放,例外管制”,“遵守‘瓦圣那协议’,以技术控管取代资金控管,凡非台湾独有或大陆已有之技术不必限制。”虽然目前受到岛内外形势所限,该政策尚未完全展开,但处于逐渐落实之中。本文试图就“瓦圣那协议”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关联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台北市长是2008年台湾地方“领导人”大选的前哨战,台北市的选票相当程度上可以左右大选选情:对蓝军而言,此战是检验马英九路线能否持续的重要指针;对绿营而言,无论胜负这都是2008年选前的重要热身战;而不论何人当选台北市长,多少都有机会问鼎2012年台湾地方“领导人”之位。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价值观与霸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布什意欲输出美国价值观 风诡云谲、险象环生的大选之后,美国当选总统小布什得胜伊始,即与鲍威尔相继谈及美国对外政策.小布什于去年12月13日大选获胜的讲话中宣称:"我们将共同制订一项两党一致同意的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忠于我们朋友的对外政策."12月16日在得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的记者招待会上,小布什又说:"自我们国家的初建时日以来,许多已经改变了,但指导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仍然相同.  相似文献   

7.
钟岷源 《南风窗》2011,(13):20-22
从5月23日事件爆发至今,塑化剂风暴在台湾社会延烧不断,更在台湾政坛持续发酵,在角力2012台湾大选的背景之下,成为蓝绿两大阵营相互攻击的政治炮火。要给半个多月来的台湾找个关键字,那一定是"塑"。因塑化剂引发的这场风暴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席卷全台,终究酿成重大的食品安全危机,被称台湾版三聚氰胺事件。事实上,塑化剂潜伏台湾食品业已有  相似文献   

8.
台湾政局变化后的台美关系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台湾研究》2000,(4):70-78
今年3月18日台湾选举结束,5月20日,新旧台湾当局完成更替。2000年适逢美国总统大选,11月美国举行总统选举。台湾地区领导人更迭和美国总统大选,必然会对台美关系产生影响。事实上,这种影响已有所体现,岛内“大选”结束至今,台美关系已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同时,虽然美国新政府还未正式上任,但大选期间大量有关中国政策(及台湾问题)的辨论、政见,足以为研究者提供分析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陈新 《当代世界》2012,(7):41-43
2012年6月17日,希腊举行第二次议会选举.此轮选举将决定希腊是否继续留在欧元区,因此牵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神经.最终,支持欧元区援助计划和承诺将继续奉行紧缩政策的中间右翼新民主党在大选中以2.4%的微弱优势胜出,并与大选中位居第三的泛希社运和其他民主左翼党共同组成联合政府.6月20日,希腊宣布组阁成功,因希腊大选带来的希腊在欧元区的去留悬疑终于有了结果,但希腊的债务问题前景仍没有答案.  相似文献   

10.
民进党自2008年在野以来,党内要求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声不断高涨,特别是2012年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再尝败绩后,党内的务实派政治力量开始集结,这对于推进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变化以及政策调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2008年以来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演变、基本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研究民进党大陆政策走向,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以及2016年台湾选情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大选”之后,国民党在南台湾的选举动员逐步进入一个“结构崩解”的阶段,影响所及,国民党不仅在南台湾各类选举中难以取胜,也因为其所掌握的社会支持网络更趋于弱化,国民党在南台湾绿营执政县市作为一个在野政党的监督力量也随之弱化。因之,即便在多数南台湾各县市议会中,国民党仍掌握较多正副议长席次,但由国民党掌握的县市议会,却对民进党县市政府的消极的两岸交流政策难有影响。检视国民党在南台湾“结构崩解”的情况、影响及民进党县市政府和县市首长的两岸交流政策,并研判其发展趋势,无疑对深入了解南台湾政治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塞尔维亚2008年大选与社会党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塞尔维亚社会党曾是主要执政党,其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所鼓吹的"大塞尔维亚主义",成为引发当时大规模流血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社会党沦为在野党.2008年大选前后,社会党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主张民族主义走向亲西方.这些变化有着诸多复杂原因,但核心问题是社会党认识到了塞尔维亚的未来在于欧盟.  相似文献   

13.
颜谋锋 《当代世界》2013,(10):53-55
2013年9月7日,澳大利亚举行第44届联邦议会选举,反对党联盟党(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赢得众议院150个议席中的90席,时隔六年后再次执政。9月18日,自由党领袖阿博特宣誓就任澳大利亚第28任总理,国家党领袖特拉斯任副总理,自由党副领袖毕晓普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首位女外长。原工党领袖、政府总理陆克文于大选当晚承认败选,辞去党领袖职务。此次大选为澳大利亚近年来选情最激烈的一次。工党缘何遭遇惨败,阿博特政府将实行怎样的内外政策,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10年4月苏丹近20年来首次大选的临近,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同时也堪称面临最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国家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占苏丹全国总面积约1/5、总人口1 7%多的达尔富尔地区因其持续的冲突、苏丹政府对这一冲突所采取的备受争议的政策,以及中国和苏丹日益加深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也使中国的非洲政策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中国和苏丹有着传统友好的密切政治经济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存在着非理性的过高期望,以为单凭中国之力就可影响苏丹政府的政策。而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各种争议也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构成了挑战。本文认为,"不干涉内政"不应当被解读成不愿承担"保护的责任"。事实上,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政策近年来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灵活性。考虑到达尔富尔问题的复杂性和目前苏丹南北关系的脆弱性,中国政府所倡导和推动的"接触方法"要比"制裁动议"对于维护苏丹的稳定与和平更具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15.
"活路外交"是马英九当局的重要施政理念之一。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并建立起一定政治互信的大前提下,经过马英九当局数年来的戮力推行与落实,"活路外交"政策不仅使台湾的对外交往逐步走出陈水扁时期的困境,并为台湾的对外活动营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甚至一向看似无解的台湾"国际参与问题"也出现了转圜的空间。2012年马英九在台湾领导人选举中连任成功,"活路外交"自然成为其续行的施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及其动向事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将对中美关系、台湾地区与美国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产生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有别于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不在其施政的优先位置;台海政策从属于美国的对外战略、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但突出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台海政策整体上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同时服务并服从于"让美国重新伟大"的目标;这些构成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主要特征。基于此,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主轴仍是"分而不独、和而不统";不会"弃台",不会放弃"一个中国政策",但也不会严格按照"一个中国政策"行事,更不会支持中国统一;不希望两岸关系紧张或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让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障碍。影响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走向的因素既包括特朗普本人及其团队和官僚体系对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的认知,也包括中美关系的发展,还包括台湾民进党当局的对美活动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但在不同阶段其敏感程度有异,这取决于中国大陆对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调整的反应与反制程度,以及特朗普政府是否明确中方底线。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9月大选的失利使德国民社党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 ,并由此引发了民社党内对其发展方向的激烈讨论。这体现了民社党在思想和政策方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李淳风 《南风窗》2011,(25):54-56
台湾人不像大陆人这样有明确的归宿感,所以,明年的"大选",我们不为什么信仰,也不为哪一个党,只是为了自己。距离明年1月14日的台湾"大选"越来越近,对于身在大陆的台商们来说,回不回去参选成了一个麻烦事。离春节太近,台商大多正为赶订单而忙碌着,很多人不愿在春节前两次往来台湾与大陆,但这样一来,台商的票数很可能锐减。  相似文献   

19.
申林 《当代世界》2013,(4):45-48
蒙古是亚洲内陆国家,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冷战结束之后,蒙古摆脱了苏联的控制,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94年,蒙古颁布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提出将实行"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的多支点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蒙古除优先发展与中俄两国的关系外,还积极发展与美、日、印等"第三邻国"关系,并在与"第三邻国"  相似文献   

20.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2000,(2)
台湾“大选”如美国“大片”台湾政坛最近热闹非凡,2000年“总统”大选在即,参选各方各尽所能,使出非法监听、调查、栽赃等各种手段,令大选各类新闻成了台湾迎接新世纪的一道大菜。正如参选人李敖所说:台湾的“总统”选举有如一部美国大片,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而且越接近剧终越精彩。 去年12月5日,台湾《中时晚报》驻欧洲特派记者发回了一篇震动台湾内外的专访。这名记者说,地处东南欧的阿尔巴尼亚“台阿友好协会”主席尼科尔·莱西表示,他与其他两名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